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孤品文物,很多博物馆都虎视眈眈,只有放在杜甫草堂才实至名归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甫是一个伟大的标杆,虽然他的生前并不是耀眼的明星,但时间不但没有湮没他的成就,反而使之大放光彩。杜甫生前为了避祸,曾在成都寓居在草堂四年,并写下了240多首诗歌。所以,杜甫草堂成为了成都的一张名片,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到了近代,杜甫草堂更是成为了文学青年的圣地,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参观凭吊。相信很多读者也亲身前往,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实地或者其网站上,都会将一本叫做《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的文物,作为镇馆之宝。
要知道,杜甫草堂博物馆之中,收藏了历代杜甫诗集上千部,其中不乏很多珍本、善本。那么,这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有什么魅力,能够独占鳌头呢?小珏还是从它被发现的经过说起。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老革命家李一氓走进中国书店,观看欣赏书店之中的古旧书籍。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他竟然与这本孤品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完美邂逅。
大概是因为本身是残本,这本古籍无人问津。但李一氓不仅是革命家,而且还是诗人、书法家。他立即发现了这本古籍的珍贵之处,并购买下来。
这本书在发现的时候,已经破败到什么样子呢?它只有二册,残存六卷。这六卷分别是第十四卷中的第一至十三页、第十六卷的一至五页和十七至二十一页、第十七卷、第十八卷、第十九卷的一至二十二页、第二十卷的十一至十三叶页,共计六卷八十七页。
可以说,它缺页现象非常严重,就是一个残品。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没有卷首,也没有编辑者,甚至连原本应该是多少卷,也不清楚。虽然内容中有编年,却没有按照编年排列,相当混乱。根据它的版式特征,专家们确定为福建建阳刊本。按照目前的统计来看,这本诗集在全世界没有第二本,是不折不扣的传世孤品。根据书店的人猜测,这本书可能是从皇宫之中流入民间,因为机缘巧合被书店回收。
李一氓先生的眼光好,得到这本书也没有费多大功夫,不过到底怎么处置它却是一个问题。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捐献给国家,绝对不能据为己有。然而到底捐献给哪个单位,却犯了难。当时,有包括北京图书馆在内的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找到李老,希望能将此书代为收藏。
然而,李老有自己的考虑,一来他本来就是四川人,希望能够给家乡尽一些贡献;二是考虑到这本书的名字刚好与杜甫草堂吻合,只有放在杜甫草堂博物馆才算有一种物归原主的感觉。
因此,李老邀请了许多老革命家、文学家题字纪念之后,毫不犹豫地将此书捐给了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此之前,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编订了顺序。
这本孤品虽然残缺,却被誉为“书籍中的维纳斯”。它其中的诗歌注解和介绍,填补了很多认识上的空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它的字体非常奇特雄壮,让我们能够领略宋代的文化精华。因此,尽管它是一件残破的文物,尽管杜甫草堂博物馆收藏了不可计数的珍品文物,但这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依旧成为了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