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荣耀:对门老籍【傅文兵】
从01年新房分下来的那一天,我和对门的老籍大哥就成为了真正的邻居。其实,在任何场合里我们都会叫一声籍师傅,而绝不是老籍。
老籍大哥的爱人是我新换轮岗单位的老员工,单位第一批分流的时候就选择了内退的生活,那一批分流的力度很大,上百人曾经的同事或主动或被动成为了单位第一批的内部分流人员,最残酷的还不是这些,那个偏远的山区县被整建制地撤并连单位都没有了。
那一年是1999年,金融风暴就这样猝不及防的波及到了最为普通的一线员工身上。老籍大哥的爱人还算是有收入的一族,只不过是比在职要少了一些。
新房下来当然是迫不及待的装修,孩子的姥爷自告奋勇要看场地,当时那个年代,装修是个费力劳心的活计,钱不多,只能自己卖料找人干活,又担心干活的师傅偷奸耍滑,一般的人家都会找个人现场盯着,更主要的还是缺东少西的时候要随时跑街买买材料。
不忙的时候,孩子的姥爷就会到对门也正在装修的老籍大哥家拉呱拉呱,没几天,俩人就成了老熟人。
我知道老籍大哥的爱人王老师【单位里称老员工的叫法,银行的活计也是有师徒传承的,自然也叫老师】是从东北来的、但老籍的基本情况就全靠孩子姥爷的情报了。
原来老籍是一家军工厂保卫科的小领导,军工厂在大山的沟沟里一处隐秘的地方,属于正规的保密单位,在当时,也属于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单位,位置偏远、收入又低,很多人都想方设法调离,去谋求更有前途的前程。
等我们后来入住以后,才晓得老籍大哥是因为在调动工作的过程中,原单位的手续已经办出来了,但接受单位种种原因落空了,原单位属于特种单位,手续办了调离,就不可能再退回去了,老籍大哥一下子就悬在了半空,只能赋闲在家。
老籍的爱人是典型的东北人性格爽朗,说活直来直去不带拐弯,但又不会如本地人一样爱家长里短,是那种你有需求可以麻烦但又不会去麻烦你的那种人。
如果溯源的话,老籍大哥和我们也属于一个地区--晋东南地区的,但因为1985年的地区分家,我们南五县升格成独立的地级市,老籍大哥在我们眼里就成了外地人了。
或许是长期工厂的生活经历,身形瘦削的老籍大哥说话办事都是一副严谨、认真的姿态,这也是原来单位的长期熏陶的结果。
老籍大哥的脸上看不出赋闲在家的不快,也没有听到过他一丝的抱怨。
从从容容、波澜不惊,像生活的长河一样缓缓地流动。
(籍师傅全家)
等真正有了一定的熟悉,我们才知道,老籍大哥和王老师的相识竟然是有着那个时代不寻常、最浪漫的一幕。
90年代的电视是绝对的流量平台,新闻娱乐一统天下,八卦是没有的。但当时的山西电视台开播了一档十分钟的征婚栏目,开启了电视征婚的先河,也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的一个特别的窗口。
原来交友征婚还可以自主进行选择,交友圈一下子从一个小小的村、乡、县扩展到了全中国。老籍大哥的爱情虽不是通过电视征婚的平台找到的,但差别不大,是靠着纸媒的征友信息,靠鸿雁传书把王老师从大东北吸引到了大华北的小县城。
住着对门,但很少串门,大杂院的逐渐消失,这个曾经的传统算是彻彻底底地消失了,但无论是谁,有时候暂存个快递、钥匙忘带开个大门还是第一个会麻烦老籍大哥。
03年的非典来得快也去得快,天一热,病毒就毫无征兆的消失了,疫情虽然过去,但人还是心有余悸;疫情过后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对自然、对生存都有了些许的思考---那就是不管在任何时候,你都必须做到强大,不管是你的身体、内心还是金钱。
金钱的强大要有上天的眷顾,可身体的强大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爱上运动,让身体健康起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让病毒远离自己,不是多么复杂的事。运动、健身、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共识。
其实,每一次的经济增长或许才是人们健康方式最有力的推动者。“待业”宅家的老籍大哥开始“复苏”了。
有着一身球技的老籍大哥,原先只是自己单纯的爱好,也因此有着同龄人少有的体力和精力,每天早起、午后甚至晚上都会出现在球场上。
从辅导一个大院里的后生同事打球开始,老籍大哥的“球运”开始了。
陪打是一个技术活,也是初学者的必备课,老籍大哥一直邀请去球场打打球、就算是热闹热闹,但自己的爱好并不在此,只好以“起不来早”的说辞婉拒了。
