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飞科技宫华泽:从土地到食品,精准数字化背后的产品价值升级循环
来源丨 麦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宫华泽 IFA2020演讲实录
编辑丨 张乐
数字化永远是科技赋能农业最有力的体现,但人人都在说的数字化到底应该怎么体现在农业生产、处理和产品流通环节呢?我们目前的农业数字化到底走到了哪一步?未来的数字化还有哪些路要走?该如何走才能将技术带到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让中国农业走向世界?
近日,在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IFA 2020)上,麦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宫华泽以“智慧化服务趋势下的农业数字化”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麦飞科技创始于2016年,是一家拥有国际化技术背景、互联网基因、专注于智慧农业领域的AI大数据公司,其核心技术源于中科院遥感所十余年的创新科研积累。作为智慧农业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麦飞科技一直致力于以核心技术打造一个全系列、全站式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介绍,很荣幸能够第二次来到白马峰会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今年做的事情,今天分享的题目叫“智慧化服务趋势下的农业数字化”,主要讲创新食品,所以我们从食品开始说起。
数字化循环下,农业种植将愈加精准
我们2019年年底的时候,通过在全国各大智慧农业体系创造了一个叫做“视光”的系统,也可以叫“可计算的大米”,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在从种到收长达120天的生长周期中,为每一粒大米建立生长端状态。而我们创造这个系统的原因,除了希望打造新的食品类型之外,还希望让技术数据化给实体产生价值支撑,用统一的方式管理所有数字化技术产生出来的食品。
我们基地化的大米依靠系统进行生产,其中不仅有前台还有后台的管理系统,不论是从百亩到千亩这种新型家庭农场经济体,还是上升到工厂,我们都可以做数字孪生,能够将从种到收不同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生长期管理要求量化下来,并形成指令派发到所有农场任务接受端,简化农机的操作。通常接收端只需要做到数据采集,确保所有的数据实时上传就行了,数据管理系统接收数据后就会通过核心算法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再上传到云端系统,进行辅助决策。
同时我们可以做到种植监测,目前我们打通了很多农机品牌,能够将种植能力的结果再重新回归到整个系统中台,通过科学种植的最终结果反馈,他们两者就可以产生一个自恰和互相比较的过程。一个农场只要持续地运转过去,这个系统就会变得越来精准,这就是在用数字化技术产生一个新型的企业。
目前麦飞科技的农业板块能够专门针对于中国的农田类型特点,通过数字化技术支撑科学化种植单向能力,以线下服务站点的方式进行农业产品的技术输出,在全国主要针对于大田客户,完成对上游种植过程的数字化改造。
从土地到食品的数字化档案,以技术完成产品价值升级
从数据的角度来讲,我们为每一块土地建立数据,都希望有一个新的价值从中产生,从而为底层的农场完成数据及价值赋能。
农业过程中的数字化非常重要,以往农业数字化对于多元数据的综合服务,要么放在特别精细化的互联网方式,全天候获得数据的积累,但是在我们做的基础性生产当中,数据化伴随着农业生产的需求,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我们能够以一个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推进农业发展。
2020年我们新成立一个叫做“麦盟”的经营形式,这里面有解决方案,也有数字化的云服务支撑能力,也有基础服务,我们希望以此来连接种植过程中的上游和下游的种植需求。
那么农业生产的基础大数据在持续不断地积累之后,究竟有哪些价值?实际上基于后台所精确的生产数据,比如结合种植情况,土地的种植历史,包括对是长时间丰收还是存在偶尔欠收的情况进行数据挖掘,我们可以利用大量算法对他们非常客观地进行信息提取,轻易完成农场产品的评估。目前这一部分最小可以精确到镇,最大可以精准到省。
通过综合信息的比对,在一个组织区究竟哪个地好,哪一块地一般,哪一块地价值比较低,都能够非常清晰地得到体现,这样就能够去帮助一些金融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对一个省的土地进行分级,毕竟地层的质量决定了它的价值。并且通过SAAS服务,可以评估方圆三十公里,十万亩土地中等级如何,是在平均水平以上、中等、还是平均水平以下。因此这项评估便于很多业务实操,也能帮助农场种植决策,真正完成数据化赋能农业和土地,最大化地开发土地价值。
如果延伸到农产品,数字化可以对特色产品进行专项档案建立,同时也能够分析出来任意一种农产品背后的生物进化关系,它如何生长出来,产地在哪里,发源品种在哪里,包括我用了什么样的技术把它种出来,我们都能够用数字化技术为产品完成它的价值提升。
就未来而言,从产地到餐桌之间没有距离,一键下单,上午从枝头刚摘出来,晚上就出现在餐桌上。以前的数据大部分是产区、产地等的数据,这个数据很重要,但是远远不够,未来会补足更多中间环节的数据,比如种植管理过程、农事记录,乃至于营养成分都会保存在一个档案当中,这也是数字农业希望呈现的全流程、全维度数据。
数字化农业未来发展条件
总结一下,我们认为农业基础性大数据这样一个体系很重要,它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才能够把它做实。
第一点,针对数字农业是一个面子工程这样的观点。我们可以说,大屏不重要,数据很重要。我们希望整个数据化能力跟场景结合,同时可持续地运转,体系可持续运转起来,一定被产业所需要。
第二点,数据是伴随着农业种植过程,不断地完成动态更新。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要产业化。所有的技术不应该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应该更多地走向产业,让大家买得起,愿意买,用得好。
谢谢大家。
近 期 推 荐
赢创王旭谈动物营养:降低饲料粗蛋白2%,中国可减少1000万吨大豆粕消耗
亚太地区替代蛋白领域一年内融资高达2.3亿美元,达前三年总和的4.5倍
声明:本文来自35斗,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