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补肾升阳是艾灸重点

今日小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刻来临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二候鹊始巢——鹊,喜鹊也;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三候雉始雊——雉(zhì),文明之禽,阳鸟也;雊(gòu),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在自然界中,禽鸟都能感受到大自然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那么人类呢?

中医里也有“天人相应”理论,人体内在阴阳也要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所以,节气灸显得尤为重要,灸好了,灸对了,对身体健康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小寒节气该如何灸呢?

小寒艾灸:养肾当先

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
寒气当令,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能从体表外泄,大部分下注膀胱成为尿液,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故而到三九隆冬,肾炎、肾盂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病易复发或加重。
冬季的寒冷最易伤肾,肾藏受损,会出现周身骨骼拘急、抽搐、活动不利等中风症状,还能引起各种虚寒性的性功能障碍。
所以,隆冬季节最重要的是“避寒养肾”,小寒过后就是大寒,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再不好好养肾就晚了!
养肾最有效的穴位就是关元穴和肾腧穴。
1、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四横指),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是足三阴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古今均作为保健要穴,可培肾固本,调气回阳。
灸关元以回元阳,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气归根之意。
2、肾腧穴

肾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两指宽处。肾俞穴与命门穴相平,与肚脐在一条线上,为肾气所聚之处。

《玉龙歌》曰:“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肾腧穴是延缓衰老的要穴,艾灸该穴可具益精补肾之效。

按摩养肾疗法

不方便艾灸或不喜艾烟的人群,可以按摩养肾。

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的疗法:

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当然,也可以热敷,艾绒和大粒盐炒热后装入袋中,热敷肾俞、关元。或用黄豆灸法亦可,热水袋也行,总之,做了总比不做强。

药食同源共补肾

冬季养肾吃黑有理,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要多吃,不少坚果也具有补肾养肾功效,如核桃、板栗、松子、榛子等。

踏雪赏梅不能少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

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

第二要务就是锻炼,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第三: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现在最有情调的事情是什么?

花谚说: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小寒初候是踏雪赏梅的好时节,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虽三九寒天,但不乏一丝生机和暖意,一炷艾火的熏烤,插梅烹茶的乐趣,何必纠结于琐事烦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