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七千人破北魏五十万的北伐神话,是真的吗?
陈庆之护送元颢,千里挺进,直至攻占了洛阳城,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在此我需要指出的仅仅是陈庆之所面对的对手军队数量的问题。从《资治通鉴》上的记载来看,陈庆之这一路走来,手头仅仅七千人马,而他所先后面对的敌军军队总数合计多达五十万以上,不可思议的是他则通通加以击败,甚至出现如该文作者所说“以3000人将20万敌军打得人仰马翻”的神话战绩--这乍一看简直是骇人听闻,其实细究一下,谎言不戳自破。
首先为什么陈庆之能够这么轻易千里杀入洛阳城呢?跟北魏朝廷的轻敌有关。
当时北魏国内可谓烽烟遍地,各类起义事件层出不穷,就在陈庆之护送着外逃的北魏宗室元颢杀回夺权的同时,山东一带也崛起了一支以邢杲为首人数“逾十万”的起义军。
要先对付哪个呢?经过廷议之后,北魏朝臣们一致认为元颢(陈庆之)这边“孤弱不足虑(因为才七千人)”,而邢杲那边“众强盛,宜以为先”,只有一个人提出过不同意见,但很快被其他人的声音湮没,结果,北魏朝廷作出决定:先定齐地(即先打邢杲),还师击(元)颢。
这便是陈庆之得以畅通无阻千里直杀洛阳城的最大原因,魏军主力倾巢而出,朝廷一号人物尔朱荣征讨流民未归(等他回来后便将陈庆之杀回南梁了),二号人物元天穆又出征东边的邢杲,于是主要的精兵猛将全部调出,一路空虚,才给了南边的陈庆之机会,所以在《魏书.元天穆传》里面也记载,元颢(陈庆之)其实是“乘虚陷荥阳”。
因此,陈庆之北伐奇迹的产生,是建立在对手实力空虚的基础上的。
但是既然是对手实力空虚,如何出现动辄达到三十万的军队去跟陈庆之交手呢--这源于南朝史书的虚假浮夸。
我们知道,南北朝是一段特殊的历史,二十四史中光是涉及这段历史的就占了十史之多,总文字容量约占四分之一强。因为存在南北对立,两边写史的人各自站在己方的立场上,自然要拼命贬低对方而抬高自己了。
在《梁书》等南朝史书中,浮夸风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郭文中“‘棋’开得胜”一节里陈庆之以2000战胜对手2万的首战,《资治通鉴》采用的正是《梁书》里的数字,但这个数字到了《南史》里面就更加夸张了,并没有记载陈庆之有多少人马,对手那边的兵力居然上升到了十万。而在对头《魏书》里面,人家干脆连提都没提有过这样一次战斗。
而最夸张的那一仗即是北伐路上荥阳城外围以“三千破三十几万”的神话战绩(郭文里不知何故写成3000对20万),这个三十几万的数字同样来自《梁书》,到了《南史》里面更可怕,又升级到“三千对四十余万”了,真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牛皮随便吹,管他不要脸!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是中国大地一直广泛流传的童谣,陈庆之仅仅以七千多的白袍军,战无不胜,不断攻城略地,击败数倍于己的敌军,令敌人闻风丧胆。
但是白袍军却昙花一现,仅仅六十余天,白袍军便被击败,全军覆灭,只有陈庆之一人生还。
面对白袍军的失败,后人往往不能接受,常常埋怨为何梁武帝不及时派兵增援,使白袍军功亏一篑,但是,假如梁武帝派兵去援助白袍军了,白袍军真的能反败为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