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淋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第 1980 期

作者 / 贝忠东 白杨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

编辑 / 许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慢性前列腺炎为泌尿男科常见病、疑难病,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以发病缓慢、病因病理复杂、症状多样化、体征不典型、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为其特点。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单一、且许多药物难以渗入前列腺组织,治疗效果不满意。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异常,局部疼痛不适,性功能障碍,甚或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病属中医学“白浊、精浊、劳淋”等范畴,湿热证为最常见证候。我科通过对中医药理论的探讨,自行研制“通淋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所选50例病例均来自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门诊病人。年龄在30~61岁之间,治疗组平均年龄(46.7±5.0)岁,病程为(3.2±1.2)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7.6±5.3)岁,病程为(3.1±1.1)年,两组在年龄、病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慢性前列腺炎SI)、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的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两杯法进行尿液、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如果考虑前列腺液存在感染性病原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转阴并停药2周后入选。

中医证候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本临床试验要求制定。

主证:⑴尿频、尿急、尿痛;⑵余沥不尽,或尿道灼热或尿道赤涩。

次证:⑴会阴疼痛或不适,或少腹疼痛不适或睾丸疼痛不适,腰骶疼痛;⑵阴囊潮湿,白浊;⑶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

凡具备以上主证中第1项和第2~3项中的任一项者,以及次症中任一项,即可纳入。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湿热下注型辨证标准;年龄在31~61岁。

排除标准:对本药物过敏者;神经原性膀胱、膀胱肿瘤、尿路结石、精索静脉曲张及附睾炎等患者;严重糖尿病、心血管疾患及肝肾功能等异常者。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随访结果。

1.5 疗效评价标准: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中医症候疗效标准。⑴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⑵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60%~89%;⑶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59%;⑷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少于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前列腺液白细胞数正常,触诊压痛消失,前列腺质地变软;有效:症状体征改善,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好转,触诊前列腺改善;无效:症状及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均没有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统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观察指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计量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检验水平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总疗效比较表1显示,治疗组25例中,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25例中,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