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日思】外交才子乔冠华:天下文章李、杜、乔

1983年9月。

帝都医院的高级病房里,

古稀之年的老人笑着说:仲勋,谢谢你来看我,旁边的优雅女士问,你还想说什么?他说,不说了,什么也不说了。

入院有一段时间了,他还是难以置信,才70岁,怎么就会这么严重呢?我过年时候还和老友们和茅台酒呢,我还要出来工作呢。

恍惚中,他看到文曲星君缥缈而来,温和的说:乔冠华,跟我走吧……

12年前,11月某日,下午六点。

联合国庄严肃穆的发言席上。

一个神采奕奕、风度翩翩的中国人,在那里慷慨陈词。幽默辛辣的语言包裹着刺人的光芒,机敏睿智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辉,他侃侃而谈,犹如行云流水,一马平川;他一针见血,毫无惧色,犹如万马奔腾,天崩地裂……

场内代表、旁听席、记者席、观众席全部爆满,座无虚席。

掌声如潮,一浪高过一浪。

淋漓尽致显示了他作为中国杰出外交家的风采魅力,在各国外交界一时传为美谈。

美国代表蔫了,苏联代表耷了脑袋。

全胜、完胜。

成功了,他笑的那么放肆、那么毫无顾忌。

那一年,他58岁。

此后五年,他年年参加联合国大会,作为团长。

当我们那个年龄的时候,都等待退休了,当我们还在自己的小城市打拼的时候,他已经走出国门,在最牛叉的地方展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建国22年的风采。他,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看来,需要亮出他的身份了。

1913年,江苏盐城,东乔庄。

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天是否有异象,年代久远,不得而知。

爹地是个开明士绅,对他极宠爱。

宠爱而不溺爱,这就是父爱。

他幼年天资聪颖,有过目成诵之誉。

牛人就是牛人,他成绩优秀到什么程度呢,在初中、高中时几次跳级插班,人生就是跳跳跳,16岁高中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成为大学同届中最年幼的学生,用同学的话说,小屁孩一个。

乔同学从小就不一般哦,少年时代就有远大的抱负和人生志向。年少时曾口出惊人之语:“天下文章李、杜、乔”!这句话虽然言过其辞,但乔冠华自诩文章敢与千古诗人李白、杜甫相比,足见他少年时代的豪气!其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性格于此也可见一斑。

追求进步的孩子真是难得,不只是学业,大学期间,他还广泛涉猎各种进步书籍,要不,我们说,要追求进步呢,有道理。

1933年,他坐船渡海,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继续攻读哲学,并参加革命活动,由于他的进步活动为日本反动派所不容,不久被小日本驱逐出境。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1935年,乔冠华又远渡重洋,奔波万里,赴德国图宾根大学留学,一年多后,即在23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

【乔冠华与季羡林在德国】

德国哲学博大精深,晦涩艰深,能取得德国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在当时可说是凤毛麟角,乔冠华真可谓少年得志,在中国牛,外国照样牛,这就是他。

他以笔为剑,抗战爆发,他放弃国外生活,从香港到重庆,从《华商报》编委、《大众生活》编委到《新华日报》主编,他的一片片国际政论如狂风暴雨般杀向敌人,《历史的报复》、《报复的历史》、《斯大林的大手笔》、《站在胜利的门前》、《沉寂不是和平》、《时代终究是变了》都是他的锋芒毕露。

那时候的他,是武林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杀人于无形,乃是最高境界。

1964年12月26日晚,紫禁城灯火通明。

主席破例,为自己71寿辰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宴会。来帝都参加会议的江苏盐城籍代表、当时的上山下乡先进典型人物董加耕等当时的知名先进人物荣幸获邀,并与他老人家同桌。觥筹交错,举座尽欢。席间,主席搁下酒杯,笑吟吟地问董加耕:“你们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董不解其故,以为毛问的是盐城风情地理,答曰:“西门登赢桥,东门朝阳桥。”“不对,我说的是人,不是说桥。”主席摆摆手,朗声笑道。“盐城‘二乔’,一个是胡乔木,一个就是乔冠华!”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有与天下英雄孙策、周瑜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江南二乔”,她们是“风流姿色天下闻”;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也有“二乔”并世而出,不过,他们是“风流文采天下闻”。一位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担任主席秘书25年之久的胡乔木;另一位即是本文的主人公,乔冠华。

南北二乔是新闻文化界乃至中国政坛一对耀眼的双子星座,才华名望堪与伯仲。胡乔木原名胡鼎新,在清华园读的是历史系(乔冠华在哲学系),二乔那时便已熟识。

当乔冠华在香港新闻文化界大施拳脚的时候,胡乔木已在延安被广泛誉为 “党内一支笔”。两位都是大手笔,大秀才,南天北地遥相呼应,辉映媲美,一时传为佳话。他们相差一年来到这个世界,亦曾同顶一方盐城故土,共饮京杭运河之水;且是水木湛清华的校友,又都是才华横溢的书生秀才,学有根底,造诣博大精深,各有千秋,皆因烽火三月,各据天南地北,倒也相安无事。

