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效方:气管炎方30首
截咳方
【方源】姜春华效验方
【组成用法】百部9g 天浆壳3只南天竹子6g 马勃3g 水煎服,每日1剂,8岁以下儿童减半。
【功效主治】本方有温肺润肺,下气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新久诸般咳嗽。
清肺化痰汤
【方源】郭中元效验方
【组成用法】板蓝根2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橘红10g 天竺黄15g 元参12g 炒杏仁10g 白前10g 鱼腥草15g 芦根20g 炙紫菀12g 甘草10g 加水煎服。轻者,日服一剂,早晚两次分服;重者,日服两剂,分四至六次服完。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降逆止咳。治疗温邪犯肺所致的咳喘(风湿、春温、冬温)。
【加减应用】病初起具有表证者,应根据发热情况酌加解表药,使邪从外解。如发热轻、微恶风寒、有汗,加薄荷、蝉衣、芥穗,疏风解表;如发热较重,少汗、口苦,加柴胡、葛根,发表解肌;如连日阴雨,天气潮湿,表为湿郁,热虽不甚,但肢体酸困拘急,加浮萍、桑枝,解表祛湿;邪入气分后,高热汗出而热不解,加生石膏、知母、银花,清气透热;热痰壅肺,高热喘促,加生石膏、麻黄,清热宣肺平喘;如病人汗多或平素肝阳上亢不宜使用麻黄,加地龙、桑白皮,泻肺平喘;热邪灼液痰稠不易咯出,加桔梗、海浮石,祛痰软坚;热邪伤津,口干欲饮,加花粉、麦冬,生津润肺;如肺移热于大肠,肠腑热结,大便数日不通,加大黄、元明粉、瓜蒌,泻热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腑结通,热得外泄,肺热亦常随之减轻。
泻肺止咳汤
【方源】陶克文效验方
【组成用法】南沙参15g 法半夏15g 麦冬15g 苏子15g 苏梗10g 杏仁10g 厚朴10g桔梗10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甘草6g 葶苈子15g 浙贝10g 茯苓15g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水煎3次,每次文火煎半小时,3次药汁混匀,共约300ml左右,分3次空腹或饭后半小时温服。
【功效主治】泻肺平喘,祛痰止咳。治疗中老年人肺脾肾气阴两虚,痰涎壅肺之咳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病变过程中出现的咳嗽、喘气,背部烘热,口干不欲饮,痰多泡沫,或黄稠或胶黏咳唾不利,甚则颜面、下肢水肿,口唇紫绀,喘促不能平卧,舌质淡红或暗红,苔黄腻或灰白,脉弦数或弦滑,或细小或结代。
【加减应用】若喘甚加蜜炙麻黄;热甚痰黄稠加桑白皮、黄芩、生海蛤壳;津伤口渴加芦根、石斛、川贝粉;纳差加谷麦芽;形寒肢冷、痰味咸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水肿加泽泻、生牡蛎;舌暗唇绀加丹参、郁金。
速咳宁
【方源】章亮厚效验方
【组成用法】蜜炙麻黄10g 杏仁10g 金银花15g 鱼腥草15g 桔梗10g 浙贝母15g 瓜蒌15g 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止咳化痰。治疗外感咳嗽,喘息痰多,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清肺理脾镇咳汤
【方源】熊寥笙效验方
【组成用法】杏仁12g 茯苓12g 法半夏12g 陈皮12g 甘草3g 桔梗9g 苏梗9g 炙杷叶12g 前胡12g 用水适量煎药,每日一剂,每剂三次,早、中、晚各服一次,空腹服。
【功效主治】清肺理脾,镇咳豁痰。治疗风寒侵肺,咳嗽气逆,口干咽痒,咳吐痰涎。
【加减应用】往来寒热去苏梗,加柴胡12g;口苦加黄芩9g;胸闷加枳壳12g;气喘去柴胡加苏梗9g、厚朴12g;痰稠加海蛤粉9g、海浮石9g;久咳加紫菀12g、冬花12g。
甘桔杏苏汤
【方源】许玉山效验方
【组成用法】紫苏叶10g 炒杏仁10g 荆芥10g 桔梗10g 川贝母8g 前胡10g 橘红12g生甘草5g 生姜3片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主治】本方有疏风散寒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咳嗽,喉痒声重,恶寒身酸痛,咯痰不利。
麻贝止咳煎
【方源】刘冠军效验方
【组成用法】白桔梗10g 陈皮16g 荆芥10g 麻黄10g 半夏10g 川贝母10g 光杏仁10g前胡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疏风散寒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咳嗽。
