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一个艺术涂料从业者看到的艺术涂装市场的尴尬

艺术涂装在国内发展至今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产品从液体壁纸到马来漆再到现在的各种各样的艺术涂料。

艺术涂料与乳胶漆和墙纸相比在产品的功能性和装饰性有着自己的特点,而且艺术涂料还符合当今市场对个性化和定制化产品的需求,行业内外的很多人都看好艺术涂料的发展。但是国内近二十年的发展,艺术涂料市场的体量真的很尴尬!这个尴尬无论是和墙纸的产量还是乳胶漆的产量比较起来实在是太渺小了!就是硅藻泥的销量也是艺术涂装的几倍!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行业内的解释:艺术涂料的单品太多,很难标准化!但是艺术涂料除了难以标准化外还有什么原因阻碍了艺术涂装的发展呢!市场上说法很多!

今天我就以一个艺术涂装施工着的角度说说艺术涂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尴尬问题!我这些想法可能不太成熟,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探索和讨论中来。

尴尬1:很多生产厂目前还在临摹或者山寨的阶段。佛学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同样适用与艺术涂料中生产和施工的发展轨迹。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是初级的机械式的模仿。也叫有一学一。这本来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经的,也是科学的阶段。可是中国人太小聪明了,还没掌握产品的精髓,就想上量,就想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价来占有市场份额!结果廉价的产品扰乱乱了市场次序!摧毁了市场刚刚培养起来的对艺术涂料的美誉度。缺少创新,本来没有竞争力,再加上偷工减料,结果造就了国产材料品质低下,环保难以达标,最后的结果就是像液体壁纸那样被市场抛弃。

尴尬2:生产和施工都没有标准化,包括对产品的品名都没有标准化。比如灰泥,现在的市场的叫法和产品各种各样,让人无所适从。这样下来施工的行为规范就更加难以统一了。施工者为了省工可以擅自作主减少工艺,为了降低材料成本敢偷梁换柱,返工机率高,人员流失严重,造就了“偷工减料”“素质低下”等市场印象。这就是刚才讲的有一都学不了一的现象。

尴尬3:很多设计师都太喜欢应用艺术涂装效果了!真的想!但是又真的不敢应用!退其次选用墙纸等壁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施工者的工艺不让设计师放心啊,加上从业者的审美色素养又无法和设计师沟通,更谈不上以一个专业的艺术涂料从业者的角度来影响设计师了!这样下来就形成了第四种结果上的尴尬。客户对施工效果不满意就会告诉身边的人不用艺术涂装效果!恶性循环真正的开始了!

如果以上的尴尬不能有本质上的改变!艺术涂料的市场还会一直尴尬下去!

那么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个人觉得首先先端正行业里各个环节上的态度的问题。

第一步,就是看山是山,有一学一,别偷奸耍滑,抱着侥幸的心理。把市场当傻瓜的人,最后一定是最傻瓜的人。具体下来就是生产厂家和施工者都要做良心产品和作品。

第二步,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了扎实的基础了,才能够去创新和改造。这个时候的改造才是有积极意义的改造。具体下来就是生产厂及商家要多创新产品,多与施工技师沟通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全球的墙纸业有很多的产品的设计师和研发团队,和工程应用的团队,看看艺术涂料里的有多少专业的产品研发的团队就知道我们有多长的路要走了,但是正是这些环节的薄弱,才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大有可为。

第三步,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产品研发的最高阶段。

产品的生产和施工者会根据设计师需要来创造效果,或者是引导设计师和市场来使用自己开发的效果。这要求厂家、施工技师和设计师之间,都能做到:了解工具,熟悉产品,合理布局,懂得产品的独特的色彩感觉,和为了最终的效果进行高效的沟通的能力。

当然这要求施工者能够制定行为规范,能和生产厂交流产品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多与设计师沟通学习,真正理会设计师的要求。毕竟艺术涂料最终效果的实现,要通过施工者才能最后完成。

以上是我在施工和教学中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对大家起到参考的作用。

请大家多发表意见!

吴清涛个人简介

★北京尚品思源装饰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皇家工匠·服务品牌创始人

★中国工业涂料协会

★百年商学院特聘培训导师

★广东顺德商会艺术涂装专家组成员

★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讲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