东北小岛,以前高丽占据,后成“闯关东”之地,至今齐鲁民风原生态

什么叫齐鲁民风?专家有很多解释。我们在这里不具体表述。

而喜欢旅游的人,会直接到曲阜感受一下。

但真正到曲阜走一走,有感触,也有些许遗憾,对于齐鲁民风依旧雾里看花。

这不是个别现象,只要留意一下到曲阜旅游的游客就能知道:他们慕名而来,但仅仅是走马观花,看看就走,甚至不舍得花时间住上一晚。

不久前去东北的一次旅游,在朋友的带领下,走近了一个小岛,不成想,这里的人们讲山东话、遵齐鲁风俗、吃地道胶东菜,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似乎找到了齐鲁民风的表述方式。

这个小岛就是大连的王家岛。

王家岛由大王家岛与小王家岛两个岛屿组成,长山列岛的一部分,彼此相距七公里。它们位于大连南部,属于庄河市。

相对于大连成熟的旅游市场,王家岛应该属于原生态状态。我们是在大连当地的朋友带领下,三个家庭组团来的。

提前的时候就预定了一户渔家,也是奔着朋友的介绍来的。朋友告诉我们,这户渔家乐是山东人开的,实诚、人好。

王家岛的渔家乐不少,客观来说,预定的这家最初的印象并不好,因为太难找了。

下船出了码头,电话联系后,也没准确的定位,我们顺着坑洼的硬石小路边走边打听,走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

但是,一进门,对这户主人家的感觉立马好了起来,由此也开启了在东北感受山东民风的旅程。

渔家乐是夫妻店,两人40多岁的样子,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看到我们到来,热情地打招呼,一张口就是亲切的烟台口音。后来我们了解到,其实人家是纯正的大连人。

喜欢海岛游的朋友都知道,近海边,海风大,屋子就会潮,床单一沾身上特别不舒服。

但我们住进这户渔家乐后发现,主人家提前就把床上的铺盖用热炕烘好了,还开了空调吹冷风。这一冷一热虽然操作有违和感,但一进屋,就感觉整洁、轻松。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赶海,这是行程中的规定项目。

一大早吃过馒头、大葱、小鱼、玉米粥早餐,肚子里感觉热乎乎的。店老板开车,兼职当导游,拉我们去赶海。赶海的盆子、小铁铲、小耙子等等,店里都给准备好了,也不要钱。

出门的时候,女主人甚至问我们是否准备洗海水澡,要不要游泳圈。我们本能以为是推销,谁知人家立马跟上一句:“也是免费的”。整得我们怪不好意思。

到了海边,临下车的时候,看我们穿的是拖鞋,店老板就从后备箱里拿出赶海专用的防滑鞋子,也不收费。让我们感觉真贴心。

话说赶海这项目我们体验的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很多时候就是走个过场。

但在大王岛,我们感觉来着了,海螺、海蛎子、蛤蜊真不少,我们居然还捡到了两个超大海参。店老板告诉我们,这片海滩不是养殖区,可以带回去,绝对真野生。

中午的时候,吃的就是我们的赶海收获,那种劳动的喜悦,溢于言表。更有惊喜的,饭桌上还有几个大棒子,戴着皮直接煮熟的那种。剥开后,黄橙橙的大玉米粒,贼好吃。

完美的感觉,我们想:或许,这就是最纯正的齐鲁民风吧----淳朴。

为什么在远离山东的东北海岛上,会有如此淳朴的齐鲁民风呢?

而在其后的旅游、交流中,我们也逐渐了解到缘由。

王家岛上并没有王家大户,最初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临时休息、避风晒网的地方,俗称“网岛”。

北魏年间,大约404年,这里被高句丽占据,并陆续向海岛移民。王家岛第一次有人类居住。高句丽在5世纪后期改称“高丽”。

金代,朝廷将海岛居民“尽驱以行”,这里就成为了无人区。明清两次海禁,海岛与大陆交通断绝。

到了清顺治年间,山东遭战乱,天灾人祸不断,登州府一带山东人闯关东来到这里,王家岛渔业兴起。

此后,山东闯关东人不断到来,尤其是烟台人居多。随着他们的到来,齐鲁风俗也扎下了根。甚至由于偏居一隅,齐鲁民俗保存的更原生态一些。

到今天,岛上居民大部分是当年的移民后裔,他们虽然已是纯正大连人,但祖籍没变,血脉里的传承没变,齐鲁儒雅淳朴兼燕赵豪爽侠义的性格没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