老籍大哥的水平完全是一个专业教练的训练水准,到后来,求教的人越老越多,老籍大哥成了一名早场、下午场和夜场的全陪者。
现在,老籍大哥主要是忙活一些小型比赛的事务了,太激烈的运动做的少了,毕竟岁数有一把了,呵呵。他还活跃在球场上的早场和下午场。每天背着专业级的装备,身轻如燕般的走在去球场的路上。
老籍的爱人作为一名东北人,话音爽朗,保持着东北人爱吃、会吃、舍得吃的好传统、自己的厨艺也非常了得。
因为孩子的营养问题,不会做饭的爱人向王老师讨教怎么做孩子爱吃的鸡翅。热情的王老师亲自下厨现场教学,硬是教会了孩子妈妈学会了可乐鸡翅、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几个孩子最爱吃的荤菜,对每一个步骤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只不过,孩子到外地上学后这一门手艺就全废了。
虽然年长我们几岁,但老籍大哥也只有一个独生女,一个不爱说话的姑娘,一说话就会脸红,看起来文文弱弱,谁也没想到,却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我们大院里的一个“传奇”。
有过一点点的帮助,老籍大哥都会一直心存感念。老父亲身前关照过小姑娘的上学事宜,我都不怎么清楚,但老籍大哥却一直心存感激,倒是让我很是惭愧。
老籍大哥的姑娘,乖巧、懂事,但我们觉得孩子最大的优点还是传承了父母的坚韧、刚毅、不服输、善良的基因。家境优渥绝不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
老籍大哥家的小姑娘中考、高考都未遂人愿,上了一所当地的职业学院,拿了一本没有分量的大专文凭,经过一段短暂的求职经历。却是没人知道她都经历了什么,本以为就这样找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像班里的同学一样生于小城,安于小城。
可小姑娘又提出了重新上学的决定,老籍大哥和王老师自然充当了孩子绝对的后盾。
先是完成了自考的本科文凭、紧接着又实现了自己考取研究生的“跨越”、随即就在西南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公务员工作,一步步完成了“灰姑娘”的梦想,这种别人眼里的奇迹就这样静静的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太有出息了,邻里的夸奖真心肺腑。
想着姑娘终于稳定了,接下来该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了,老籍大哥都做好了将来去到西南生活的心理准备了,可姑娘一直有一个自己的终极梦想---读博!老籍大哥这下确实有点急了,姑娘的同学大多已经是成家立业、孩子绕膝了。
但,他还是选择了默默支持。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极限挑战吗?
这挑战一战就是三年,在西南工作的三年时间里,连续三年参加博考,每一次都是先“惊喜”再“惊恐”,直到19年的第三次考试终于“理想照进现实”,成为了一名厦大环保专业的博士生!
一名普普通通、柔柔弱弱的小姑娘,硬是将自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传奇”。
天随人愿,小姑娘在西南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和归宿。
老籍大哥和王老师在今年的国庆节期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终极心愿,一场简简单单的婚礼、一对朴素的新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了亲人、朋友、同事、和街邻洋溢的笑脸、真诚的祝福,这一切就足够了。
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传奇,在老籍大哥心里其实就是不懈的坚持,在老籍大哥的姑娘身上就是信自己、不放弃。
没有什么所谓的传奇,只不过是比芸芸众生付出了更多。
现在,老籍大哥和王老师终于不会再心焦了吧?
【修改于2020年11月】
【作者简介】:傅文兵,山西省泽州县人,现就职于晋城市工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