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科幻片」,竟然来自30年前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543

最近,派爷经常听到一个概念——

中国科幻元年

听着不明觉厉,但派爷毕竟见多识广:

这个词,不新鲜,2015年就出现过。

而今年之所以这么热,

主要还是因为几部即将上映的电影:

一个是根据刘慈欣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

刘慈欣不多说了,一部《三体》足以封神

一个是宁浩携手沈腾的《疯狂外星人》;

还有滕华涛的《上海堡垒》、张小北的《拓星者》。

一下子涌现这么多国产科幻,看起来——

中国科幻元年似乎真要来了。

不过,派爷要唱唱反调。

毕竟,纵观近几年的国产科幻领域,

大多雷声大、雨点小;口碑差,烂片多

2009年,《机器侠》,5.2

2015年,《不可思议》,3.8

2018年,《伊阿索密码》,4.0

... ...

往下,还有很多,一个共同点——

烂的很有特色!

说到国产科幻片类型的缺失,过去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技术跟不上”,

但事实却是,在电影还没成产业的年代,国产科幻电影曾风靡一时——

1980年,《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

海底长廊、海底电梯、海底工厂等充满想象力的画面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它的出现,启发了一代人的科幻梦想。

1988年,《霹雳贝贝》横空出世,

号称“中国第一部现代儿童科幻片”。

一定是不少80后的童年记忆

随后,《大气层消失》、《魔表》等科幻电影相继上映。

但在那个时代,在为数众多的国产科幻电影中,有这么一部国产科幻片,即使放在30年后今天来看,

在技术与思想方面,依然十分前卫

这就是——

《错位》(1986)

可惜,看过的人并不多。

到现在,只有1998人看过,但豆瓣评分却高达8.0,好于87%的科幻片。

有人甚至说,这是中国最优秀的科幻大片

导演黄建新,刚出道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城市三部曲:《背靠背 脸对脸》 《站直了 别趴下》 《红灯停 绿灯行》

先锋三部曲:《黑炮事件》 《错位》《轮回》   

都口碑极佳,《背靠背 脸对脸》高达9.4分

电影《错位》开篇,

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在漆黑的舞台上激情演讲。

镜头渐渐拉远,黑色被红色代替,周围话筒显现。

如今超流行的霓虹色,30年前就有了,真前卫

烟雾氤氲,鼓声阵阵,愈发急促。

忽然,演讲稿纸乱飞,演讲者手足无措。

晕倒在现场的演讲者被送往手术室。

医生全程冷漠,冷冰冷如同机器,程式化地带上口罩,毫无表情。

手术开始,刀朝喉咙快速刺去。

一个人从黑暗中忽然惊醒——原来是场噩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称,

梦是个人潜意识的展现,更多情况下是内心焦虑的反应。

几个镜头剪切,梦境的原始恐怖氛围便呈现在观众面前。

做噩梦的这位,叫赵书信。

研究智能人的专家,也是一位身居要职的局长。

不过,与其他领导不一样,他没有一点官威。

自己的专座汽车,即使正在使用中,其他人也可以随意借用。

末了他还要安慰下手,“咱们走吧,挺近的。”

面对不想参加的会议,他无奈的问,都要去吗?

却不知,得来的却是助理的一句冷冷回答,

“不去不好吧。”

被噩梦惊醒的他看向远处的镜子,镜里是大汗淋漓的自己。

镜像在这里有了巧妙的运用,镜中我

这个词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率先提出。

他认为,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

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

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看到这里,观众不免好奇,

身为局长,他焦虑的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会议,无穷无尽无聊的会议

走廊里的一扇扇门,恰恰是繁琐无意义的现实体现

这些无意义的会议占据了他大量时间,他没有更多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

被噩梦惊醒的他来到书房,拿出一个机器人摆弄起来。然后,微微颔首,笑了起来。

一个想法从天而降。

何不如孙悟空那边,拔根毫毛,变出个替自己开会的替身。

他计划做出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合成人。

为此,还特地买了两套一模一的西装,他的需求也很简单,

适合开会就好。

AI替身研制成功,除了个别动作之外,赵永信的所有表情,他几乎都会。

赵书信从此和替身有了奇妙的约定:

一个负责参加各种繁琐无意义的会议,一个则专心搞自己喜欢的科研。

这样,赵书信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想干的事情。

替身将开会这件事情做的十分完美。

不仅把赵永信的亲笔签字练得炉火纯青,还把会议开得头头是道。

口若悬河,口吐莲花:

刚才那位同志说我身上着火了,

着火不要紧,为什么呢?

因为我参加了保险,如果我这件衣服着了,

你们处长会赔我一件新的。

一番话,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不过,日子一天天过去。

替身在帮赵书信开会的同时,也有了自我意识,慢慢开始思考。

最近替你开了不少会,长了见识,发现你们人类很怪。

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给自己制定了很多条文,

但在内心深处,却希望别人遵守。

比如,我在台上以你身份讲话,台下的人,不愿意听,也得鼓掌。

借用AI的视角,反观人类的官僚气,够犀利刁钻

赵书信说,你的平行思维系统很好

AI却回答,

即使你把人类的思维输入给我,我也只是重复,我要跟你一样有个性,有思想。

到时候,我们智能人联合起来拥护你,

让你做我们的领袖。

AI觉醒,但他却不知道,在赵书信眼中,

他只是个替代品。

这里,他的想法错位了,高估了自己的地位。

对于他的这个想法,赵书信只简单回答一句,

你要是不听话,就毁灭你。

这之后,AI不再跟赵永信汇报工作,

即使后来中央开始精简会议,他也将文件偷偷藏起来,因为他意识到这将导致自己身份受影响。

当自己变得无用的时候,他便只能接受被赵书丢弃的结果... ...

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短短数句,

便将会议的形式主义给完全展现出来:

疲于会议的赵书信问,

我们不开会行吗?

会议组织者答:

中央开了,部里开了,省里开了,

我们不开没法交代,这是态度问题。

可反观整部电影,在批判官僚主义之外,更多的是反思:

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AI的思考。

1982年,《银翼杀手》上映。

四年后,《错位》应运而生,东西方在AI复制人上有了对照。

作为一个复制人,机器人无记忆,也身份,只能生活在现在。

机器人这个意向也象征着当时的人对身份、历史认同的焦虑。

可随着,AI替身的意识觉醒,他开始思考,对赵书信也有了威胁。

双方,由之前的主仆关系,渐渐到契约关系,再到后来的AI反抗,争取自主权。

这便也是,科幻领域由来已久的机器人恐慌。

如果将赵书信视为主体,机器人视为反主体,

那么整个故事可视为主体对反主体的抗争,又伴随着主体对反主体的恐惧。

最精彩的要数这段梦境, 很魔性的老子坐在大漠里看电视:

时间和空间在这里被高度概念化,给观众呈现出一种奇异的荒诞感

传统与现代的反差,无比错位。

老子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谶语,简直是对一个时代的预言——

警惕科技过度发展,

人终会被自己造的东西代替 。

一个zan=【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