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古诗文默写易错字解析(九)附:两篇高考记叙文优秀例文

13、《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重、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写景名句,《西厢记》中曾化用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要注意)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芳草”这个意象也是要格外注意的。举几个例子:1、到底多情是芳草,长随离恨遍天涯。2、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4、《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重、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不要写成“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初嫁”不是“出嫁”)雄姿英发。羽扇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要写错,都是木字旁,是借代的手法)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这个字每年多次强调,但总有很多同学写错。注意右下角是个“寸”)

15、《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重、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平”不能写成“凭”)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双关的修辞手法)

附:高考记叙文优秀例文

【试题回放】

①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回家的路,数一数多少个寒暑;多少的笑,多少的哭。回家,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拍一拍,肩上岁月的尘土。回家的路,或远或近;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

上面的歌词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回家的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1号文48分

  回家的路

在晚高峰正盛时,我表情淡漠地隐忍了他人嫌恶的目光,挤进充满臭味儿的2号线车厢,安分地蹭出自己落脚的地方,视而不见被关在门外人的愤懑。站稳后,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自从妈妈们被查出腰椎间盘突出,这段独自回家的路就显得异常艰难,充斥着泥泞与沟壑,然而这对于离家车程不堵时近两个小时的我,仅仅是个开始。

临近周末时,班里的氛围是兴奋而充满期待的。而我,在想起舒适的沙发,宽敞的大床,可口的饭菜前,总会想起那段“黑暗”的回家的路。

在匆匆递给4号线上卖晚报的老人一元钱后,拔脚转“站”2号线,在地铁门开的一瞬间,深吸一口闯进来的新鲜空气,是在这臭气冲天的环境中的唯一满足。尽管如此,我还是拒绝了同学的提议,去她家住一个周末,心心念念地想要回自己的家。门一开,借地理位置取胜的我拖着笨重的箱子奔出车厢外。因为莽撞,赶紧回头向那个往里拥挤的黑皮袄贵妇道歉,早已习惯了那声音不大不小的抱怨。

在回家的路上,总算来到了最后一关:等长途大巴。每周到了这关,我紧张而疲惫,紧张的是这是与对手的争夺赛,而疲惫的是这一路“杀”来,没剩几滴血。随着队伍一点点挪动,我感受到了其他人的肢体与我接触,男人身上的汗味、女人身上的浓厚香水味和空气中的汽车尾气烟味交织着,充斥着我的神经,而我奋力抵抗着,只想着:“回家”。终于,一张挂着精致妆容的脸扭曲着咆哮:“让我上去!”尾音拖得生长,把大家踩上车的半个脚都吓退,当然,也包括我的。这位女士扭着身子忙着刷卡时,我看着自己脏乎乎的“小白鞋”,心里一阵委屈。坐上座位后,与妈妈打电话报了平安,挂电话后,我哭了出来。哭着哭着,随着旁边人讲电话的催眠,我耗尽了最后的半滴血,睡着了。

当我看到漆黑车站旁橘色灯光下熟悉的身影,我满血复活地朝他们奔去,我才明白,回家的路很难,但我仍走的过来,就是为了此刻的温馨。

爸爸妈妈辛苦准备了一天的饭菜摆在桌上,电视里也放着我最喜爱的节目,温暖的日光灯下,我的委屈终于平息。回家的路只有这一种走法,而家能安抚我一周下来的毛躁,拔下我身上的荆棘,让我恢复成一个新的女战士。

【简评】

真生活、真感受、真作文。

记叙文,真实生活的再现,且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并经过了一些必要的、并不刻意的艺术加工。叙述了母亲腰椎间盘突出后,自己独自回家的经历。回家的路拥挤、疲惫、“艰难”。但这条路再难走,总有“家”在前方召唤,结尾对家的温暖的描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回家的路再难走,但我仍走得过来,就是为了此刻的温馨。”文章符合题意,感情真挚,细节生动,表达流畅。

2号文49分

回家的路

夜,还不那么深,南方湿热的空气让人窒息。这是一片季雨林,两位抬着担架的小战士已经让汗水泡透一身残破的战斗服。

“我们走了多久了?”担架上的大汉,胸前闪着金光的徽章表明着他的身份。“报告师座,三个星期了。”“哦。”师长应了一声又沉沉睡去,他发着高烧。

这一队人马就在这似乎无边无际的十万大山中跋涉,走着这条,最快,也最惨烈的一条回家的路。

夜终于深了,这个师的所有官兵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停下过了。头上的飞机肆意抛洒着炸弹,不被炸死的人也被呛死了一半,但家,正遭到敌人的侵略,即使回家的路再漫长,他们,没有停歇脚步。那里不只有父母兄弟,还有朝思暮想的故土,更有那句入伍的宣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一夜,他们终于停下了,在戴师长没有醒的时候,战士们抱着枪,将已然成为布条的战斗服缠在腰间,倒头睡去。在梦中,他们走完了回家的路,击溃了凶残的敌人。

“起来,前进!”戴师长不知何时坐了起来,声嘶力竭地吼道,“到家之前,不能停,停下了,就……回不去了。”回应了戴师长的话一般,再站起身的人,不到一半了。“走!”队伍又开始了移动,又留下了几具面朝着家的方向,发凉的躯体。

“连长,这衣服这么热,为什么还要穿着?”“兄弟,没这身衣服,你若到时候与缅甸人或日本人埋在一起,你可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小战士默然。

家,终于在眼前了,欣喜,却只有一瞬间便化作悲戚。这队人中,连担架都已然不见。

“报告委员长……此次战斗非战斗减员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师长戴安澜殉职,这支队伍带回来了。”

无论如何,这几千人还是走到了家。无论是投入新的战斗,还是去那十万大山埋骨之地寻找海鸥将军与他的兄弟们的尸骨,中国人,是一定要回家的。

含着泪,遥祭十万大山的无数将士们,用他们响彻寰宇的呼唤,向着忠骨英魂:“同袍,到家了!”

【简评】

本文是根据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回家的精彩故事进行创作的微型小说。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条浴血奋战、历尽艰难、可歌可泣的归家之路。立意深远,家国情怀。结构的设计也比较精巧,归家路上的几个场景,串联起全文,在波澜起伏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章结尾对家多重含义的诠释,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且引人深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成功的小例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