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专栏◎假如中国没有春节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假如中国没有春节
文/高鸿
“简直不能想象,假如中国没有春节,我们的日子怎么过?——中国不能没有春节,中国人不能没有春节,中华民族不能没有春节!”
在2005年2月1日的《华商报》上看到这些文字,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春节之于中国人真有那么重要吗?这个西方人一直弄不明白,许多人三番五次要求取消的节日,真有那么必要吗?外国人不过春节,不见得就比我们落后,近百年来,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漂流海外的一些人不过春节,也不见得就比我们少了什么。因此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的前一天,南京议院决定改用阳历,通电各省知晓,宣布改阴历为阳历,新历、旧历新年之争一直延续至新中国成立,此前当局一度想方设法废除旧历。蒋介石上台后,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声称“不准过旧历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鸡年春节将近,有报道说,我国最为隆重、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在时间上因延误农时、不利生产等诸多弊端,有关专家历陈春节形成的种种不便后,建议将春节废除或改在立春那一天,并要争取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立案审议。这则新闻一见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人们的纷纷议论。
孙中山想让老百姓在元旦过大年没有成功。今天专家学者们想把春节日期固定在立春会成功吗?我看也难!我国的农历春节,已经通行了3000多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身体心灵双重享受放松的节日,在民间根深蒂固。国家出台一个规定改春节日期也许很容易,但是真的要让老百姓去实践恐怕就难了,到时候反而会造成混乱和麻烦。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举家团圆、欢聚一堂、辞旧迎新、祈望未来吉祥平安则是华夏民族过年的永恒主题。正因为如此,对每个龙的传人而言,新春佳节在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当中,有着其特殊的寓意。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儿女们无论远在天边,还是近在眼前,都要聚在父母身边;不论你在雪漫长天的北国,还是在香飘四季的花城;不论你的生活是艰辛还是优裕;也不论你是在家团圆,还是在外加班,都会或多或少地沾染到周围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暖暖的新春喜气,给自己留下或浓或淡、或喜或忧的记忆。
鉴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顺应民意,将农历年作为法定的春节,统一放假三天。对中国人而言,春节不仅形象地重现了先祖祈吉求祥的民俗,更浓缩着家庭圆满、亲朋如意的渴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应该都有关于年的记忆,人人都希望过个好年,如果这个年过不好,那是很不人道的。杨白劳为什么要躲到大年三十才敢回去?因为连黄世人那样的恶霸也知道在过年的时候是不能跟别人要帐的,这就是世俗的威力,他也不想成为千夫所指。中国人一说到欢喜的事情,便说跟过年似的,传说玉帝问李闯王最希望做的事是什么?闯王说他希望老百姓天天过大年,过上好光景,结果大顺的年代便以“天”为单位,他只作了十八天的皇帝。当然这一切与过年无关,足见过年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春节是全球华人共享的狂欢节,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这个节日都会让我们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身上刻着龙的烙印,血管里流淌着炎黄的血液,在每年的春节这一天共同狂欢,表现出一股强大的凝聚力,这是其他节日可以替代的吗?不管是孙中山也罢,蒋中正也好,没有人能阻止中国人过春节的愿望,政府为了疏散旅客,春运期间车票提价15%,还是难以阻止每天成百上千万的滚滚客流,天命不可违,老百姓的意愿难道就可以随便违背吗?
说起过年,中国人都知道,那不是指的过元旦。元旦是个很普通的节日,跟礼拜天没什么区别,农村人甚至会忽略不计。春节没过,这一年就没有完,因此每年单位收假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收心”会,而元旦之后是没必要开这样的会的。农历年的十二生肖由来已久,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属相,没听说谁给自己编属性的,比如属驴属猫什么的,即使最新新的人类,也不敢说自己是属狐狸的。
现在,空气中弥漫着年的味道。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旧历的新年毕竟最象新年”。这话几十年过去了,还是非常准确形象,说明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性。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穿新衣,戴新帽,吃好饭、放花炮的诱惑已经不能再吸引谁了,过年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团圆、喜庆、欢乐、幸福的符号。进入腊月后,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大街小巷的喜庆气氛开始感染每一个人,媒体广告也不忘一再提醒人们:该是准备年货的时候了!酒店预订年夜饭已成时尚,许多酒店推出花样繁多的项目。为了吸引顾客,年夜饭的花样也名目繁多,如四季兴隆宴、大展宏图宴、年年有余宴、吉祥如意宴等等,价格从588到5888不等,图个大吉大利,顺风发财。
“吃了腊八饭,赶快把年办。”这是民间的习俗,千百年来如斯,老百姓再苦再累,年是不能不过的。“女子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子要一顶新毡帽”,穷人有穷人的过法,有钱人则在过年的时候要新置一些家什,富人有富人的打算。才刚过了国庆,中央电视台便开始张罗十三亿人的年夜饭——春节文艺晚会了。虽说这晚会已办了二十多届,年年受到舆论的批评,可春节晚会造就了多少明星却是有目共睹,再大的腕在春节晚会上都得听导演的安排,数万人争抢十几个演唱节目,广告300万元露个脸,1000万元才能读个贺电——其他任何时候的节目能作到这一点么?都说这春晚一年不如一年,收视率却一直在90%以上,这是任何一家电视台能做到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赶在春节年夜饭的时候播放?
