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老百姓常说“龙多四靠”,也是这个意思。一件事,交给一个人去办,办的好好的。让两个人一起办,可能就会办砸了。三个和尚的难题很多人认为这是管理问题,也许分工不当、也许是责任不清,等等。但我觉得,这背后还有人的问题,具体而言便是合作精神和能力的缺失。以色列年轻的历史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这部书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固然有很多因素,如智力上的优势、制造工具的能力、文字的发明等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类能够组织大规模且灵活的合作。正因为人类具备了这一能力,所以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多的其他动物,从而走上食物链的顶端;能够筑起拦河大坝,建造宫殿和城市,发展了贸易和商业,让文明之火熊熊燃烧。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合作是关键所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一份重要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份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文献提出两个重要概念,一是终身学习,二是教育的四大支柱。面向21世纪教育如何应对、走向何方,这份文献回答的便是这个问题。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1.学会求知,2.也会做事,3.学会共处,4.学会做人。学会共处的能力(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也就是在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现代社会既充满竞争,也离不开合作。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既要尊重多样化的现实,又要尊重价值观的平等,增进相互了解、理解和谅解,加强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面向新世纪,合作是一项重要能力。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崇尚竞争、充斥着选拔和淘汰的学校文化中,合作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仅仅是手段和工具。合作日益受到教育的青睐,“生命课堂”也提出建设有合作的课堂的主张。但“生命课堂”并不仅仅把合作视为教和学的手段,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教和学不是“生命课堂”的初心。“生命课堂”认为合作是可以也必须要作为教学目标而存在,合作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教学,更在于学会合作本身。“为了合作而合作”经常受到批评,但在“生命课堂”看来,这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值得提倡,就是要在合作中学习合作、学会与人相处。还有什么比合作更重要的能力吗?也许我们会给出很多答案。但若是深刻洞察当今世界的运作方式和发展趋势,从一个人在未来社会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则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合作即便不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必不可少的能力。不要等孩子走上社会需要合作或是因为不会合作而受挫后才学习合作,教育者有责任在课堂上让他们学会合作。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不仅合作学习而且学习合作?这是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指导手册和培训课程都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生命课堂”认为,合作既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天生都有合作的渴望和需求,从小便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许多合作的技能,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人合作包括自己。教师需要做的是从真实生活中提取相关的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而不是重新建立一套脱离实际生活的合作的机制。这样才合作既是学会了又有什么用呢,因为它根本无法迁移到真实的世界中。也正是这个原因,假合作、伪合作、浮于表面的合作、关系紧张的合作、使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合作,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本来爱合作、会合作的孩子,在课堂上反而不爱、不会合作了。三个和尚的难题怎么解决?和几位同行坐下来认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你会惊奇的发现合作的秘密藏在其中。我敢保证,如果你解决了三个和尚的难题,在课堂上让合作发生也不是什么难题了。三个和尚没水喝,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