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单口是一绝,他如在以前天桥说书,有听完就跑的,郭生生嘴要得有多损人才不跑?

最近,我爱上了评书,郭德纲先生说的是长篇单口。郭先生说的到底是评书还是单口,就看乐不乐。其实,听着开心就蛮好的了。而今天,听世居南城等几位老先生聊聊"说书,评书"的一些事儿,真长见识了。据说有人听完书撒丫子就跑的,但说书的先生也有损招,让你不敢跑。

说书的要分场合,在大茶馆里说书的肯定得有桌子,还得有醒木、折扇、手帕作为道具。撂地围场子的,桌子可有可能无,一般是要有折扇和手帕。还有一种评书艺人,水平一般,因为不上座儿,所以去不了茶馆,自个儿也没有能力立场子,只能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这种艺人的专长是白沙撒字,那时候大家都爱看热闹,见有人蹲在地上写字,就会围拢上一大帮人来,等字写完了,用目光一扫,这就开说了。

只见人群中摆着一张小木桌子,说书先生端坐桌后,只见他一拍醒木先来了一段定场诗: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说评书的叫先生,因为评书艺人在老年间也充当了"教书先生"的一角。晚清留下的说书人影响不多 但桌子上少不了醒木、折扇,还有水壶水杯。另外像河南坠子、西河大鼓还有南方的评弹、评话等都可以归为说书。

有个疑问:听说书的人,有没有听完后撒丫子跑了,不给钱的?

其实大人一般不会跑,碍着面子,怕挨骂。说书先生有时候嘴特别损,但小孩儿爱搅场子,听完了撒腿就跑。先生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钱帮个钱场,没钱帮个人场,占脚助威的我这儿给您作揖了!在那时候也听过说书的损那些人听完就跑,要钱就走了人的那些话,说书先生说的挺损的,但绝不带脏字,一个脏字都不带,但是说出那话真的挺损!

其实像说书的这种,不管说书也好,还是变戏法儿练武术,摔跤的经常会人会走,一到收钱的时候人就会有人走。但是说书艺人们也有招,他事先就把这话都说到让你不好意思走,他们有一套术语。一般人听了就不会走了,除了个别人走。在以前的时候,他们会按江湖人讲的"瓜干绕脖子",实际上就是骂人,解放后,就不允许骂人了,偶尔也会说一两句损话,让人们不好意思离开这个说书的场子。

儿时和青少年时代,在天桥这个场子经常有演出,尤其人多的时候,这些艺人都会说一些术语,都会说一些江湖话,让你不好意思走。我还能记着的一些话,好像就是说:

"有钱的,您捧个钱场;没钱的,您捧个人场,您可以白听白看,您别到时候我练完了,说完了,我汗也下来了。您走了,您给我这场子扯个大窟窿,您把财神爷也给带走了,这您可就不地道了......."他会这么说,您可以不走,您可以不给钱,您也白听白看,一般人就不走了。

当然,说书的对于敛钱的时候不给钱就走的人,会对大家说:您甭和那位比,他是给他爸爸请大夫去。或者说:他是得赶紧走,他们家大概是着火了......您看是够损的吧。

到了五六十年代,有一些的演员评书演员像连阔如、马国山、李鑫荃他们都会在茶馆儿说书了,还有一半儿以上的艺人是在书场,就是露天的,摆几条板凳,也没有圈儿也没有人拦着,就这么说也挺多的。

还有有一些艺人能招人,茶馆儿也好,书场也好,会请他们定期去说,定期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不选装。而有一些技术不佳,茶馆也不请,他们又没有能力,没法去书场,有时候去就说一些小段儿。这些人叫"剪板凳头",他的招人的方法,按他们江湖话叫"圆粘子"圆就是招,粘,就是观众,他的方法大部分就是白沙撒字,这一招人,一看新鲜,人们就会围拢过来了,又有个别的会敲竹板儿,只拿那个大板儿啪啪的敲,为了招人。

曾经有一个辈分比较高叫李继勇,一边儿白沙撒字,一边儿打大板儿招人,就说小段儿,小拔棍儿这一类的,长书整篇大套的没有,这样的艺人也挺多。像这样的艺人,大部分他就没有固定场子,游走于各个的庙会、市场,一大部分的这类艺人生活就比较窘迫。

另外,在天桥的艺人轻易不敢得罪人,因为自个儿是孙子别人都是爷。过去有一句老话说:"天桥儿的把式光说不练",不是不练而是因为说比练更重要,天桥艺人嘴上的功夫相当了得,即便是囊中羞涩又爱听书的人,让说书先生的几句话就能把脚给捆上,想走也迈不开步了。

(备注:世居南城等先生口述,编者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