麻烦出在1945年深秋国共重庆谈判之际。抗战胜利后,主席应蒋之邀,离延赴渝共商建国大计。彼时,胡早以“北乔”自况,并为各方认同,他到重庆之初便以“北乔”之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而乔冠华作为《新华日报》编委、国际述评专栏的负责人自然耳闻目睹。南北二乔谁也不肯放弃“乔木”一名的署名权,一场“舌战”无可避免地爆发。“南乔”乔冠华说:“我本来就姓乔,身高一米八三,就像一棵挺拔的乔木。”“北乔”胡乔木说:“我的名字本来就叫乔木,此名自然非我莫属。”一时互不相让,难分难解。

署名之争因重庆谈判的结束、主席离渝返延而暂告休战。

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夜,胡乔木随主席自平山西柏坡入京,身任新华社社长,稍后出任中宣部副部长。乔冠华也自港北上抵京,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旋即涉身外交界。合该是“冤家路窄”,新中国正式成立后,南北二乔竟走到了一起。乔冠华任新闻总署下属的国际新闻局(外文出版社的前身)局长。这新闻总署署长不是别人,就是胡乔木!“人名官司”就打到主席那儿。

主席不愧是判案的“大手笔”,一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样子。他不亲不疏,并不偏袒自己的大秘书,先问乔冠华:原来用何名字?乔答:冠华。主席即一语定乾坤,作出“终审判决”:这个名字甚好,以后你就叫乔冠华,仍然姓乔。主席转向胡乔木:你可复姓原姓,保留乔木一名,就叫胡乔木。两位意下如何?这真是一种极佳的平衡:南乔留姓,北乔留名,“利益均沾”,分而享之!妙极!乔冠华和胡乔木一听言之有理,况且又打了个“平手”,两人便双双接受了毛主席的“调停”。

主席对南北二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曾作打油诗云:“古有大小二乔,今有南北二乔。……”

后来,乔冠华成为了第四任外交部长,相当于古代的礼部尚书吧。

他的家庭也是传奇。

原配夫人是龚澎,是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燕京大学的女学霸,入党很早,给主席当翻译,与冠华结婚前,曾已婚,前夫牺牲后,断肠人遇到了心上人。

1943年深秋,龚澎和乔冠华在重庆结了婚,主席赞誉他俩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龚家庭背景深厚,父亲是革命者,与蒋同学,蒋在其去世时曾撰联"解环钩党留元气,树帜张军振义声"。周总理、董必武唁电致吊,李济深主持追悼会并题写了碑文。何其荣光。龚母徐文,懂英语,写一手好钢笔字,是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堂妹。龚的姐姐龚普生,是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司长,首任驻爱尔兰大使。龚的姐夫章汉夫,是共和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在加上夫君外交部长乔冠华,真配得上外交之家的美誉。

总理说:没有人能够代替她。

56岁,她芳华一生走完,留下一儿一女,留给冠华无尽悲伤。

第二任夫人,章含之。名士章士钊养女,北外才女,主席英文教师,出任女外交官、参与中美建交谈判,外交界五朵金花之一,译著长篇小说《寻欢作乐》([英]毛姆著),散文集《我与乔冠华》、《风雨情》、《我与父亲章士钊》、《那随风飘去的岁月》、《故乡行》、《谁说草木不通情》、《十年风雨情》、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等。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才女当之无愧。她和冠华相差22岁,也是忘年恋,还是上下级,冠华人生最后十年,她陪伴左右,爱笃情深。

继女是洪晃,章含之和前夫洪君彦的女儿,陈凯歌的前妻。

文曲星说,走吧,和我一起。乔冠华点点头,好。

三日飞行今始安,开怀畅饮过云南。

纵然一阵狂风起,死在中原也心甘。

梦里依稀翡翠冷,枫丹白露雪中看。

云下偶窥蒙白浪,天边隐约见天山。

滇池依旧映西山,千字长联绿竹间。

遍地山花诚可喜,旧游零落亦心酸。

来抱群山里,山中别有天。

虎狼迹不到,谈笑夜灯前。

巴黎依旧秋光好,旧客重来心境殊。

独立小园寒意重,无言还寝泪如珠。

长忆寒山寺,江枫映火明。

何时一杯酒,促膝话生平。

诗还在,人已逝。一代外交家,万古流芳名。

作者:乔殿利,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暖男,出身寒门,热爱生活,喜欢书法、电影影评、业余麦霸,一只思考的山羊,活在温暖的精神世界。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当代青年界》,获得过全国文学奖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