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三国(19):曹操慧眼识关羽,英雄高下就此分

此次盟军讨贼,也是曹操和袁氏兄弟在胸襟见识上的第一次较量,曹操为关羽争取机会的过程,就在展现各自的境界。可以说,高下之分,已见分晓。袁家最后并非败给了曹操,而是败给了自己。同时曹操与关羽的不解之缘,就此开始。

关羽请战  曹操力挺

刘备本与公孙瓒是好友,听说诸侯会盟,共讨董卓,于是放弃平原县令的官职,带着关羽和张飞,加入公孙瓒一路诸侯的军队,这才第一次将汉室宗脉的身份公布于全国各镇诸侯的面前。当各路诸侯在汜水关被华雄打得惨败时,文中写道:

“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军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见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

可见,关羽是见大家都惊慌失措,无人能应对,自己主动请命的,然而袁绍首先关心的是关羽的职位,听说只是县令下一个小小的马弓手,就是个骑马射箭的小队长,还没等袁绍开口,他的兄弟袁术,就已经因此大怒,看不起关羽的小小职位,甚至觉得让他出战,是对众诸侯的侮辱,不但不同意,还要将关羽打出去。他的话,也就是袁绍的心里话,怕对方笑话。袁氏兄弟不识英雄,只论门第出身,注重体面的迂腐见识和狭隘的胸襟,傲慢自大的品性,均在此得到了赤裸裸的展现。若非曹操让袁绍给关羽机会,想办法破解袁术和袁绍的体面顾虑,以仪表不俗,对方看不出是马弓手来力劝,关羽还真的就被袁术打出去了,根本无法获得出战的机会。

这段话,充分对比出曹操与袁绍袁术的胸襟与见识,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关羽“威震乾坤第一功”

曹操为关羽争得出战机会后,待关羽十分敬重,让人给关羽温酒一杯,喝了上马。但关公却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于是“出帐提刀,飞身上马。”开始交战: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当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当温时斩华雄。”

这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惊天动地的神威,曹操给准备的酒,还是热的,人已经得胜归来,可谓神速,不仅得胜,还胜得如此潇洒从容,与众诸侯的上将对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因此,各诸侯之前的接连狼狈惨败,展现的华雄之威武无敌,最后不过是为了衬托关羽。也就是不管之前写了多长的篇幅,都是给关羽做的铺垫,因此,关羽才是战役的主角。如此让人惧怕的猛将,关羽居然打得不费吹灰之力。后人因此以诗赞之“威震乾坤第一功”。

关羽得胜  袁术妒才  曹操敬爱

关羽胜利后,文中描述了一段曹操和袁术各自不同的反应:

曹操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拏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操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这一段,更加直接暴露袁术的狭隘与妒忌之心,对比出曹操爱才惜才,赏罚分明不计贵贱出身的胸襟气度。曹操还暗中拿酒抚慰刘备三人,对英雄十分敬重体恤。因此未来袁术袁绍一方必然被灭。曹操与关羽,从此结下善缘,共演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传扬千古的忠义与恩义。

三英战吕布

首先,故事之前,作者已着重描写董卓一方是如何残暴不仁、欺君罔上,不仁、不义、不忠;其次,吕布此时背负天下无敌之名,且河内名将方悦、北海猛将武安国、白马将军公孙瓒先后败于吕布之手,既表现吕布的强大,又表现出时刻的危急。

而在此时面对无敌的吕布,当时几近乎无名之辈的心系天下苍生、意欲匡扶汉室的刘、关、张三人挺身而出,并击败了吕布,可谓难能可贵。

心系苍生是大仁,挺身而出是大勇,匡扶汉室是大忠,奋而击贼是大义,如此一来,虽然因此夸大了反派(吕布),但刘、关、张三人大仁、大义、大忠、大勇之姿跃然纸上,与此相比,为人诟病的有损武德(三打一),不过小节尔!

