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25)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〇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哲宗元祐宰相吕公著的曾孙,以门荫入仕。高宗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历事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四朝,累官至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参与机密),兼侍讲(为皇帝讲经史,备顾问)、权直学士院(掌起草诏令等)。因得罪秦桧而被罢免。卒谥文清。以诗名家。亦能词,今存27首,集名《紫薇词》。
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应是男性,因为“南北东西”月“相随”是行者,亦即羁旅四方之人的口吻。而词中惯例,“行者”一般为男性,“居者”一般为女性,这是封建时代的社会常态。
它是写实,还是虚构?无法确定。一般来说,虚构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即便是虚构,也应是以作者的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的。
“君”,在这词里是抒情主人公指称自己的妻子。
“却似”,正似,还似。
“暂满还亏”,暂时圆了,旋即又缺了。
“待得”,等到。
“团团”,一作“团圆”,文字较胜。
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西”“西”“离”“亏”“亏”“时”。
这首词的妙处在“矛盾诉求”。“似月”不是,“不似月”也不是,动辄得咎,还有理可讲么?
然而,它好就好在“不讲理”。
文学,第一要讲的是“情”。至于讲不讲“理”,则无可无不可。
责之切,正见出爱之深。
虽然“无理”,却是“有情”。
不但“有情”,而且“有趣”。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〇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国家最高学府太学里最高级的学生为上舍生,考试优等,即可授官)。授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至符宝郎(掌管皇帝玉玺等重要印信的官员)。南渡后,事高宗,累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长于诗。亦能词,今存18首,集名《无住词》,皆小令,风格清新明快,造语自然奇丽。
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1136),词人四十六七岁,退居湖州(今属浙江)时。
“洛中”,即洛阳,是北宋的西京,陈与义的家乡。
“午桥”,在洛阳城南。唐代宰相裴度建有别墅,花木万株。见新旧两《唐书》裴度本传。
“坐”,同“座”。
“豪英”,英豪。
“长沟流月”,月光倒映在河水中,仿佛随着河水流淌。
“疏影”,疏朗的树影。
“此身虽在”,指自己还活着。
“新晴”,雨后初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二句是说,古往今来多少史事,也不过让渔父编作歌儿唱唱罢了。
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英”“声”“明”“惊”“晴”“更”。
此词上片是追忆,写金人入侵、高宗南渡之前的太平时节,在故乡与友朋作长夜之饮的欢快;下片折回现实,写南渡之后,国家多事之秋,独自夜登小阁时的悲慨。字里行间,充满着今昔盛衰之感。“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俊爽豪迈,与“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抑郁苍凉,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艺术张力很大,读来令人震撼。
陈与义以诗名家,与黄庭坚、陈师道等同被尊为宋代江西诗派“一祖”(杜甫)之下的“三宗”。其词虽不及诗,但此作颇能沉郁,约略可见杜诗的影响。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