【加减应用】初发鼻塞、恶寒、脉浮者,加防风、桔梗;素常体弱气虚者,加党参;发热口渴咽痛,脉滑数者,加生石膏、知母、黄芩;喉有水声,加射干、紫菀、款冬花;湿盛胸脘作闷,苔腻脉濡者,加薏苡仁、赤茯苓、苍术;伤阴而见咽干、脉细数者,加麦冬、沙参,酌减麻黄、半夏;痰多,加蛤蚧粉、海浮石;兼喘者,加苏子、白果、桑白皮;恶心者,加竹茹、生姜;胸胁胀闷者,加枳壳、橘络、旋覆花;喉痛者,加牛蒡子、山豆根、射干;胸痛者,加薏苡仁、薤白、瓜蒌皮;风热作咳者,减麻黄、荆芥,加桑叶、薄荷;火盛作咳者,减麻黄、半夏、荆芥,加生石膏、黄芩、大黄。
辛润理肺汤
【方源】丁光迪效验方。
【组成用法】带节麻黄4g 带皮杏仁(打,去尖)10g 甘草6g 桔梗5g 佛耳草(包)10g 橘红5g 当归10g 炮姜4g 生姜5g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本方有温润肺气,肃肺止咳作用,可用于治疗干咳,舌净苔薄,不糙不腻,脉细见弦。
【加减应用】若喉中燥痒较甚,咳频不止,为凉燥郁表,加荆芥5g、枇杷叶(包)10g;咳声呛急,加生甘草3g;喉痒干咳,呈过敏状态,以荆芥、防风各10g换麻黄;过敏为体质因素者,加三豆汤(黄豆、绿豆、赤豆各10g,甘草3g,煮汤连滓饮服);咳而遗尿,加五味子3g;咳引胸痛、胁痛,加广郁金10g,桃仁泥5g;兼见咳血,为咳震络伤,加荆芥炭5g,广郁金10g;干咳转成痰多者,加法半夏5g。
清肺养阴止咳汤
【方源】丁光迪效验方。
【组成用法】冬桑叶10g 薄荷(后下)5g 桔梗5g 甘草5g 杏仁(打,去皮尖)10g黑山栀5g 淡豆豉10g 生地10g (上二味同打成泥)百合15g 鸡蛋黄(冲)1个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本方有辛凉解表、理肺止咳、清养阴津作用,可用于干咳而嗌干,舌心花剥,色赤欠润病症。
【加减应用】若咳甚声急,肺有郁热,加黄芩、炙枇杷叶各10g;咳甚咯血较多,加白茅花10g,藕汁半杯;嗌干,舌心干灼较甚,加炙甘草3g,玄参10g;心烦少寐,梦遗较频,加朱染麦冬10g,盐水炒黄柏10g。
解热止咳煮散
【方源】于己百效验方。
【组成用法】麻黄10g 杏仁12g 生石膏30g 炙草10g 葶苈子10g 大枣6枚胆南星10g地龙12g 鱼腥草15g 上药粉碎,入两个纱布袋中,用开水冲沏或煎煮5~10分钟,饮服。上午1袋,下午1袋,每日服2袋。
【功效主治】本方有清热化痰作用,兼及通腑降气,可用于治疗小儿气管炎属阵咳、呛咳者。
【加减应用】咯吐黄痰,加黄芩10g,麦冬12g;咯吐白色泡沫痰,加紫菀10g,冬花10g;咽喉疼痛,加板蓝根12g,牛蒡子12g,元参12g;大便不干,去葶苈子、大枣,加茯苓(用12g )杏仁甘草汤。
健脾止咳汤
【方源】刘炳凡效验方
【组成用法】明党参12g 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5g 法半夏5g 广陈皮5g 冬桑叶10g 光杏仁10g 川杜仲10g 补骨脂3g 款冬花5g 怀山药12g 蝉衣3g 木蝴蝶3g 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文火煎煮三次,每次150ml,分三次服用。
【功效主治】健脾化痰,润肺止咳,补肾纳气。治疗咳嗽经久不愈。
【加减应用】咳嗽吐白泡沫痰属外寒挟饮者,加干姜3g,桑叶易苏叶以温肺散寒化饮;阳虚不达四肢而出现脉微肢冷者,加附片3g 以温煦肾阳;湿阻脾阳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出现恶心欲吐、胸腹饱胀者,加砂仁3g、白豆蔻3g、鸡内金3g 以芳香化湿,和胃降逆;气滞于肠胃而出现脘腹饱胀者,加毕澄茄3g 以行气导滞。
闹羊花方
【方源】王定寰效验方
【组成用法】闹羊花(研末)4g 法夏麦冬西党参大枣炒粳米各12g 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散寒燥湿,降气化痰;补脾益中,生津止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病症所致的咳嗽、气喘。
宣肺化痰汤
【方源】王静安效验方
【组成用法】炙麻绒12g 荆芥6g 炙百部12g 炙覆花15g 芦根30g 炙前胡12g 橘络15g 黄连6g 桔梗9g 山楂10g 神曲10g 枳壳6g 将方中诸药先用冷水浸泡15分钟,待药煎沸后,用细火再煎5~10分钟,滤药取汁,每日服4~5次,适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若需用中成药“蛇胆陈皮末”,用温开水调服,每日一支,两次分服;若需配草药,先将草药清水洗净,晾干后,放入热水锅内加30g 蜂蜜炙,然后与它药共煎。
【功效主治】宣肺透邪,降气化痰。治疗小儿咳嗽。
【加减应用】兼见厌油者,去黄连,加紫苏;咳嗽痰黄,大便秘结者,去黄连,加黄芩、石膏;热痰甚者,加瓜蒌,配合中成药“蛇胆陈皮末”;咽喉红肿,干咳不断,舌质红者,加射干、蜡梅花、银花,去枳壳;久咳伤阳,干咳痰少,少苔者,去芦根、黄连、枳壳,加沙参、桑叶、花粉、麦冬、炙杷叶;咳吼气紧痰多者,加胖大海、苏子、葶苈、丝瓜络;久咳痰少,数月不止,加配草药五皮草、青蛙草、肺经草、六月寒、兔耳草、炙杷叶各15g;舌苔厚腻属湿热者,加冬瓜仁、木通、滑石;咳嗽声嘶加射干、银花、蝉蜕;兼咳者加苏梗、姜制竹茹;脾虚便溏者,去芦根、枳壳,加陈皮;兼发疹者,去枳壳,加银花、丹皮、蝉蜕、大青叶。