却说华雄手下败军,报上关来。李肃慌忙写告急文书,申闻董卓。卓急聚李儒、吕布等商议。儒曰:“今失了上将华雄,贼势浩大。袁绍为盟主,绍叔袁隗,现为太傅;倘或里应外合,深为不便,可先除之。请丞相亲领大军,分拨剿捕。”卓然其说,唤李傕、郭汜领兵五百,围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尽皆诛绝,先将袁隗首级去关前号令。

卓遂起兵二十万,分为两路而来: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住汜水关,不要厮杀;卓自将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这关离洛阳五十里。军马到关,卓令吕布领三万军,去关前扎住大寨。卓自在关上屯住。

流星马探听得,报入袁绍大寨里来。绍聚众商议。操曰:“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敌。”绍乃分王匡、乔瑁、鲍信、袁遗、孔融、张杨、陶谦、公孙瓒八路诸侯,往虎牢关迎敌。操引军往来救应。八路诸侯,各自起兵。河内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吕布带铁骑三千,飞奔来迎。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扬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古人曾有篇言语,单道着玄德、关、张三战吕布:

汉朝天数当桓灵,炎炎红日将西倾。

奸臣董卓废少帝,刘协懦弱魂梦惊。

曹操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议立袁绍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温侯吕布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护躯银铠砌龙鳞,束发金冠簪雉尾。

参差宝带兽平吞,错落锦袍飞凤起。

龙驹跳踏起天风,画戟荧煌射秋水。

出关搦战谁敢当?诸侯胆裂心惶惶。

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

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

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马蹄到处鬼神嚎,目前一怒应流血。

枭雄玄德掣双锋,抖擞天威施勇烈。

三人围绕战多时,遮拦架隔无休歇。

喊声震动天地翻,杀气迷漫牛斗寒。

吕布力穷寻走路,遥望家山拍马还。

倒拖画杆方天戟,乱散销金五彩幡。

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上虎牢关。

三人直赶吕布到关下,看见关上西风飘动青罗伞盖。张飞大叫:“此必董卓!追吕布有甚强处?不如先拿董贼,便是斩草除根!”拍马上关,来擒董卓。正是:擒贼定须擒贼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叔父被杀  袁绍无情无义

袁绍,四世三公,东汉的名门望族,杀宦官、斗董卓,曾经是最有希望问鼎天下的人: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南向争夺天下。可惜,遇到了天生的领袖,曹操。皇帝是没的做了,当年,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终于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袁绍是哪里人,袁绍,字本初,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周口市这个地方在哪呢,周边比较有名的城市有:南阳、许昌,再往前,三皇五帝的时候,伏羲在这里建都,楚国的皇帝曾经在这里定居过,那个时候这里叫郢陈,再近一点,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的张楚政权,总部也是在这里。袁绍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和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卫仲道这种传承几百年的家族不同,袁绍的家族在整个东汉很有名,基本上全国人民都知道,因为袁绍的曾祖父叫袁安,高级中央干部,从袁安开始到袁绍,一个家族中,有五个人都是中央常委,位列百官之首。

正因为袁绍在家里的地位不高,深切渴望证明自己,袁绍比袁术显得更成熟,日后的成就也更大。在袁绍还是青年的时候,当时社会的主流是反对宦官文化,作为一个读书人,不骂几句死太监,走在大马路上,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再来看袁绍,其叔父袁隗当时在洛阳,官居太傅,董卓汜水关失败后,得知袁绍是盟主,于是将袁隗全家杀害,“不分老幼,尽皆诛绝”,“将袁隗首级去关前号令”。董卓于是起兵二十万,分五万人守住汜水关的同时,亲自带吕布等人,十五万大军,往虎牢关而去。这一仗,吕布是主将,难度更大,因此才有了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但奇怪的是,文中没有半个字描写袁绍听闻叔父一家惨遭屠杀后的伤痛与愤恨。董卓兵败挟天子迁都长安,他并不追赶,实在于公于私,都不合情理。联想后来袁绍骗公孙瓒夺得冀州后毁约,有了大量物资又不愿意借马给袁术,闹得兄弟反目,就可以看出,袁绍和袁术的为人,可谓见利忘义之徒,对叔父之死,都能毫不在意无动于衷,如此无情无义,自私自利,怎能成为曹操的对手。因此必然败亡。

