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的李清照,一首新词名动天下,最后三句千年以来无人能敌
在中国古代,女子地位相对较低,而且“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观念束缚她们的思想,让她们专注于家庭琐事,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文化艺术。然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仍然有极少数女子冲破了封建枷锁,写下了优美的诗词歌赋,李清照无疑是其中最为闪亮的明星。
李清照的诗词,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她过着衣食无忧,幸福美满的生活,文学作品中多以小女子的悠闲生活为基调。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丈夫去世、改嫁他人后遇人不淑等悲惨遭遇后,词作内容变得伤感凄苦。
后人一般认为,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思想性更高,艺术成就也更为出色。其实,李清照在前期的诗词之中,深受“苏门四学士”中的影响,父亲李格非又是“后四学士”之一,这让她的文学水平已经到了相当高深的地步,佳作频出。比如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就是李清照早期作品的代表作,当时她年仅20岁,刚刚与丈夫赵明诚成婚不过两年时间。赵明诚按照当时文人的习惯,要“负笈远游”,以此增长见识,交朋结友,留下了新婚燕尔的李清照独自在家。正当重阳佳节的时候,赵明诚还没有回到家中,而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她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填入词中,做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词的上阙是以景致而起:薄雾弥漫在空中,云层厚厚地压在头顶,日子过得相当烦闷,香炉之中的龙脑香逐渐点完。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躺在纱帐中,斜卧在枕边,半夜袭来的凉气慢慢将全身浸透。
上阙之中,词人以景色烘托自己愁苦的心情,在下阙之中便直抒胸臆:在东篱边上饮酒到黄昏,黄菊的淡淡清香从双袖中溢出。不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吹来卷起帘子,帘内的人儿,比那秋天的黄花还要消瘦!
古往今来,对于这种闺怨诗词,或有女子写过,或有文人雅士戏作,但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它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太过直白,只是恰到好处地诉说着自己的相思之苦。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点评此词是“凄语,怨而不怒”。
在词的上阕之中,词人置身于天地之间,以雾、云来烘托了全词的气氛,并用香炉燃尽暗示自己已经等候太久的时间。在清秋逐渐凄冷的气温下,感到凉意的恐怕不仅仅是作者的肌肤,更是自己的一颗心。
词的下阕仅仅五句,结尾三句就成为了千古绝响。尤其是以“莫道不消魂”为起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绮丽无比的境地。关于最后两句,很多人认为,这是脱胎于秦观的《如梦令·春景》中 “人与绿杨俱瘦”。但是,李清照将其写出了新意,让人眼前一亮。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以来,最为靓丽的词之一。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花作比,形象地表明作者的相思之苦。相传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后,他也深深被吸引了,但作为一家之主,他感觉不能被妻子比下去,便又写了五十首词,连同李清照的这首一同交给友人陆德夫欣赏。
陆德夫把玩欣赏了良久,赵明诚则问他到底哪首最好。陆德夫不紧不慢告诉他,这五十首词中,写得最好,恐怕会千古流芳无人能敌的就是三句,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