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12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
12 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
1
场景
“场”是时间和空间概念,一个场就是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
“景”就是情景和互动。当用户停留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里,有情景和用户互动,能够触发用户情绪,激发用户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消费产品,而是在消费场景。
以吃饭为例。对付吃一口,还是摆好盘拍照晒朋友圈;是自己带便当,还是叫同事一起聚餐;是AA制还是跟用户吃饭……不同的场景下,消费行为都是不一样的。
场景是什么?外面要求快,朋友聚会要求热闹或者安静,恋人约会需要浪漫,请客户需要排场……
所以,真正的餐馆,经营的不是菜品,而是整体场景。
有一个点菜的心得,就是到便宜的饭店点最贵的菜,到贵的饭店点便宜的菜。
如果没有把消费的场景考虑进去,这个产品就是不合格的。
之前提到“点线面体”,新的场景就是一个新的体,比如碎片化的时间就是一个新场景。
移动互联网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场景,就是24小时在线。
原来不理解的时候,没认识到手机上网这件事有什么重要的。以前用户只有坐在电脑旁,才能连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出现了一种革命性的产品场景,就是随时在线,碎片化时间。
如果下一步再发展,就是摆脱手机限制的物联网,万物互联。
随着接入网络的物理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信息数字化之后,基础设施也会变得越来越智能。比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
2
场景要能触发情绪
完全一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场景下,销售情况就不一样。
梁宁讲了逻辑思维的案例,一个小时就卖了8000套,加价都买不到。但是抢购的人到淘宝上销售,即使降价也没人买。
为什么?因为场景不对。
在一个大家都抢购的场景中,决策盲从,大家一起疯抢;但是当把产品孤零零的摆在淘宝橱窗,就不会触发任何情绪,就没有共鸣,决策判断的环境变了,自然就不会成交。
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名创优品当年在选址的时候,有一个选择,一是在人流量密集的地铁口附近,一个是租金昂贵的商场内。
结果前者赔的很惨,后者虽然成本高但是效益非常好。
因为前者的场景是通勤时间,虽然人流量大,但是大家都是匆匆而过,都赶着上班;而后者来的用户就带着购物的目的,来就是为了买东西的。
所以,人流大不是流量大。
百度和腾讯的流量都很大,但是转化做卖货就不如阿里巴巴,阿里的天猫和淘宝就是消费场景。腾讯是游戏场景、休闲场景,所以通过腾讯平台的社交拼团玩法拼多多,就适合了新的场景,提出的新的解决方案。
所以,同样的产品,渠道不对,结果就不一样。
3
产品七问
第二模块讲完了,梁宁说你要规划一个产品,需要问自己七个问题:
第一,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第二,我在为谁解决这个问题?他得到即刻满足了吗?这是用户画像的问题。
第三,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第四,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是竞争分析的问题。
第五,我的竞争方案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你不要简单地看单点的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
第六,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这是场景问题。
第七,当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想到哪个名字呢?
我思考整理了一下,我认为可以简单归纳为:为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问题是否足够大,是否值得做,自己有没有胜算,是市场规模和战略判断的问题,是是否值得解决的问题。
从战略判断到战术选择,从点到面,知己知彼,了解对手、了解用户、了解自我,你了解的越充分,认识的越深刻,做出了的产品才能越贴近用户、满足用户需求。
反过来想,如果我们的产品用户不认可,是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场景不对,可能是痛点不痛、爽点不爽。
无论产品吹得再天花乱坠,用户感知不到,就是没价值。
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现在噪音太多,你让别人感知不到,根本没机会第二次再出现在用户面前。
没感知,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