曹操尽管在这次举义结束后,几乎成为负面形象,但其英雄的见识和本质,却始终无法掩盖,在贤臣择主而事,天下豪杰义士各自选主的历史时期,他能称雄一方,成为天下众多义士的选择,忠心侍奉之主,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后来曹操为报父仇,攻打陶谦,被描述得心胸狭隘,成为作者笔下屠杀百姓的不仁不义之徒,也只是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作者写来,应该也是相当矛盾,与之前曹操剿灭山东一带青州黄巾余党时的大义行为,显得非常矛盾。他能接纳黄巾逆贼将士30多万投降,相关的百余万男女百姓存活,足见他不滥杀无辜,给大多数人活路,此后让精锐者组成青州兵,招纳他们。尽管这段描写非常短,也足以显露和说明,有这样的见识和气度,不会在之后讨伐陶谦的过程,罪加百姓。这一点是相当矛盾的笔墨,不管人们是否相信曹操义举的真心,至少能断定,有大志者,能称雄一方的人,见识气度都是不简单的,怎么可能公开屠杀百姓,损害自己形象,将自己愚蠢地置于道义的对立面呢,况且他身边当时郭嘉等有见识的能臣谋士太多了,不可能不进行劝阻。因复仇讨伐陶谦,尚在情理,但公开屠杀百姓,却不合情理。

虽然袁绍脱离了韩馥的掌控,但还是一支客军,仰人鼻息。韩馥害怕袁绍羽翼丰满之后,转过头来对付自己,于是经常少给袁绍军粮,希望他军心动荡。袁绍和韩馥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袁绍的谋士逢纪建议袁绍拿下冀州作为成就霸业的根基。强攻不仅损兵折将,而且不利于袁绍的名声。他给袁绍出了一个主意:暗中联系公孙瓒一起打冀州,约定事成之后,一家一半。韩馥懦弱,只能利用袁绍的势力抵抗公孙瓒。袁军一进城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冀州。袁绍深以为然。之后公孙瓒应约进攻冀州,韩馥果然把袁绍迎入城中。

韩馥的谋士荀谌看出了袁绍的野心,劝韩馥早一点投降,还能保住一条性命。韩馥自觉没有胜算,也就很光棍地投降了。袁绍很高兴,给他封了个没有实权的官职。但是韩馥仍然惴惴不安,逃到张邈那里去。

有一天袁绍派使者来张邈这里有事相商,被韩馥无意间看到。韩馥还以为是袁绍想要杀了自己,吓得躲进厕所。韩馥觉得已经走投无路,于是用一把书刀解决了自己的生命。

因此,对于曹操,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他在作者笔下成为负面形象,目的只为烘托刘备。

正如韩愈所说,伯乐难求,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更是难能可贵。而在汉末三国历史中,却发生了一件令人不齿的事情,那便是董卓非但没有报答昔日的知遇之恩,更是亲手杀了他的伯乐。那么,董卓的伯乐究竟是谁呢?他又为何要诛杀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呢?

根据《吴书》的记载:“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由此可见,时任司徒的袁隗曾把董卓征辟为自己的掾属。故而,袁隗便是董卓的伯乐,董卓则是袁隗的故吏。也正是由于袁隗的征辟,董卓才能在东汉上层中逐渐知名。

按理说,袁隗的征辟,对董卓是一种天高地厚的恩情,董卓应竭力报答才是。然而,董卓非但没有报答袁隗这位伯乐,反倒是将袁隗杀害。而究其原因,与袁隗的侄子袁绍有关。

(0)

相关推荐

  • 关羽主动请缨战强敌,有人却对他不屑一顾,...

