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为何极力追捧王羲之?——书谱精要(1)
摘录的王羲之自评的话,也有失公允...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146集:“《书谱》精要一”与“老”字。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节目。一部《书谱》成就了孙过庭,使他成为名扬四海,这部《书谱》也成为书家的必读之物。应广大网友的要求,今天我们请到了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和大家一起解读《书谱》之精要。田老师,您好。
田蕴章:您好。
主持人:为什么这部《书谱》成为书家必读之精要呢?
田蕴章:我来说几句,关于有些网友提到很多的要求,我们能做到的尽量做到,比如说有些个字是我没有做准备的,因为我觉得那些字不是常用字,所以没有把它列入《每日一字》的计划当中。但是有些朋友们提到,就是说有些字写不好,希望我能够做一点提示,所以尽量地满足网友的要求。
那么这一次关于谈谈《书谱》的问题,也是这样,有的网友们就是希望能对孙过庭《书谱》扼要地讲解一些。也确实如此,我们很难说从头至尾地把孙过庭《书谱》详细地解读一遍,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日一题》,只能谈论到一个重点的题目,如果只谈孙过庭《书谱》的话,那么我们《每日一题》这个题目的名字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就像你今天说的这个,孙过庭,是因为一本《书谱》,使他名扬天下,为什么呢?因为《书谱》不仅是文采出众,哲理分明,而且他讲到了书法很多最深处的东西。我们可以说,孙过庭的话,应该说他的语言,基本上就是书法语言。而今天的一些书学理论家们,却很多人忘却了孙过庭的话,拿自己的话来解释书法,结果呢,听了之后非常勉强。
而孙过庭呢,他在一千多年前,他讲的这些道理,今天我们看起来,仍然是日看日新,每天看都有新的收获,所以它是我们书家的必读之物,也应该在书法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在书学理论当中,应该它是第一本最伟大、最杰出的著作,因此我们的书界朋友们,必须要精读《书谱》,这是一方面。
另外就是孙过庭这一笔好字,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妒嫉不已。真是,我有时候想的,他仅仅活了四十多岁,写这么好的字,而且一些老书法家们,像孙卧佛(音)这些老前辈,活了一百多岁,还在临写孙过庭《书谱》,可见他的字有多么好。所以它是书文并貌,一本伟大的著作。
因此我们真的是需要冷静下来,静下心来,好好地研读《书谱》。要认识他写的字,要学会他写的字,要看懂他的文章,要执行他的理论,所以孙过庭《书谱》,孙过庭是伟大的,《书谱》是伟大的。但是这不等于说孙过庭没有问题,《书谱》没有问题,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是的。
田蕴章:我们不仅用今人的眼睛去看,眼光去看,就从历史的态度,去分析他,也发现《书谱》当中也有某些问题。
主持人:没错。
田蕴章:因此呢,我们向大家所说的,就是提出《书谱》当中存在可疑的需要有探讨的这些东西,如果我只是逐字逐句地向大家来解释,那么只有在一个长时间的课堂当中,才能解决,比如说我在大学里,我每当讲到孙过庭《书谱》的时候,从第一句到最后,也就是从第一句“夫自古之善书者”,一直到最后“垂拱三年”,从头到尾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讲完这一本《书谱》。
主持人:是的。
田蕴章:因为这里头牵涉的问题非常之多。但是我们今天和网友们在商讨这些东西的时候,是把里边有争议的有问题的一些地方,拿出来和朋友们共同研究,是这么一个态度,而不是单纯一个讲习的这么一个角色,所以我想说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首先就谈一谈孙过庭《书谱》,他在第一节当中,就是论述到王羲之这个人,从整体上我们谈一谈孙过庭这个态度问题。
主持人:好的。
田蕴章:那么这么好不好?你把《书谱》的第一段先读给网友们听一听,好吗?
