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丨人生第一次,我独自在一个陌生的中国城市生活
李鲁,20岁,现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6岁出版长篇小说《我去 中学》。19岁出版英文长篇小说 Salvation(《救赎》)。现为《北京晚报》专栏作者。
这个夏天,我幸运地获得了在NBA中国上海办公室实习的机会,于是我在7月初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准备开始人生的第一段实习经历。仔细回想,我上一次去上海还是小学的一个暑假,距今已有近10年之久,因此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期待并不亚于我对这份实习工作的期待。
然而“阔别已久”并不能算作我期待这次上海之行的最主要原因,事实上,抛开“人生第一段实习经历”,这还将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中国某个陌生城市中独自生活——之前从小到大在北京上学都有爸妈陪伴,大学便去了美国——这令我十分期待,以至于为了做好准备提前两天抵达了上海。
起初的两周里,我为了便利居住在离公司不远的一家快捷酒店中。12平方米的面积除了一张床、一个洗手间,勉强还能容得下我的大号行李箱。房间唯一的小窗就在床的旁边,每天早晨阳光投射在我脸上,惺忪中仿佛坐井观天。虽说条件着实一般,但这小房间也是我在这偌大城市中唯一的容身之所,若一定要说有什么不便之处,那就是酒店不提供洗衣机,周末我的一大任务就是手洗衣物然后挂在窗外晾干。
之后的某一天,一位同事来到我的住所参观,惊讶于条件简陋,慷慨邀请我搬去他家住,他家正好空出一间客房。于是在一个晚上,我收拾好行囊,离开了那个隐藏在市井中的小酒店,去到了同事坐落在浦东的家。之后的日子里,每天从浦东到浦西,我折返于黄浦江两岸,虽然生活质量确有提高,但是生活也愈发显得奔波:我还未来得及熟悉之前的街区,一夜之间又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一切发生得太快,让我反应不及。搬家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匆忙搜索地铁线路以便规划新的上班路线,困倦中依旧恍如隔世。
然而这样的奔波并不使我厌倦上海,恰好相反,这或许正是我所期待的——在一座陌生城市中独自生活的经历——所意味着的全部。一人生活意味着自由,意味着不受束缚,意味着不被迁就,意味着独自承受所有辛劳奔波、消化所有喜怒哀乐。在这样的生活中,很多改变还来不及思考,就自然发生了,所以很多时候我只好如变色龙一般,在这钢铁丛林中寻觅一种保护色,以找到我所属的位置和应有的角色。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人事部的同事口中得知,今年我们十余位实习生是从4000多名申请者中经过层层考验筛选出的,那一刻我似乎感觉到自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那是NBA中国赋予我的标签。然而回过神来,依然找不到其他时候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的真实身份。
就像我在《我的荣耀只存在于更高的天空》一文中写到的一样,自小不甘于平凡的我从未停止过抗争,因此在不断证明自己的过程中,我的生活也从未停止过转变。随着这份实习工作的结束,我终将离开上海,回到美国完成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业,至于毕业后的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离开之时,我带不走这城市的一分一毫,就像我的才华一样,只能被记住。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二维码(作者本人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