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的玉器,古朴美观,专家却为上面的三个孔纠结了90年

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先民们已经跨越打制石器的发展历程,直接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向更为辉煌灿烂的文明迈进。除此之外,制陶和纺织的出现,既是这一段时期的显著特征,也为后来的生产力提升做好了物质准备。因此,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专家对石器、陶器等都非常重视。

但在中国,更让普通历史爱好者关心的,却是新石器时期的各类玉器。它们虽然比不上后来的玉器那么精美细腻,却多了一份原始的粗犷之美。它们充分展现了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也体现了在原始社会之中,人们已经开始形成的尊卑观念。也许,每一件玉器之中,就凝结了当年或温情或残暴的故事。

现在的中国人爱玉,其实还没有古代先民那么狂热。不光是玉的质地,就是玉器的种类,也是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比如做成长条形,上尖下方的玉圭,比如随身携带的玉佩,就连同样是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按照孔径和边缘的比例,也分为玉璧、玉瑗、玉环,如果有个缺口,则称为玉珏。相比之下,这些名称和规矩,比现代人讲究多了。

就连用的盘子,喝的酒杯,剑上的配饰,把玩欣赏用的工艺品,都可以用玉来制作。贵族们甚至连下葬所穿的丧衣,使用的也是金缕玉衣。可见,玉文化已经延伸到古人的方方面面之中。然而,在1957年时,故宫博物院征收到一件玉质文物时,专家们却犯了难。尽管他们见多识广,却无法给它确定用途。

那是一件片状的玉器,上面宽为16厘米,下宽为21厘米,明显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这很像是代表帝王、诸侯身份的玉圭,但是它的宽边上,却有着比较锋利的刃。而且,在这件玉器之上,还有三个孔。其中有一个孔的位置比较规整,处于上方的中间处,其余两个孔的位置,看来看去没有多大的讲究,似乎就是随意在在附近制作的。

这很让人费解,因为玉圭之上,打孔的也有,但绝对没有这种排列的。而且,玉圭是不可能作为开刃的兵器状的。所以,专家们无法将其归为圭类,又找不到合适的名称,只好根据它的外形,称呼它为“玉三孔铲”。

这个名字虽然很贴切,但并不正规,因为这件玉器,虽然是铲子的形状,但当时绝对不可能作为铲子使用。而且,它是青黄色玉料,上面还有较重的赭色斑,明显是年代久远的老玉。可是专家甚至都不能确认,这块玉器到底是什么时代的。

直到31年后的1988年,关于这件文物的来历终于有了线索。在当年第二期的《考古》杂志上,山东大学历史系刘敦愿教授回忆,他就看到过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那是在1930年初,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出土了五件玉器,因为机缘巧合,被两城镇一位中医刘述祊老先生收藏。其中有一件玉器的描述,就是和故宫博物院在1957年征收的这件“玉三孔铲”是一模一样的。

刘敦愿教授写得十分仔细,包括玉三孔铲的尺寸、质地和三个孔的布置位置以及三个孔中有两个石塞,都说得完全吻合。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件玉器文物,就是来自于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是在1928年时由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率先发现了城子崖遗址而得名,它以黑陶为显著特征,遍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从发现时间上来说,玉三孔铲应该是龙山文化的代表之作,从认识它的经历来看,真是现代考古的一次精彩邂逅。虽然它还有许多谜团等待发掘,但身世就在巧合之下,被揭示出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