主持人:第一段是这样说的。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
田蕴章:好,好,就暂时停到这里啊。大家看一看,一开头,这个孙过庭就是引用了王羲之的两段话。
主持人:对。
田蕴章:这里边顺便和一些个古文基础稍稍差一点的青年朋友们,说清一个字的读音,就是第一个字,这个“夫”。这个“夫”正常说呢,就它都当“夫”来讲,一夫,就丈夫、匹夫、大夫,“夫”,实际上这个在文言文的发语词当中,应该读二声,念fú。
主持人:fú。
田蕴章:是个语气词。
主持人:语气助词。
田蕴章:所以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是这样读:“夫(fú)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应该是这样读,不能读成fū,一声是不对的。
我们现在把其中这个孙过庭引用的王羲之的两段话,暂时扼要地记一记,让大家一边看着字,一边我来谈谈看法。
他第一段说,“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他第一段话,他就说的是“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这是说什么意思呢?他就说我们从王羲之这个年代来计算,就是用王羲之的话说,他说我纵观历史上这些个名书法家、名作品,我们所看到只有东汉的钟繇和张芝这两个人,可以称得起是绝伦,而其他的不值一看,不足观,不值一看。
所以孙过庭就把这段话,当做开头语来讲,其实,我们在这里有一点疑点,但是知道,无论怎样评价王羲之的书法,都不为过,他确实是历史上最著名、成就最高的,如果说唐诗晋字汉文章,晋代的字是最高水平,那么王羲之就是这个高峰当中的顶尖人物。
有一句话说,山登绝顶我为峰,如果说东晋时期是书法的绝顶,那么王羲之站在绝顶上面那个人,他是这个绝顶的峰,所以我们说如何评价王羲之,都不应该为过。
但是这必须说,王羲之的身边,王羲之的前辈和后人,也有很多伟大的书法家。在这个唐代以来,由于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书法,奠定了他“书圣”的这个地位。我们应该知道在唐代以前到东晋时期这段时间当中,王羲之虽然也被大家认为是顶峰人物,但是他和王献之这两个人,在比较起来,名声不分上下。
主持人:嗯,不分伯仲。
田蕴章:而是到了唐代以后,王羲之名气渐渐高于他的小儿子王献之了。在当初父子并称二王的时候,应该说不分伯仲,是这个关系。
但是由于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而比较鄙弃王献之,他是一个最典型的扬羲抑献的人,扬羲抑献,就是拼了命地褒扬王羲之,扬羲,抑献,就是压抑王献之,扬羲抑献。所以这个整个的唐代,有很大的一个圣意之上的一种左右,现实的这么一种局面。大家因为都在尊崇皇帝的圣意,所以都跟着唐太宗一起,说王献之不好,说王羲之好。
所以这段话当中,这一开头,我们就觉得王羲之这段话,有一点点问题。你看,他说“顷寻诸名书”,他说我刚刚看过了历代的一些书法名作,他说“钟张信为绝伦”,这句话没问题啊,说钟繇和张芝绝伦了,书法太好了,“绝伦”,没有超过的了吗?但是他后头说,“其余不足观”,这是两个极端了。如果是王羲之,真的这样说了,这个话也有问题。应该说有特优,也有优秀,也有一般,也有差。那么王羲之就太绝对了,钟张两人可以绝伦了,而其他的东西连看都不值得一看,你看把问题呛到了两个极端上来。
我觉得这样说的话,不算是太客观。因为在钟繇以后,王羲之以前,还有非常多的一些个非常出色的一些大书法家,我们不应该说,他比钟繇他怎么样,比张芝怎么样,尽管不如他们,或者说不如王羲之,但是也应该说非常有成就的,这些人的东西不能说不足观。
所以但是,孙过庭明明知道这句话说得并不十分地准确,但是他拿来当做圣旨一般地来对待,他就认为除了钟繇、张芝这两个人之外,那么就是其他的人不足一问,都是不对的。我们整个把《书谱》翻到底看了一看,果然是如此,他对王羲之、钟繇、张芝这三个人,这本诗集之外的人基本上都持以否定态度。
就是说,他因为信奉唐太宗这种圣意,而跟着一起扬羲抑献,也就把王羲之的话当做圣旨一样往下传,王羲之所讲的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看到孙过庭有他极端的方面。但是这一些个东西,瑕不掩瑜,绝对不会对于孙过庭《书谱》有什么损害,但是我们应该要提到,他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这种情况。
后边,又有一段话,他又接着引证王羲之说的话,王羲之说什么呢?这就是说,我们,好了,我们不再去往下写,因为这个篇幅太长,给大家简单地说一下就是了。就是“又云”,就是王羲之又说了,这当中有一句话,向大家稍稍作一点解释。
就是说孙过庭说,“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这个“钟、张云没”,有人解释成,就是云,就是像云彩一样消失了,死了的意思,死是对,“没”就是“没有”的“没”字,这个“没”字,在这儿应该读mò,就是死的意思。“云没”,这个云,因为孙过庭写的是这个“云”,当说话讲的这个“云”,有人就解释成,说孙过庭说,把钟、张二人说过之后,那么就是王羲之、王献之来继承的。其实这么解释不对,这个“云”字本身没有实意,它是个虚词,在这儿,就是在很多的文言文当中,都是这样。
比如说你看《九成宫醴泉铭》,一开头就说“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这个“维贞观六年”这个“维”字也是个虚词,没有实意。这个“云”字也是在这儿没有实意,所以不要非去说,是像云彩一样消散了,那怎么会写成简化字呢?那年头没有这个简化字,所以这是不对的。如果是说过了他们,也不是这个意思,它是个虚词,大家知道,没有实意,就是钟张死了以后,就是羲献二人来继承,是这么个意思。他后面接着说,他说“又云”,说王羲之又说了。
主持人:又说了。
田蕴章:他说“我书比之钟张”,说我的书法跟钟繇、张芝要比较怎么样呢?那两个人是绝伦了,那么我跟他们比怎么样呢?说“钟当抗行”,不是说跟钟繇两个人,应该抗着肩,互相肩并肩地这么并驾齐驱。
主持人:并驾齐驱。
田蕴章:并驾齐驱,是这么个意思,你用的这句话很准,这并驾齐驱,抗行。就是说“或为过之”,他说也可能。
主持人:稍稍超过他。
田蕴章:稍稍超过他一点,“或为”,他说也可能。
主持人:也可能。
田蕴章:超过他,超过这个钟繇,那么钟繇已经绝伦了,而王羲之自己说自己,还“或为过之”,那更绝了,是不是?