三补汤
【方源】李绍南效验方
【组成用法】熟地24g 山药15g 白术15g 天冬15g 半夏9g 紫菀9g 百合12g 龙牡各24g 五味子12g 枣仁15g 莲子肉12g 破故纸12g 白芍15g 党参15g 枸杞子15g 川贝母6g 云苓12g 冬虫夏草9g 胡桃肉30g 磁石9g 甘草9g 人参9g (单煎兑入)鹿角胶9g (单煎兑入)“三伏”天服用,水煎服,1日1剂,连服15~20剂。
【功效主治】补肺益肾,止咳化痰平喘。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心病等。
补气化痰汤
【方源】李绍南效验方
【组成用法】黄芪45~60g 桔梗9g 沙参24g 杏仁9g 紫菀9g 云苓10g 百合12g 半夏12g 甘草9g 水煎服,1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平喘,止咳化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肾亏损,缠绵不愈者。
【加减应用】咳嗽痰稀、舌苔白滑,加白术12g,桂枝6g,橘红9g;咳嗽痰稠而黄,加苏子9g,前胡9g,蛤粉15g,川贝母6g;干咳无痰加枇杷叶12g,百部9g;憋轻喘重加枸杞子15g,破故纸10g,五味子9g,胡桃肉30g,有时合苓桂术甘汤以化饮,或合都气丸以纳气归肾,使子母均健,从而达到治肺的目的。
紫菀二仁丸
【方源】余瀛鳌效验方
【组成用法】紫菀40g 杏仁(去皮尖)胡桃仁各80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丸重10g,每服一丸,一日二至三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主治】化痰纳气,降浊润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喘多痰,大便偏于燥结。
解郁宣肺止咳汤
【方源】汪新象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12g 黄芩12g 半夏10g 细辛6g 五味子10g 生姜或干姜10g 杏仁10g 枳壳10g 甘草6g 将药放入砂罐内加水盖过药面一指许,浸泡15分钟,用急火煎,煮沸后文火煎10分钟将药汁滤出,同样再煎煮两次,煮沸后15分钟将药汁滤出。3次药汁混匀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解郁散邪,宣肺止咳。治疗外感咳嗽,症见夜间咳甚或昼夜阵咳,吐泡沫痰或清稀痰,苔薄白或薄黄而润,舌质正常或偏红,脉弦细、弦数或弦。
【加减应用】春加荆芥、薄荷、防风;夏加香薷、厚朴、陈皮;秋加苏叶、桔梗、前胡;冬加麻黄、桂枝;咳而遗溺者加黄芪、益智仁;喉痒者加牛蒡子、蝉衣;久咳不止者加粟壳、丹参、桃仁。
健脾燥湿涤饮汤
【方源】汪新象效验方
【组成用法】麻绒10g 杏仁10g 茯苓12g 半夏10g 陈皮10g 细辛6g 五味子10g 生姜6g 枳实10g 瓜蒌10g 甘草6g 将药放入砂罐内,加水盖过药面,浸泡20分钟(麻黄先煎去上沫),煎3次,头煎沸后15分钟,二、三煎沸后各20分钟,将3次药汁滤出约300ml混匀,分3次服,1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燥湿,温肺涤饮。治疗痰湿犯肺证。症见咳喘痰多,清稀色白易咯,胸闷脘痞,口干不渴或喜热饮,或恶心欲吐,头眩心悸,苔白(黄)厚腻,舌胖嫩,脉弦滑。
【加减应用】汗多者麻绒易麻黄;痰多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温阳补肾平喘汤
【方源】汪新象效验方
【组成用法】熟附片12g (先煎)白芍12g 茯苓12g 白术12g 细辛6g 五味子10g 生姜10g 桂枝10g 杏仁10g 甘草6g 将药放入砂罐内,加水盖过药面浸泡20分钟(附片另包先煎15分钟再与诸药同煎),用文火煎3次,头煎沸15分钟,二煎沸20分钟,三煎沸后30分钟,将三煎药滤出匀分3次服用,1日1剂。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平喘止咳。治疗脾肾阳虚喘咳证。症见长期喘咳,秋冬发作,喘息动时明显,咳嗽痰多清稀,畏寒四肢不温或重痛或浮肿,小便不利或清长,口干不欲饮,苔白润舌胖嫩,脉弦滑或沉细者。
【加减应用】便溏者生姜易干姜;动则喘甚者加党参15g;手足转温、小便正常后,可用六君子汤加姜、辛、味善后。
桑薄清宣汤
【方源】张珍玉效验方
【组成用法】霜桑叶6g 薄荷4g 炒杏仁3g 桔梗4g 枳壳4g 陈皮4g 紫菀4g 生白芍3g甘草3g 上药用300ml水煎至头开时加薄荷,再煎15分钟,倒出。再加水150~200ml煎15分钟倒出,与头煎混合,分服。本方剂量适用于6岁以下、周岁以上患儿。3岁以下每服1勺(约20ml),每日3~4次,每隔4~6小时1次。3岁以上每服2勺,日2次。
【功效主治】清宣外邪,化痰止咳。治疗小儿外感咳嗽。
【加减应用】若发热可加银花9g;咽喉痛加牛蒡子4g,川贝母3g;不思饮食加炒麦芽6g。
搜邪止咳汤
【方源】陈有恒效验方
