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斗鱼,请不要白嫖忠实用户

用户可以白嫖平台,平台不能白嫖用户。
作者丨费伍野
来源丨AI蓝媒汇(ID:lanmeih001)
百度道歉了,说今天就会发布新的百度网盘PC版本,对“用户激励计划”的全部用户做取消处理。
斗鱼呢,也认怂了。
4月初的时候,同样被网友抓住斗鱼客户端新推出的福袋功能,存在涉嫌占用用户电脑资源“挖矿”的行为后,斗鱼没回应,就是偷偷摸摸将这功能给撤下了。
很不幸,我都是这两个产品的忠实用户。每天都有不少时间混迹于斗鱼的DOTA2区,同时也会偷偷存些文件深藏在百度网盘里,都四五年了。二者交给资本市场财报中的用户时长,还有用户日活等数据,肯定有我的一份。
现在倒好,产品的镰刀割到了自身忠实用户头上。
伸向用户的黑手
先来说说百度网盘、斗鱼是如何割用户的。
百度网盘的叫“用户激励计划”,根据官方介绍,这是为提升传输体验推广的分享活动。用户加入该计划后,可分享用户的少量闲置网络带宽以及电脑存储空间,为网盘传输速度贡献了一份力量,同时用户会得到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兑换爱奇艺VIP月卡,极速下载券奖品等。
斗鱼的叫“福袋功能”,官方口径是,观看直播可领取奖励。跟百度的“用户激励计划”差不多,这个福袋功能消耗的也是用户电脑的闲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流量、CPU、内存),产生的算力可以兑换斗鱼平台的道具福袋,甚至还能领取到办卡礼物等。
看上去是不是都很美好,是厂商们处心积虑为用户设身处地谋取福利的行为,实际上呢,就是躲在后台里蚕食用户的电脑资源,让用户替厂商分担带宽负荷,薅用户的羊毛。
一者,用户得到的奖励与付出的成本,远远不成比例。
以百度网盘为例。根据百度的积分奖励,有知乎网友计算了下,如果用户参与奖励计划的话,一个月要保证210小时电脑不关持续上传才能得1000分。而兑换一个市场价值也就约在1.9元的5 分钟的百度网盘无限制下载,就需要800 积分!
且真有用户努力积累积分,想攒够那些需要数十年才能兑换成功的产品时,百度网盘直接告诉你,对不起,积分会在第二年清零……
斗鱼也差不多如此。在用户付出了电脑性能降低、运行明显变卡,同时会大量耗电、显卡、CPU等硬件急剧损耗、寿命缩短的成本后,收益也极其不对称。
简单来说,这不就纯白嫖用户吗。
二者,更可恨的是,厂商太流氓。
百度网盘的“用户激励计划”,以及斗鱼更新的福袋功能,都是默认开启的。也就是说不管用户同意不同意,版本更新后直接就开始薅用户带宽,直接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
接着用户想关闭这些功能,又把关闭按钮隐藏极深,深怕被用户找到关掉似的。更流氓点,拿斗鱼来说,被网友发现其斗鱼直播与“挖矿”行为是两个独立的进程,即使关闭了斗鱼直播客户端,仍然会占用电脑资源,必须关闭“挖矿”进程才能停止。
换句话说,若不是用户群体中也不乏技术达人,太难将百度网盘、斗鱼这种厂商抓了现行。
到那时,普通用户就真正是被人卖了,还要帮忙数钱的那种。
成本压力再大,也不能白嫖用户
问题来了,百度网盘、斗鱼都是业内响当当,拥有亿级别用户体量的应用,为什么还要如此鸡贼。
先看网盘。
网盘这一产品早年间,由于庞大的用户规模,早年间主流互联网公司均纷纷布局其中。策略也简单粗暴,就是免费。
结果打了几年之后,受限于网盘本身匮乏的商业模式,很多厂商都放弃了这一市场。而百度网盘则继续撑着,拿到了个人网盘市场85%市场份额,几乎成了国内只此一家的"资源生态",没有其他替代品。
这种垄断程度甚至超过了百度主营的搜索业务,网盘也成了百度用户依存度最高的产品之一。
可是尴尬在于,网盘这个东西不赚钱。
UC 网盘、金山快盘、华为网盘和360 云盘宣布关闭个人存储业务的主要原因,无一不是因为长期亏损无法盈利,而被集团砍掉。
百度网盘也直面这一困境。
去年6月百度网盘公开了一段心声,大意就是各位老铁为了服务你们的存储传输,我们努力的活着,成本极其高昂,试图就一些商业化付费动作获得用户理解。
但亦很难打开僵局。
毕竟一个工具属性的产品通过免费吸引来的用户在培养付费习惯时,自然是困难重重。迅雷就是明显一例。
再说斗鱼。
斗鱼作为游戏直播平台,其最主要的成本组成就是主播收入分成&内容成本、以及服务器带宽成本。根据斗鱼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该季度成本16.88亿元(约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1.24亿元增长50.2%。
显然成本一直是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斗鱼要盈利数据,要给美股投资者交一份亮眼的财报,这样才能支撑高市值。尽可能的压缩成本,进行带宽成本控制,就成为了斗鱼目前表现出来的主策略之一。
两者缓冲成本压力的动机都不难理解,只是再如何,这也不是薅用户羊毛的借口。
这是底线,不容逾越。
况且虽说在百度网盘、斗鱼上白嫖党无数,但不是没有转化成付费用户的可能,只要产品能真正带来优质增值服务,用户自然是愿意买单的。
被网友抓住现行后,百度网盘、斗鱼都悬崖勒马,毕竟是主流互联网公司,还是要脸面的。
但市场上还是不是有类似流氓行为的产品应用隐藏很深,未被抓住,想想就可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