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给教师的师德打分,一个似是而非的创意

 01 

近日,合肥市中小学师德考核评议系统正式上线。

这个暑假里,合肥的学生家长们,通过网上的《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家长测评表》,给老师的师德打分。

根据《师德考核办法》,合肥市的师德考评实行教师个人测评、学生测评、家长测评、学校测评四方评价机制,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凡是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将定为不合格,并将有一系列具体处理措施。

 02 

乍一看,这个办法真的相当不错。

老师是什么样,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生最清楚,让他们为教师的师德打分,似乎挺符合逻辑。

不过,这一规定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对教师身份的定位。

一般说来,被服务者可以给服务者打分,但被管理者不能给管理者打分,被执法者不能对执法者打分。

比如在服务行业,客户的满意度就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比如在政府的对外办事服务窗口,群众的评价也相当重要。

但违法摆摊的小贩不能给城管打分,在押的犯人不能给狱警打分,因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和矛盾冲突,打分难以客观。

 03 

而教师这一职业,则是兼具服务者、管理者甚至“执法者”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确实是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

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还要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责任,他们要维护课堂的秩序,要对不守纪律或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惩戒。

打分评价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事情,具有极强的个人感情色彩,很难想象,一个刚刚被老师批评了的学生会给老师打高分,一个孩子因违纪而被要求回家反省的家长会给老师打高分。

如果他们真的有对老师的评价权甚至教师前途的决定权,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很可能出现为了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一味讨好他们而放松管理要求的情况。

我们当然相信老师的素质,但个人利益相关,谁也不敢保证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04 

更重要的是,道德的评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很难用分数来量化。

古人说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教师作为“百年树人”的职业,一些作法很可能一时不为学生所理解。

比如在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老师,由于他对学生要求严格,态度严厉,学生在上学期间都“恨死他了”,但在学生们毕业之后才发现,原来老师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他们又觉得“爱死他了”。

如果半年一打分,这样的老师很可能会得低分,甚至因此而失去教职,那么也就不会再有后面学生的进步。

而且,自古有大德者都只在心里,不会主动表现。

我的邻居就是一位从教多年的老师,他一直在资助西部的一位贫困学生。

当我偶然得知想告诉学校领导时,却被他阻止了。

他说,资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取得荣誉,更不想因为宣扬自己而把受助的孩子公之于众。

其实很多老师在工作中都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付出,这是教师这一高尚职业的责任感使然,而不是出于任何功利性目的。

如果把师德用分数量化,很可能出现做善做表面文章的“假雷锋”淘汰“真雷锋”、“伪君子”淘汰“真君子”的现象。

 05 

为人师表德为先,这自然是没错的。

对于道德品质低下的教师,我们也理应将其清除出教师队伍。

不过,师德不像教学工作量一样能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让任何人为别人的道德打分都是不客观的。

判断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应该以行为结果论,而不应该以打分论,更不应该以学生的主观感受论。

靠学生和家长的打分给教师的师德分出三六九等,有人为制造矛盾的嫌疑。

只会让老师在管理学生时更加畏首畏尾,最终不利于学生的教育。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自媒体平台作者,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