【组成用法】麻黄5g 桂枝5g 白芍5g 细辛2g 半夏5g 五味子5g 甘草5g 石膏15g 黄芪15g 黄精10g 穿山甲5g 皂刺5g 生姜3片上药加水300ml,武火煎至150ml,日3次口服。
【功效主治】搜剔伏邪,清化痰饮。治疗小儿久咳缠绵不愈,或屡患喘咳而症状前后相似者。
【加减应用】偏阳虚者重用黄芪;偏阴虚者重用黄精。
慢性支气管炎方
【方源】罗克聪效验方
【组成用法】前胡15g 白前10g 冬花10g 马兜铃12g 桑白皮15g 苏子10g (包煎)葶苈子15g 青礞石3~6g (分装胶囊,分三次冲汤药服)水煎服。
【功效主治】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型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加减应用】咳喘时出汗多加地骨皮15g;喘症较轻苏子改为苏梗。
喘咳定煎剂
【方源】孟澍江效验方
【组成用法】麻黄4g 杏仁9g 甘草3g 法半夏9g 陈皮6g 茯苓10g 当归9g 熟地10g 水三碗,先浸一小时,而后煎煮,沸后文火再煎25分钟,滤取药液约250~500ml,一日煎服两次。
【功效主治】化痰除饮,止咳平喘。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加减应用】若喘咳喉中有痰似水鸡声者,加射干6g;痰稀白而黏,加干姜、五味子各2g (同杵);如新感之邪渐从热化,咽干不利者,加鱼腥草15g,甚者可加生石膏20g。
清肺止咳汤
【方源】赵冠英效验方
【组成用法】黄芩15g 金莲花15g 蜜麻黄8g 杏仁9g 百部15g 川贝母9g 桔梗9g 炙甘草8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化痰。治疗急性气管炎。
【加减应用】邪毒内盛,高烧痰黄,加生石膏、肥知母、野荞麦根、鱼腥草等,增强解毒清热之力;痰少咳剧者,加枇杷叶、前胡、罂粟壳等,增强止咳效力;痰黏稠难咳者,加沙参、紫菀、天竺黄、竹沥汁等,增强润肺排痰之力;咳兼喘者,加地龙、穿山龙、苏子、满山红,增强降气平喘之功。
加味苇茎汤
【方源】陈亦人效验方
【组成用法】桃杏仁各10g 炒苡仁12g 冬瓜仁12g 干芦根20g 石韦15g 海浮石12g炙杷叶10g (包)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化痰热,肃肺定喘。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者。
【加减应用】若因痰热久羁、肺阴损伤者,则可在原方基础上伍入沙参、麦冬等,以养其阴;方中亦可伍用大剂鲜芦根,以发挥其清热生津之效。痰热久伏,肺气耗伤,则又宜伍入生黄芪,一则补其不足之气,一则可冀其托邪外出。
越婢止嗽汤
【方源】刘渡舟效验方
【组成用法】麻黄6g 生姜10g 半夏10g 大枣7枚炙甘草3g 生石膏3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宣肺化饮,清热止嗽。治疗风热犯于肺卫咳嗽不止,或风寒日久化热伤肺,出现舌红、苔薄或白或黄,脉来浮数。
【加减应用】咳嗽热甚,脉数而疾,可加羚羊角粉1g(冲服),鲜枇杷叶12g,甜葶苈10g;痰气壅盛,脉数滑大,可加海蛤壳15g,青黛10g (布包),鲜竹沥水三大匙兑汤药服;大便燥结,加风化硝6g,杏仁泥10g。
附子大黄细辛汤
【方源】田从豁效验方
【组成用法】制附片(先煎)12g 大黄炭6g 木通9g 当归身9g 桃仁9g 细辛3g 生甘草9g 配合针刺,取双侧孔最穴,用5寸30号毫针,刺入1寸左右,使针感下达手指,上达前胸。并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
【功效主治】温阳散寒,活血祛痰。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尤其对单纯性过敏、青壮年或体虚而偏于肺寒者效佳。症见哮喘而兼痰清稀色白,胸膈满闷,面色暗滞,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浮紧。
【加减应用】哮喘发作时,先行针刺以平喘,再服上方,每日一剂。如有外感表证者,先于脊柱两侧,风门及大肠俞外拔走罐,使皮肤微红为度。再用毫针刺大椎穴,留针5分钟,接用上法。咳嗽明显,咯白泡沫痰,难咯出者,针刺加天突穴,用2寸毫针,先直入1寸,针体弯曲,沿气管前向下,使针感传向前胸。得气后行针2分钟,不留针。再针合谷(双),用提插泻法,行针1~3分钟,不留针。并于上方加石韦(先煎)30g,内服。若体壮、便秘、苔黄腻者,针刺原方加大肠俞(双),用2~2.5寸毫针直刺,使针感达少腹部,用提插捻转泻法,行针1~3分钟,不留针。中药可将上方中大黄炭改酒军6g,加苦参9g。若虚汗多、纳差、便溏者,前方木通改为苦参9g,细辛改为五味子9g;针刺加足三里穴,用2.5寸毫针直刺,使针感达足部,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款菀枇杷汤
【方源】李今庸效验方
