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研究生出家,进入古寺组成''学霸僧团'',出家前他们月入上万

四川的深秋,仙女峰上,早就没有了盛夏的凉意,一座古寺的钟声响起,惊扰了几只飞鸟,扑腾着翅膀,不知向哪里飞去,一位僧人拿着扫把,在寺前认真清扫落叶。

寺庙只有几间破旧的屋子,四周群山环绕,如果从山上往下望,云海连绵,云雾缭绕,云海寺就此得名

这座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因为几位僧人的到访,打破的原本的宁静。

领头的那个是仁卿法师,后又变成云海寺的主持。

云海寺原本破旧不堪,通往山上的路只有一条山路,物资也很难运送上去,整座寺庙只有一个大雄宝殿,殿前的佛像也早就开始斑驳。但是仅仅是修寺,还远不能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当年仁卿法师引起的争议,最大的来自他的学历。他原本是湘潭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在出家之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所大学担任讲师。

这原本是一份让人艳羡的工作,仁卿法师毅然决然辞去工作,受戒出家。

云海寺里面高学历远不止他一位,其中学历最高的是一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学的是信号物理,当时云海寺信号不好,正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来这里出家的,除了像仁卿这样,还有公务员、老师,有的家里做生意,在当地财力丰厚,还有从事医疗金融,外企高管等职位的'精英',其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

仁卿说,来这里出家的每一个人,最开始都不会跟父母讲。

'在传统中国人眼里,没有比出家更丢人的事情,他们觉得你做过的事情再差,你杀人放火,没有比出家更丢人的事情。'

镜头前的仁卿,满是无奈。

和仁卿一起上山的仁学法师2010年皈依,到了六年前才出家。

家人,是看破红尘前最后一道坎。

说起这些,仁学法师眼眶湿润,他的父亲第一次到庙里,哭着求他回去

'但我没有。'

仁学法师眼神坚定

没有人能够理解,更别说普罗大众。但仁卿法师说自己只是'普通人。'

不止是仁卿法师,仁学法师,和仁卿一起上山的,还有觉华。

他们一起在峨眉山受戒,而觉华法师是四川大学硕士

最开始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路也没修通,吃的是囤积下的陈米,仁卿法师亲力亲为,筹款,修路,修房,到了六年前年底,陆续来了近30个人,其中不乏西南交大博士,四川大学硕士等等,他们放弃了月薪上万的工资,一起进入古寺,组成了'学霸僧团'

但仁卿法师不觉得清苦,只觉得清静,是个修行的好去处:

'你要想真正的静下心来的话,必须安置在一处,清净的修行。就好比我们所说的五毒。'

普通人眼中的社会精英,甚至是高学历人才,硕士博士,怎么就会看破红尘,去出家了呢。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的出家行为,他们以为我们是经历了什么大的变故,或者遇到了困难。由于想不明白,才会出家。其实在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是因为避世,才选择出家修行的。而是对佛学的博大精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能潜心修行,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其实来云海寺,是为了修行。这种旁人看来实在不能理解的行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罢了

来云海寺之前,仁卿法师在峨眉山受戒,曾经受邀去过一次云海寺。

那时的云海寺破旧不堪,一穷二白,台阶上也铺满了青苔,仁卿法师看在眼里,有了来云海寺的想法。后来仁卿法师带领一群僧人,没有砖就自己从山下搬,运沙子,后续也解决了房屋电力和信号等问题,因为媒体的报道,云海寺的香火逐渐旺盛了起来。

而如今,媒体的喧嚣早就过去,云海寺因为大家的关注,筹集到了资金,修好了寺庙,加盖了房屋,人在世间,就像匆匆过客一样,心灵要找到一个安定所

出家的初衷很简单,留在云海寺的原因也很简单,正是因为这份简单在世间非常难得,所以显得独特,显得格格不入。

如今的云海寺呢?平静的如同每一天的太阳,失去的早年的喧嚣,香火还算旺盛,仁卿法师在这里,过了一年又一年,寺外的松树绿了一年又一年,后续关于僧人的父母赡养问题,大家一致决定在寺外加盖房屋,解决僧人父母的养老问题,他们一心向佛,因为新冠疫情封的山,最近香火又从山上绵延下来,久久不绝。

当今社会,好像每个人都在往前用力的奔跑,一往无前,'内卷'这个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精英独特的自嘲方式,'名校焦虑'、'学历焦虑'成了当下热文化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节节攀升,从小到大,大多数的人,甚至是全部的人,都被一股力量推动前行;十七八岁的少年,本该去体会不同的人生宽度,做一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美梦,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被外界的'动力'推动着向前。

就像一条不知道通往哪里的赛道,每个人都在往前跑,有些人跑不动了还有一群人拽着,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赛道的尽头是你想要的吗?

这个尽头,最开始叫高考,后来叫读研,然后变成了买房,有编制,当公务员,进大厂。

这个尽头,没有梦想,没有热爱,没有个人意愿,没有一句'累不累',甚至这个尽头连终点在哪里都不知道。

卷是宿命,但活着不是

那后来这近30位研究生都怎么样了呢?

当初的仁卿法师应该不会想到,现在,他所做的选择评论风向完全改变,成了追求自我的典型,当年他的勇气,到现在都被人称赞。

云海寺的仁卿法师,念了一天的经,又回到了他的小禅房,四川的冬天湿冷漫长,窗外的山峰延绵不绝,雾气缭绕,媒体的喧嚣过去之后,这里如往常一样,平静,悠长。

仁卿还在这里,用来时的决心,守着仙女山,守着云海寺。如今近30名研究生,他们每天都早早的起床,然后一起修行,早已看透了世间红尘,安心的呆在这没有世俗的云海寺。

当我们面对成山的压力,面对灰暗的,想要挣脱的困境,不妨回过头看一看,想想我们所追求的尽头,究竟是你所追求的还是这个社会所追求的

时隔多年,仁卿教给我们的不仅是面对争议时的坚定,还有面对热爱时的坚定,奋不顾身以及一腔孤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