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中,唯有他率部突围成功,建国后成为开国上将

抗战爆发后,随着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根据两党协定,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不过对于新四军的发展,老蒋一直在排挤、打压,特别是在百团大战后,充分暴露我军的实力,老蒋对八路军、新四军更为忌惮,最终导致皖南事变的发生。

虽然当时新四军军部有9000余人,但因为是遭到伏击、而且两军力量悬殊,新四军损失惨重,军长叶挺被扣押,政委项英遇害,当时三个纵队司令牺牲了两个,但值得庆幸的是,一纵有2000余人成功突围,作为皖南事变中唯一突围成功部队,一纵司令员傅秋涛功不可没。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1907年,傅秋涛生于湖南平江,北伐战争以前,湖南是农民运动发展最好的省份,当时18岁的傅秋涛也参加了农工会,因表现优秀当上了工会委员长,1929年傅秋涛入了党,后来还当上湘鄂赣省得总工会委员长,1933年傅秋涛成为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

中央红军长征后,傅秋涛作为湘鄂赣军区政委,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长达三年,还重建了红16师,抗战爆发后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1941年1月任皖南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奉命向北转移。

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在6日下午举行各纵队首长会议,当时傅秋涛代表一纵参加,会议决定一纵出求岭,二纵出丕岭、博刀岭;三纵出高岭,在占领各岭后,再去会攻星潭。

7日傍晚,傅秋涛在攻占与星潭一水之隔的举山后,等待与二纵、三纵会师,不料接到军部电令要求各纵队回撤,途中一纵在求岭陷入敌人包围,战斗中电台也被毁,可以说当时三个纵队中,一纵处境最危险。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叶挺派一纵副司令赵凌波寻找下落不明的一纵,途中求岭附近被俘,后来叛变,成为皖南事变中叛变的最高级将领。

当时一纵被围,电台被毁,多年后傅秋涛回忆道:“那时的心情就像没娘的孩子,孤独极了,一股脑想的是,赶快突围去苏南找组织,找陈老总。”

不过也正因为电台被炸毁,让一纵获得更多的行动自主权,这也正是一纵得以突围的关键所在,反而是那些等待命令的二纵、三纵,因会议浪费太多的时间,错过最佳突围的机会。

当时傅秋涛召开紧急会议,初步定下两个突围路线一是原路退回,渡过长江到无为;二是从云岭向东部进军,目的地是苏南。经过斟酌利弊的分析,最终决定向苏南方向突围。

在新一团的拼死搏斗下,傅秋涛率一纵在9日晚上突围,后来在遭遇敌军重兵围攻时,傅秋涛令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为了轻装突围,部队将伤员都安置在当地老乡家,连自己刚满一岁的女儿也交给老乡抚养,直到全国解放后,傅秋涛才寻回女儿。

傅秋涛一行共11人,时而化装成老百姓,时而装作敌军的便衣队,穿过宣城、当涂、渡过溧水,经过一个月的千里跋涉,终于抵达盐城,与大部队汇合,突围成功。

而他们在突围过程中,帮助他们的不但有老百姓,也有青帮,他们曾遭到敌特的盘查,是青帮头目陈玉庚的手下伸出援手,突围成功后傅秋涛说:“在危难时刻,连青帮都肯帮助我们,更不要说广大的人民群众了,可见党和主席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英明,不然的话,我傅秋涛要死好几回了”。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与突围出来的同志合影。前排坐的为傅秋涛夫妇

后来新四军重建后,傅秋涛担任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到了建国后已是山东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