【组成用法】枇杷叶10g (去毛,炙)桔梗10g 款冬花10g 紫菀10g 沙参10g 天门冬10g 麦门冬10g 霜桑叶10g 核桃肉10g 炙甘草10g 上10味,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养阴润燥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燥咳嗽,症见津亏燥咳,咳嗽频频,少痰或无痰,咽喉干燥而痒,口干欲饮。
款菀二陈汤
【方源】李今庸效验方
【组成用法】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0g 炙甘草10g 款冬花10g 紫菀10g 上6味,加水适量,煎汤,取汁,去渣,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燥湿化痰止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痰湿停肺咳嗽,症见咳嗽,痰多,色白,容易咳出,胸闷,舌苔白,脉弦或缓。
【加减应用】若寒痰咳嗽,症见怕受寒凉,感则即发咳嗽,痰多呈白色泡沫状,形寒肢冷,食欲不振,舌苔白,脉缓者,加干姜10g,细辛6g,五味子8g;若咳嗽兼喘,症见咳嗽,喘气,不能平卧,吐白色泡沫痰,甚则面目浮肿,食欲不振者,加厚朴10g,杏仁10g (去皮尖,炒,打)。
加味桑杏枳桔汤
【方源】张梦侬效验方
【组成用法】冬桑叶10g 杏仁泥10g 炒枳壳10g 桔梗6g 甘草10g 前胡10g 水煎分3次服,可续服3~5剂。
【功效主治】本方有辛凉轻清宣散病邪,调理肺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等证。
【加减应用】咳声清高,痰少,舌红苔白薄,脉浮数者,加薄荷6g,牛蒡子10g (炒打);咳声稍重,痰不易出,色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有头痛者,加紫苏、陈皮各10g;咳声重浊,痰白不稠,或头闷身重,舌苔白厚腻滑,脉象缓细者,加苍术6g,厚朴、陈皮、茯苓、法半夏各10g;痰胶黏稠,色黄,或胸中隐痛,舌红苔白或黄,脉象洪数者,加马兜铃、天花粉各10g,鲜芦根30g,川贝母6g (研细冲服);咳声清扬,痰少难出,舌红,苔少不润,脉象浮涩者,加沙参、贝母、瓜蒌皮、知母、陈皮各10g;干咳无痰,气上冲喉,口干,舌燥,舌苔白薄或黄而不润,脉多洪数者,加天门冬、玄参、知母、天花粉各12g,生石膏15g;咳嗽痰少,痰中时带血丝或血点,胸肋及胁间时发刺痛,舌尖或舌边有明显瘀血点,加紫菀、茜草、降香、鹿角霜各10g,桃仁泥6g,血竭粉、三七粉各3~6g (冲服)等;痰胶色黑凝结成团,咳不易出,如吐在水中即沉于水底,口燥咽干,若饮开水则痰易出,老年及平时有吸烟嗜好者,多有此痰者,加旋覆花(布包)、芒硝、捣瓜蒌子各10g,青黛拌蛤粉、海浮石粉各15g;痰稀色白而粘,咳不易出,得热则咳缓,遇寒则咳剧,苔白舌淡,脉象浮紧或沉迟者,加陈皮、法半夏、白茯苓各10g,干姜、桂枝各2.5g。
【中医各科秘方】
亢痿灵
处方:蜈蚣20条,桂枝30g,白芍30g。
功效:补肾助阳,通络兴痿。
主治:男性性功能发育不良,阳痿。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3g,日服2次,盐水送下。
麻杏糖浆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石膏30g,百部10g,黄芩10g,葶苈子10g,大枣10枚,胆南星6g,甘草3g,蜂蜜50g。
功效:宣肺利水,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百日咳,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用法:将上药加水1000ml煎至600ml,用纱布过滤,加入蜂蜜,文火浓缩至400ml,装瓶即可。每次服5~10ml,日服3次。
白金僵蚕散
处方:白矾10g,郁金10g,僵蚕10g。
主治:小儿癫痫。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服1~3g,1日3次。
通上宣下汤
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陈皮10g,柴胡10g,升麻3g,当归12g,杏仁10g,通草10g,桑皮10g,车前子10g(包煎),桔梗10g,甘草3g。
功效:益气补中,宣上通下。
主治: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小便点滴不下。
用法:每日1剂,水送服。
急性腰扭伤方
处方:大黄6g,附子6g,细辛6g,桃仁10g,红花10g,土元10g,甘草3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急性腰扭伤。
用法:每日1剂,开水煎服。
治腿转筋方
处方:白芍30g,甘草10g,木瓜10g。
功效:酸肝养阴,缓急止痛。
主治:腓肠肌筋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新生儿夜啼方
处方:僵蚕10g,蝉蜕10g,天竺黄6g,甘草6g。
功效:祛风镇痉。
