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京片子的英国人 | 白水·早茶夜读第120夜
第120夜 | 《二马》
一口京片子的英国人
文|白水
本周主题
「老舍腔写老舍」
白水金句
狄更斯的写作,会让老舍发现
自己的心里
同样装着这样一群人
自己的手里
同样有这样一支笔
我对武侠一类小说、影视作品,总归是有一点兴趣的。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胡金铨的电影,也多知道了一点他的事情。即便这样,当知道他写过一本谈老舍的小册子时,也是有点惊讶的。不惊讶的是,小册子果然不便宜。
最近这本叫《老舍和他的作品》的小册子,由后浪新出了,多好。
这两年,老舍先生的作品,不论剧作,还是小说,很多都被搬上了舞台。看过几次之后,觉得没有那么“人民”,手艺是很“现代”的。有可能是新的导演编剧们的功劳,可要做到并不突兀,还是要说,老舍先生本来是有这底子的。
1924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英国教授伊文斯,推荐老舍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中文。大概是为了提高洋文水平,老舍阅读了很多英文小说,这理由和“G托一代”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因习英文而读到英国的小说,我才有试验自己的笔力之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就这样被写出来了。
三部之内,老舍是这样评价《二马》的:
《二马》中的细腻处是在《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里找不到的,“张”与“赵”中的泼辣恣肆处从《二马》以后可是也不多见了。人的思想不必一定随着年纪而往稳健里走,可是文字的风格差不多是“晚节渐于诗律细”的。
在一些文章中,老舍谈到了英国小说家康拉德对他的影响。
倒叙开头,像一个传奇,对人物外貌没什么兴趣,侧重心理活动的描写,这些都算得上影响吧,当然,里面还夹杂着点儿狄更斯,显得俏皮,滑稽喜剧的感觉有点突出,也正是这样的写作,才好辨认出武功路数来。
说回到康拉德,我想这种影响没有比老舍先生自己更清楚了:
我不信自己在文艺创作上有个伟大的将来;至好也不过能成个下得去的故事制造者⋯⋯假设这能成为事实呢,我将永忘不了康拉德的恩惠。
而到了《猫城记》,老舍从英国文学中汲取的,不再停留在这些趁手的工具上,而倾向风格,或者是美学层面的东西。这熟悉的感觉,就像持续关注美妆大V而不断进阶的小白。
在风格层面上,被说得稀烂的两点,幽默风和庶民性,都不难看出英国文学对老舍的影响。当然,这些影响,不是什么决定性的因素。
因为我是读了英国的文艺之后,才决定也来试试自己的笔。狄更斯是我在那时候最爱读的,下至于乌德豪司与哲扣布,也都使我欣喜。这就难怪我一拿笔,便向幽默这边滑下来了。
这一次听《二马》有声书的时候,可能是受播主腔调的一些影响,觉得有些时候,这小说像是故意让你笑,有点尴尬;其实没什么,但“老舍”的“老”,毕竟是“鲁巴茅郭老曹”里的一个,而狄更斯有这毛病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可以安慰自己的,“一外国人,能怎么着,咱原谅他”。
而到了庶民性,估计狄更斯的写作,会让老舍发现,自己的心里同样装着这样一群人,自己的手里同样有这样一支笔。
如果从环境、对象、理念等处概括地说,那简直可以把老舍的北京和狄更斯的英国城看作一样的东西。小说这样读,有点只要“干货”的意思了,虽然无聊,但是也排解掉了在《二马》里英国佬操着一口京片子的不自在。说到语言,从《二马》开始,老舍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多多少少和英国文学是有些关系的。
进阶,是从受英国文学的影响的角度,来读老舍作品的一个感受,也因此对《正红旗下》的未完成,有些类似“您怎么就不能写完它呢”的小情绪。
但这种进阶,它不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开到4档的那种。
更多……耶
上期主题
「小说上海」
2018.10.22~2018.10.25
本期编辑: 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