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中内家拳的密钥——桩功

中国武术中有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分别,最有名的三大内家拳是太极、形意、八卦,关于这三种拳术的拳论文章可谓是汗牛充栋,而数量更多的外家拳,关于它们的文章却远远少于内家拳。有点类似佛教中不立文字的禅宗却比其他宗派的文字资料要多得多,那是因为虽不立文字但更难理解(不可用意识心),人人都有各自的见解,流传下来的文字自然超过其他宗派。而内家拳实在比外家拳更难以理解,并且包括了很多道家的功法,这就又给内家拳蒙上一层“玄”的面纱,所以内家拳拳论众多便可想而知了。

通常人们认为,外家拳是硬打硬进,主练的是外在的力和筋骨、肌肉,爆发力刚猛异常,以强碰硬;而内家拳则主练气,气沉丹田,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步功法。这样的理解大致不错,而我认为内外家的区别只需要看一点,那就是“宁在一气先”还是“宁在一气后”,力在一气先便是内家,力在一气后便是外家。内家拳发力,是以气催力,沾衣才发为较高境界,有身体追手一说。而外家拳,则是先憋一口气才发力,比如人在搬重物时总是憋着气不敢松,一松力就没了嘛。

练习内家拳的第一要点是“松”,太极名家李雅轩要求“大松大软”,五绝老人郑曼青也说练了50年太极拳才悟出了松。在内家拳的练习中,如果舍不得自己那二两劲,一辈子也无法入门。那有人问了,我瘫在沙发上谁有我松,那我怎么没成名家?不好意思,那不叫松而叫懈,最好的理解松的办法就是站桩。优秀的桩功有武式太极拳的按式桩功、撑抱式桩功(浑圆桩),戴氏心意拳的蹲猴桩,形意拳的三体式,大成拳的降龙桩和伏虎桩。

以站浑圆桩为例,必须先求中正,身体中正,尾闾中正。尾闾中正初学者很难做到,因为腰没有松开,命门无法后凸,有个效果很好的松腰法叫“面壁蹲墙功”,面壁而立,两脚尖顶住墙壁,然后下蹲,如果开始蹲不下去可以让脚尖离墙壁稍微远一点,逐渐的练习把双脚并拢并且脚尖紧贴墙壁,下蹲时头部百会穴微微向上顶劲。身体保持中正的情况下,背部要有“十字劲”,大椎往上拔,尾椎往下沉是竖方向的,两肩胛向两侧开展为横方向的,站桩时一定要找到这两个对拉力。肩胛的动作是直接影响含胸拔背的,必须要说的是,胸含过了就憋住了气,肩胛撑过了则力散,如果实在难把握那就宁力散也不可憋气,因为力散顶多不出功,气憋久了会造成胸闷,有害内脏。

以上是站桩对身体的要求,对四肢同样具有严格的要求。站桩练的是静功,除了要让妄想的心歇下来,最爱乱动的手和脚也必须合乎桩功的规矩。还是以浑圆桩为例,双手环抱在胸前,如同胸前虚虚的抱着一个气球(气球不能瘪也不能跑),手指微微撑开指尖相对,虎口撑圆,此时腋下和肘弯处也要各夹一气球(不能瘪不能跑)。双腿不可自顾自的弯曲,松胯然后屁股下坐(如坐高凳)带动腰椎拉伸最后带动双腿弯曲,这样方能上下相合。双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超前,脚跟如同踩住一只蚂蚁(不能放跑也不能踩死)。

身形架子已经搭好,现在只需注意身体内部的一些要领即可。舌抵上腭,谷道自然收缩,也就是提肛但不能用力否则腹部就僵,无论站桩或行拳腹部肌肉都要放松才能出内力,出丹田力。还要谨记百会与会阴的关系,有人说应该相对,但这样的意念不免出偏,其实百会与会阴的关系是相应或相照,一字之差望大家细细体会。起初呼吸自然就好,站的时间长了,心空静了,呼吸自然绵密深长。浑圆桩是一切桩功的基础,站好了练其他容易上手,切记不可起手就站三体式,三体式我会花一整篇的时间去讲。站桩的过程就是养功夫的过程,是存钱的过程,应贯穿在练拳的每一阶段,有了桩功这把“秘钥”不必发愁练不好内家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