主治:新生儿夜间哭闹不安。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服03g,每日3次。
新生儿头皮血肿方
处方:黄连10g,白矾10g,血竭10g。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新生儿头皮血肿。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以白酒调和后外敷患处。
治瘰疬方
处方:蜈蚣2条,鸡蛋1个。
功效:软坚散结。
主治:淋巴结核。
用法:蜈蚣去头足研细末,将鸡蛋打一小孔,装入蜈蚣药末,面糊蒸熟。每日1个。
蜈甘散
处方:蜈蚣20条,甘草60g,全蝎10g。
功效:祛风通络。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用法:蜈蚣去头足后,共研粗末,每次服3~5g,日服2次,早晚用黄酒送下。
敷脐散
处方:五倍子100g,白芍100g。
功效:养肝扶脾,酸涩止泻。
主治:急、慢性结肠炎。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5g用热醋调和,敷于脐中。3天更换1次。
土茯苓合剂
处方:土茯苓30g,苦参30g,黄柏10g,枯矾10g,蛇床子30g,苦楝皮30g。
功效:祛湿杀虫止痒。
主治: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上药煎水1000ml,置入盆中坐浴,每晚1次。
山甲散结汤
处方:山甲10g,牡蛎15g,元参10g,夏枯草15g,贝母15g,七叶一枝花15g,鹿角霜15g。
功效:软坚散结消肿。
主治:淋巴结核。
用法:开水送服,每日1剂。
拔毒膏
处方:鲜猫眼草100g,山甲10g,没药10g,乳香10g,冰片6g,牛黄3g,麝香1g,雄黄10g,白矾10g。
功效:消肿止痛,化瘀散结。
主治:各种痈疽。
用法:共为细末,腊油调和,外敷患处。
珍珠五白膏
处方:珍珠10g,白附10g,白及10g,白芷10g,白茯苓10g,白僵蚕10g
功效:美容消斑。
主治:黄褐斑,雀斑,面部色素病。
用法:共为细末,用蜂蜜或人乳调和,外擦面部。
松乌膏
处方:生半夏3g,生南星3g,生川乌6g,生草乌6g,闹羊花6g,木鳖子6g,丁香3g。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关节肿痛。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调匀,然后用松香60g,樟脑30g,加热溶解后,将药粉加入搅匀摊在密布上即可。用时用火烘热外敷患处。
五倍子散
处方:五倍子50g,冰片10g。
功效:收敛,生肌,止痛。
主治:顽固性口腔溃疡。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粉撒于疮面即可。
黑白散
处方:补骨脂30g,萆15g,附子6g。
功效:温补肾阳,佐以固摄肺气。
主治:小儿尿床。
用法:将上三味药,共为细末,每晚临睡时,用黄酒或淡盐水冲服6g。
一笔消膏
处方:白杨树穗2500g,老虎草250g,透骨草2500g,紫花地丁500g,黄花地丁500g,没药15g,乳香15g,血竭15g,鲜商陆1000g,广丹10g。
功效:清热解毒,破结软坚,通经活络,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生肌敛疮。
主治:各种痈疽,疖肿,无名肿毒,痰核流注,瘰疬,疔疮,皮肤顽癣以及跌打损伤而引起瘀血肿痛者。
用法:先将没药、乳香、血竭、广丹研成极细末,然后将所剩药物置于锅内煎熬3次,滤出药液,用文火浓缩至稀糊状时,将研细之药粉加入锅内,搅匀成膏,装入瓷罐内备用,用时将膏涂于患处,用麻纸覆盖。若疮有形时,将膏涂于疮的周围,麻纸剪于中心后盖上,以备收疮;如疮平塌漫肿无头麻纸不剪全部覆盖,以备消散。
化腐丹
处方:红粉30g,明雄10g,桂心30g,冰片6g。
功效:提脓祛腐。
主治:窦道、瘘管、流痰、瘰疬、痈疽久不收口者。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消毒纱布撒上药粉纳入疮内,每日1次。
展筋定痛散
处方:生川乌10g,生草乌10g,生半夏10g,没药12g,乳香10g,儿茶12g,制马钱子15g,透骨草15g,伸筋草15g,三七6g,麻黄15g。
功效:舒筋活络,化瘀定痛。
主治:腰椎增生,颈椎增生,骨刺、跌打损伤、风寒湿痹而引起疼痛不止者。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陈米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外用红外线灯照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骨痨散
处方:白僵蚕30g,蜈蚣30g,全蝎30g,土鳖30g,黄柏15g,黄连15g,没药10g,乳香10g,人参10g,穿山甲30g,杜仲20g,黄芪60g。
功效:益气清热解毒,祛风化瘀通络。
