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恐龙图片,可能是错的 | 视频
过去,复原恐龙颜色大多靠推测。而现在,化石中一些小小的颗粒可以帮助我们复原恐龙的颜色,甚至还能告诉我们更多信息……
你可能看见过下面这些恐龙复原图:
不过很不幸,这些图片全都错了。这3种恐龙的真实模样,分别应该是这样的:
看出差别了吗?是的,它们的颜色变了。
事实上,给恐龙画复原图一直是个大难题。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化石,基本只剩个骨头架子或者是压扁了的骨头架子。不要说体表颜色了,就连恐龙长没长羽毛这件事情,也是最近二十多年才有了突破。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恐龙复原图基本就是开局一张图,颜色全靠猜。
不过,在2010年两篇文章发表之后,古生物学家们终于有了证据,能科学地给恐龙搞颜色了。
在讨论恐龙颜色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后辈,鸟类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这是一只斑胸草雀,也就是珍珠鸟,它的羽毛颜色是靠各种各样的色素呈现的,其中我们最关心的,是黑色素。黑色素会先在专门的细胞里合成,然后被封装成一个个小包裹,送去羽毛中。这些小包裹叫做黑素体,是复原恐龙颜色的关键。
如果你把鸟的一根羽毛放大再放大,就会发现黑素体的样子不太一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长长的,像根小香肠,有这种黑素体的羽毛基本是黑色或深棕色;一种圆圆的,像个肉丸子,对应着红色、姜黄色的羽毛。古生物学家还真在羽毛化石里,找到过一些类似的圆柱形小东西。
不过,他们当时并不觉得这些小颗粒是黑素体。可能是古生物学家不太习惯在化石里看到细胞层面的小结构,所以这些小颗粒被认成了细菌。
直到2008年,才有了一锤定音的证据。耶鲁大学的德里克·布里格斯注意到一块来自巴西的羽毛化石,化石很小,但这片羽毛保存了明显的黑白色带。
紧接着,他的团队立刻想办法借到了这块标本,拿到扫描电镜下观察。一看,缺少色素的白色条带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在黑色的部分,沿着羽轴分布着几千个小香肠。也就是说,这些小香肠就是让羽毛变黑的黑素体。
随后,也有科学家开始研究这些色素化石的化学成分,并且用实验模拟色素变成化石的过程。发现黑素体确实有可能变成化石,保存个几亿年。终于,古生物学家排除了细菌的可能性,确定了用这些小东西复原恐龙颜色,靠谱。
最先被复原出颜色的恐龙是在中国发现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prima),它也是最先被发现长羽毛的恐龙。虽然名字末尾是个鸟,但它其实属于恐龙,或者更严谨地说,非鸟类恐龙。原先我们只知道它后背和尾巴都长着毛,但现在我们发现,它尾巴上的肉丸子黑素体间断着出现,也就是说,它有一条带白条纹的棕色尾巴。
在这一个多月后,另一种小恐龙的颜色也复原了,叫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研究者发现近鸟龙四肢长着黑白相间的羽毛,头顶戴着红棕色的羽冠。再加上他们体型很小,如果现在看到可能会当成啄木鸟。他们合理怀疑,这个这是拿来求偶的。
最近一个被复原颜色的龙,叫巨嵴彩虹龙(Caihong juji)。听了这个名字,你就知道它们长得特别玛丽苏。研究者发现,彩虹龙羽毛中的黑素体不是小香肠也不是小肉丸,而是一种扁扁的饼状,这个形状和排列方式,与蜂鸟的羽毛很像。所以从整体上看,彩虹龙的身体应该是黑色的,而脖子、胸口和尾巴根部可能像彩虹一样鲜艳,而且能显示出不同的金属光泽。就突出两个字,闪耀!
最后,知道恐龙颜色能干嘛?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能从化石中抠出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无比珍贵的。过去我们只能靠其他信息来猜测恐龙的颜色,而现在,知道了颜色后,我们能猜的内容就更多了。比如,近鸟龙奔放的配色可能显示了它们的某种求偶行为;小盗龙的色彩可能暗示它们在白天活动;而鹦鹉嘴龙展示出的隐蔽色,或许能用来反推它们当时的生活环境。
说到底,我们可能没办法完美地再现恐龙的颜色,但不停的新发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认知,每一项新成果都会让我们更加接近恐龙和其他史前生命真实的样子。每一步有每一步的欢喜,这可能就是古生物的迷人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