主持人:对。
田蕴章:然后他又说的张芝,他说“然张精熟,池水尽墨”,跟张芝什么关系呢?“犹当雁行”。
主持人:犹当雁行。
田蕴章:雁行也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大雁在天空,在飞行的时候,基本是一字排开的,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是吧?过去有一副对联,就说大雁在天空上,一字排开这个形状挺美的,它就说“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雁点”,就是大雁飞起来的时候,就好像一行字似的。这是说明在一个水平线上。
但是他说“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因为张芝家门前有个偌大的一个池塘,这个池塘,他每次写完字就到那儿去涮笔,涮着涮着,就把一大池塘都涮黑了,“池水尽墨”,说下的功夫太大了。
于是王羲之自己说了,“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他说,如果我要下他那么大的功夫,我不见得不如他。可是这个话里,就字里行间就露出来,说我跟钟、张俩相比的话,我跟钟繇比,我可能比钟繇稍稍可能好一点,但是我要跟张芝相比之下,我可能略差一点。
差这一点,不差别的,不差学养,也不差聪明,各方面都不差,差的就是他那个功夫太大了。“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假如是我也这样做的话,“未必谢之”,我不见得不如他。说明王羲之自己认为自己在功夫上,可能比张芝略差一点。
这中间这个“寡人”两个字,就是过去以前的诸侯们,自称自己是寡人,寡人就是寡德,我无德,是谦虚,对老百姓说的寡人如何如何,后来皇帝有这种称呼嘛。你看这个戏剧舞台的,皇帝都出来,寡人我如何如何嘛,是寡德,谦虚的意思。那么在东晋那个时期,文人也称作自己是寡人,也是说明这个寡德的意思。就自称的意思,自谦。所以他说“耽之若此”,假如说我如果也这样做,不见得不如张芝。那么意思呢,孙过庭就说了,“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他说这是推崇张芝。
主持人:张芝。
田蕴章:要超迈钟繇的这么一个意思。我们把这个大意向大家介绍一下,而主要的说什么呢?
就是说王羲之的这段话,是自评,自评就难免有失公允。自评的人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谦虚,一种是高傲,我比你好多了,不管听见背后,我就认为我比你好多了,这是一种高傲的态度。当然,实际我可能比你好,但是我就直接说,我比你谁谁谁都好,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谦虚的态度,是不是?但是呢,还有一种情况是什么呢?就是说明明我比你好,但是我却谦虚地说,我不如你,你水平比我高。往往自评当中,都会出现这么两种情况。
那么怎么会孙过庭就认为王羲之评价得准呢?王羲之这种自评,他认为这是金科玉律,我觉得这就是太崇拜王羲之了,王羲之的每一句话,都是圣言。所以王羲之说,我可能比钟繇略好一点,我可能比张芝略差一点,但是我们都是雁行,抗行,在一条线上,于是孙过庭就把王羲之列在这个程度上。
所以最后他说了,“虽专攻小劣,而博涉多优”。所以他对王羲之的评价就是说,尽管说他在某一方面“小劣”,小劣就是可能在功夫上稍稍比张芝差一点,但是王羲之既能楷书,又能草书,钟繇只写楷不写草,张芝只写草不写楷,于是他博涉兼优,两方面都好,因此他认为王羲之比钟繇、张芝都更伟大。
那俩绝伦了,他也找不到更好的词了,你说这俩都绝伦了,王羲之还怎么办呢?真是啊,有无可附加地在那里吹捧了。但是我们说,王羲之确实是怎么说都不过分的一个伟大的、杰出的书法家,于是整个的初唐时节的书风,都是扬羲而抑献,是这么个态度。
那么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呢?我们今天的第一节《书谱》先讲到这里。留点悬念,朋友们,我们下次再谈。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老”字楷行草技法 】
【歡迎轉載,转载请注明来源】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