主治:一切阴疽,流痰,瘰疬。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成人每次6~15g,每日3次,小儿减半,鸡汤送服。
白连滴剂
处方:白矾5g,黄连5g。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排脓。
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用法:将上二味药加水100ml用文火煎熬为30ml,滤去药渣,装入瓶内备用。治疗时先用棉签拭干耳内脓液,再将药液滴入耳内,每日2~3次。
雄黄药酒
处方:雄黄10g,白酒少许。
功效:解毒避秽,通络止痛。
主治:带状疱疹。
用法:取雄黄少许,酒水各半调和,外敷疱疹之上,每日3~5次。
冻疮膏
处方:黑白胡椒各15g,花椒30g,樟脑10g,麻油15g,黄蜡适量。
功效:温阳散寒,护肤生肌。
主治:冻疮。
用法:将黑白胡椒、花椒放入麻油内煎,待色变黑后,放入樟脑、黄蜡搅匀待冷成膏后外涂患处。
柒分散
处方:麻黄30g,制马钱子30g,没药10g,乳香10g,自然铜10g,土元10g,怀牛膝10g,杜仲10g,羌活10g,独活10g,儿茶10g,螃蟹10g,当归10g,赤芍10g,血竭10g,川断10g,甜瓜子10g,三七10g,甘草10g。
功效:接骨续筋,舒筋活络,止疼活血。
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共为细末早晚黄酒冲服柒分,白酒调敷损伤处。
整骨麻药
处方:麻黄、姜黄、川乌、草乌、酒醉花、制马前子各等分。
主治:整骨疼痛。
用法:共为细末,整骨时每次茶酒送下5分。
附注:如需解除麻药作用,可将甘草煎汤,饮之即醒。
整骨外敷药散
处方:川乌尖16g,草乌尖16g,白古月16g,生南星16g,生半夏16g,白及18g,细辛30g,蟾酥12g。
主治:骨折疼痛。
用法:共为细末,白酒调匀外敷损伤处。
五虎散
处方:草乌、狼毒、半夏、南星、白及各等分。
主治:阴疽初起未成脓,或已成脓者。
用法:大油调敷患处。
黄灵丹
处方:雄黄10g,冰片3g,白矾30g,枯矾30g,轻粉16g。
功效:止血止疼,祛腐生肌(腊油即猪板油与菜油熔后成糊状)
主治:痈疽。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或腊油调敷。
绿灵丹
处方:枸树叶1000g,生石灰250g。
功效:止疼止血。
主治:外伤出血。
用法:二味捣如泥状丸如鸡卵,阴干备用,用时刀刮成细末敷于患处。
黑灵丹
处方:蒜瓣(烧灰),冰片(少许)。
功效:止血止痛。
主治:牙痛、齿衄。
用法:研细装瓶备用。
白灵丹
处方:五倍子30g(取内膜),冰片3g。
功效:祛腐生肌。
主治:口舌糜烂。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
化腐生肌散
处方:没药30g,乳香30g,儿茶30g,生石膏90g,轻粉12g,冰片6g。
功效:化腐生肌。
主治:疮疡溃破,窦道、瘘管、瘰疬、附骨疽。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
附注:对轻粉过敏者禁用。
银屑方
处方:荆芥10g,防风10g,桔梗6g,川芎6g,土茯苓30g,柴胡6g,前胡6g,羌活6g,独活6g,枳壳6g,乌梢蛇16g。
功效:搜络解毒,祛风止痒。
主治:银屑病
用法:水煎服。
枣信散
处方:大枣取核,冰片。
主治:梅毒,口鼻舌咽糜烂,女性阴部、男性生殖器部糜烂久不愈者。祛腐生肌外用时用大油调敷,内服1分,开水冲服,每日2次。
用法:大枣取核内装人信(量不等),麻线扎紧,置于木炭上火烤炼待尽,置于土地上以瓷器盖之,1小时收起研细,加冰片少许,装瓶备用。
五福化毒汤
处方:生地3g,赤芍3g,玄参5g,牛蒡子6g,连翘6g,桔梗3g,黄连10g,青黛15g,芒硝15g,甘草3g。
主治:赤游丹毒。
用法:水煎服。
又方:在赤游丹毒外围用刀尖砭破出血,并用猪板油薄贴丹毒上,直至痊愈。
石连散
处方:生石膏90g,川黄连15g,冰片3g。
主治:火烧伤,烫伤。
用法:研为细末,装瓶备用(腊油调敷患处)。
屎干散
处方:屎爬牛(堆粪虫带角者佳)一个(焙干),干姜15g。
主治:阴疽,多骨疽,溃破久不收口者。
用法:共为细末,腊油调敷患处。
石黄散
处方:陈石灰(生用)10g,生大黄30g,冰片3g。
主治:阴疽溃破久不收口者。
用法:共为细末,腊油调敷患处。
脱骨疽
处方:白矾等分装在五倍壳内,麻线扎好,置于木炭火上焙干后,放于土地上半小时,海八一个,木炭上焙干,置于土地上10分钟,两样共为细末,腊油调敷患处。
主治:脱骨疽,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者。
生肌散
处方: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0g,赤石脂30g,龙骨30g,页虫15g,血竭15g,三七15g,冰片6g。
主治:适用于溃后的各类疮疡。
用法:腊油调敷。
消肿膏
处方:麻黄30g,炮姜30g,白芥子15g,企边桂15g,附子30g,生半夏25g,南星20g,没药20g,乳香20g,儿茶20g,山慈菇15g,透骨草30g,红花25g,草河车30g。
功效:止痛消肿,回阳散寒,通经活血。