    关羽主动请缨战强敌,有人却对他不屑一顾,还调侃说,如果让关羽这样的无名小辈去迎战,会被敌将嘲笑我军中无大将.曹操却为关羽站台,力挺关羽提刀迎战--   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齐聚洛阳讨伐董卓.董卓大惊, ...

  • 文丑究竟是什么人物,为何武力能够和赵云相提并论呢?

    公元200年,袁绍率军攻打曹操,孔融曾劝谏曹操,颜良文丑乃当时猛将务必小心,可见文丑的勇猛.曹操用计分散袁绍兵力,解了白马之围,杀掉了袁绍手下大将颜良.随后佯装败退诱敌深入,文丑与刘备率骑兵6000追 ...

  • 【汉剧唱词选】汉剧《氾水关》剧情梗概及唱词

    曹操约会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大兵开到氾水关,被吕布打得大败.刘备关羽张飞出战吕布,转败为胜. 曹操:五丑.袁绍:二净.公孙瓒:一末.孙坚:六外.吕布:七小.祖茂:十杂.刘备:三生.关羽:三生.张飞:十 ...

  • 妥妥读《三国》(十七)|| 十八路诸侯鸟兽散 十七岁孙策英雄出(第598期B)

    上期结尾: 曹操和这个县官在路上投宿到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和曹操父亲是结拜兄弟.这个伯父说去邻村买酒,曹操心里非常惶恐,听到外边有磨刀声,以为要杀自己,就先下手为强,将这户人家七八口人全杀了,事后才知道 ...

  • 义解三国(17):曹操孤身杀贼,义举天下闻名

    伍孚朝堂除贼,当场就义,曹操紧跟其后,最终引发全国共同讨贼的起义.这场大规模的起义,由曹操发起,虽未达到最终铲除董卓的目的,却成为在众诸侯面前,展现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大英雄威名的舞台.在作者眼中,这三人 ...

  • 义解三国(1):《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中国人熟知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三国历史的上百个经典人物故事,大多出自<三国演义>,但它的原型,却来自<三国志>,那么这两本书,区别何在? 简单的说,前者是小说,就 ...

  • 义解三国(2):何为义?

    <三国演义>演的是"义",因此开卷的第一个经典故事,就是"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张飞的桃园结成了没有血缘的义兄弟的关系.那么这个" ...

  • 义解三国(4):张角恶用道术,宗教邪变

    "黄巾贼"定位史书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注解:刘备)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这句话是史书<三国志>"先 ...

  • 义解三国(5):刘备登场,德先行

    上篇交代,因黄巾军叛乱,张角一军来犯幽州边界,情势危急,幽州[注1]太守刘焉,发榜各县召集义兵,榜文行至涿县[注2],这才引出刘备,正式登场. 刘备登场  德志先行 于是桃园结义的故事正式开始,刘备首 ...

  • 义解三国(6):张飞大义助刘备,刚柔相济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 ...

  • 义解三国(7):桃园结义,重在誓言

    关羽: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刘备与张飞相遇后,接着就是关羽的出场.张飞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则貌若神将,一身神威,令人一见心生敬畏.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 ...

  • 义解三国(8):张飞怒鞭督邮,蕴含两大目地

    张飞怒鞭督邮,是<三国演义>第二回的一个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为了表现张飞正直仗义,敢于为民除害的品性,它还成为详尽描述灵帝时期,宦官"十常侍"把持朝政,为所欲为,欺君 ...

  • 义解三国(9):以书传道,为人解惑

    天经地义:天在导  地在演 古人做人讲"天经地义",不仅仅指符合天理与人道.<三国演义>其实就在揭示"天经地义"的另一深层内涵:朝代的更替,是天在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