再说这春运。才刚过了十二月,国家便开始忙着筹措节前节后,历时四十多天的春运,安排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的运能运力,海陆空三军一起忙。那是和平时的战争,能不忙吗?今年海峡两岸五十多年第一次通航,中央对此十分重视,从飞机到驾驶员、乘务员全都严整以待,保证不能出现任何差池。据说2005年的春运,全国的春运出行总人数将超过20亿人次,全世界有第二个如此规模,又如此集中的短期客运吗?在春运的一个多月里,全国各地下了一场金雨,铺天盖地似的,铁路、民航、公路运输、零售百货,各类商家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丰收,一年来的收成也全靠它了,假如没有春节,成吗?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现在仍是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在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季节,好不容易进入休闲季节,庄稼躺在白皑皑的雪被下睡大觉,农民终于可以放松绷紧了一年的弦,舒心地出一口长气,盘点一年来的收成,扭一些欢天喜地的秧歌,闹一些红红火火的社火,过一个吉祥如意的大年。如果没有春节的调剂,一直紧绷的弦不能松弛,谁受得了?
中国人不能没有春节,就好象我们吃饭不能没有盐一样,盐不仅关系到饭菜的美味,还关系到我们中国人的健康。让中国人不要吃盐,改吃牛奶面包冰激凌,一年四季不停地吃,受得了吗?春节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传统,我们有理由继承下去。至于那些质疑春节的声音,我们尽可以置之不理。比如有人说没有春节便不会有春运民工潮,便不会有火车票涨价,不会过年时办什么事都不方便,不会把大把的钱投到人情债上,不会挤出一脸的虚情假意迎来送往,回到家累得腿肚子转筋。在这一类评论者的眼里,对于个人,春节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全社会,春节简直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早该打倒了。
其实春节只是一个节日,一个忙碌一年之后理由充分的休假而已。我们没有必要付予春节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想一想小时候,我们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过年,盼着穿新衣吃饺子,盼着那顿丰盛的年夜饭,盼着一边嗑瓜子一边看春节晚会,盼着一到十二点钟声响起鞭炮齐鸣……那是多么纯粹的快乐。
如果没有春节,是不是我们便不需要回家?如果没有春节,是不是各个部门便可以一直不放假?如果没有春节,是不是便能够与亲戚朋友老死不相往来?如果没有春节,是不是行贿的不行贿,而贪官们不贪钱?如果没有春节,是不是工头苛扣民工工资就理所当然?如果没有春节,是不是小偷不偷、劫匪不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社会形势一片大好?
是的,如果没有春节,我们不会懂得父母守在家门口等候我们归来时的望眼欲穿;如果没有春节,我们可能只是一片随水而逝的浮萍,永远只能无根地飘泊,没有期待,也没有惊喜。——谁能忍受没有归属和没有期盼的日子?
中国人不能没有春节。春节,那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节日呀!
原载《华商报》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61300号
内容简介:《南泥湾》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50余篇散文,涉及对历史、人文、社会、自我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记录了作者近20年来行走的足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风景,洞悉历史。作品通过对亲人及童年的追忆,弥漫着故乡的血统。作者通过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深刻描述,抒发了苍凉的悲悯情怀,触摸这个时代人性的温度,读来令人潸然泪下。饱蘸浓重的笔墨,不仅关怀温度,关怀气息,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这些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北京文学》《美文》《散文百家》《海外文摘》等报刊上,入选多种版本并屡次获奖。
高鸿,男,1964年生于陕西富县。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长篇小说委员会委员、陕西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北文学》期刊主编。2005年开始,先后在《延河》《长城》《清明》《北京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黑房子,白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青稞》,中短篇小说集《二姐》《银色百合》,散文集《遥望陕北》《走进西藏》,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20集电视连续剧《血燃烧》等300余万字。《沉重的房子》网络点击率超过4000余万次,被新浪网评为“2006年十大重磅经典小说”,小说多次再版,销量超过10万余册;《农民父亲》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出版署献礼作品”,荣获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血色高原》在《文化艺术报》等连载后,引起强烈反响;《青稞》先后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播出,颇受好评;中篇小说《爱情规则》获陕西省第一届网络文学大赛最佳作品奖;报告文学《到中流击水》荣获陕西省报告文学奖;散文荣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2013年度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入选《大学语文》(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散文大系》《2013年中国最美散文》等国内多种版本。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