主治:无名肿疮。
用法:上药入麻油炸焦,取渣过净,加广丹1500g,熬炼成膏备用,将膏摊于布上或麻纸上外敷。
枣壁散
处方:大枣1枚,壁虎1条。
主治:瘰疬初起,溃后不收口者。
用法:大枣一个,取核,内装壁虎一条,木炭上焙干置于地上1小时,研细腊油调敷患处,或用黄酒分3次冲服,日3次。
蛋壁散
处方:鸡蛋1个,壁虎1条。
主治:瘰疬初起已溃,未溃久不收口者。
用法:鸡蛋1个,顶部打开一口,内装壁虎1条糊口蒸熟,每日分2次服鸡蛋1个。
化腐丹(开口药眼)
处方:红粉30g,明雄10g,桂心30g,冰片6g。
主治:窦道、瘘管、瘰疬溃后久不收口者。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以消毒纱条蘸药粉纳入疮内,留纱条头少许,每2日换药1次,但过敏者禁用。
面刺散
处方:生大黄30g,硫磺30g,冰片10g。
主治:痤疮,湿疹,疥疮。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
砭刺雄黄散
处方:雄黄适量。
主治:缠腰火丹。
用法:用刀尖或三棱针在疱疹外围砭刺出血,外敷雄黄粉,水酒各半,调匀涂于疱疹上,内服荆防败毒汤。
狂犬败毒汤
处方:党参10g,桔梗6g,川芎6g,土茯苓30g,柴胡10g,前胡10g,羌活10g,独活10g,枳壳6g,甘草3g,紫竹根90g。
主治:狂犬病。
用法:水煎,每日1剂,服药期间每日口嚼黄豆3~5粒,直至口内有黄豆味时,即知已无狂犬病毒存在。
毒蛇败毒汤
处方:一枝蒿30g或60g,土茯苓30g,荆芥10g,防风10g,桔梗6g,川芎6g,柴胡6g,前胡6g,羌活6g,独活6g,枳壳6g,甘草6g。
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水煎,每日1剂,服药期间口嚼黄豆3~5粒,直至口内有黄豆味时已知无毒蛇之毒;其二:服药期间嚼烟屎2~3次,直至口有烟屎味即证明无毒也。
葱香粉
处方:葱叶、松香。
功效:祛湿止痒。
主治:湿疹。
用法:葱叶装松香烧溜待冷,研细末,用香油调敷患处。
青柏散
处方:青黛30g,黄柏15g,松香10g。
功效:除湿止痒。
主治:湿疹。
用法:共为细末,敷患处。
蜗牛散
处方:蜗牛13个。
主治:搐麻病。
用法:新瓦上焙干为细末,用黄酒1次冲服。
丹倍散
处方:广丹30g,五倍子30g。
主治:足癣。
用法:共为细末,装瓶备用。(先以淡盐醋水洗足后,将药粉撒于患处,不包扎)
鸡鸣散
处方:玉片15g,木瓜30g,陈皮30g,吴萸10g,紫苏10g,桔梗15g,生姜15g,黄精60g,白及60g,苦楝皮15g。
主治:脚气,疼痛,风湿流注,足疼浮肿。
用法:水煎,分3次冷服。
解痉散
处方:白古月9粒,大枣3个,杏仁5个,广木香3片。
主治:胃脘疼痛。
用法:共为细末,白酒送下5分。
内服止血粉
处方:刘寄奴15g,白及15g,三七粉3g。
功效:止血止疼。
主治:胃出血,肺出血,肠出血,鼻衄,外伤出血。
用法:共为细末,淡盐水送下5g,每日3次,或外敷出血处。
止血散
处方:当归6g,枣树根皮10g,冰片2g。
功效:止血止疼。
主治:牙痛出血。
用法:共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5g,淡盐水冲服。
溃疡散
处方:白及60g,乌贼骨60g,川贝母15g,三七粉6g。
功效:止血止疼。
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用法:共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3~5g,淡盐水送下。
小儿止泄汤
处方:白矾15g,茶叶15g,马齿苋30g。
主治:小儿腹泄。
用法:水煎,日服5~7次。
决明菊花汤
处方:生石决明15g,白术6g,苍术6g,云苓12g,猪苓6g,泽泻10g,枳实10g,桂枝3g,陈皮3g,杭菊10g。
主治: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圆形脱发散
处方:代赭石45g,怀牛膝12g,何首乌60g,全归12g,补骨脂12g,云苓12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紫河车一具。
主治:圆形脱发,白发变黑。
用法:共为细末,每日3次,淡盐水冲服,或炼蜜为丸如核桃大,每日3次,每次1丸,淡盐水送下。
猪肝散
处方:使君肉、川连、没药、夜明砂(水飞)、木鳖子(取壳)、儿茶、蝉衣(蜜炙)、辰砂各5g。
功效:杀虫消积,健脾止泻。
主治:产后五更泄,产后口舌糜烂,久泻。
用法:上药为末,雄猪肝一个,竹刀劈开,药末加入肝内,纱布包之,麻丝扎紧,陈醋3大碗,倒入砂锅,纳猪肝入锅内,文火熬至药汁未尽时,即熟。每日服2次,每次服核桃大,嚼细咽下,或晒干为末。每次服6g,每日2次,黄酒送下。
百咳灵合剂
处方:猪胆1个,粟壳30g。
主治:百日咳。
用法:猪胆1个,水加至500ml稀释后,取粟壳30g,水煎2次去渣,与胆汁相合,加蜜90g熬煎,每日3~5次,每次1匙。
外治:鲜紫皮大蒜5枚捣成泥状,敷两涌泉穴,男左女右,每日1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