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5.36【2017-9-1】
#每日学论语#15.36
【原文】 子曰:“当(dānɡ)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谦让。”
【微言微感】
何必假客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在真理面前,在法律面前,在仁德面前,即使是和老师一起竞争,也不要顾忌太多,放手去做就是了,何必遮遮掩掩,认准了,当仁不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要进步,何必虚伪?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推陈出新后来居上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辈拍到沙滩上,虽然是玩笑话,但是也不无道理。
只要为了仁义的推广,为了大家更加美好,竞争又何妨,君子之争,重在坦荡,重在诚信,重在彼此尊重。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优秀的老师,最幸福的事情,是培养出连自己都崇拜的徒弟。被自己培养的徒弟战胜,徒弟成就超过自己,这分明是为人师者莫大的荣耀。
孔子喜欢颜回、子贡、曾点、子路等弟子,甚于喜欢自己的儿子孔鲤。孔子是对颜回的偏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他甚至说出了如果颜回需要管家,他愿意给弟子去做管家的玩笑话。
一个伟大的师傅,对自己心爱的弟子,往往爱到“带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生虐我千千万,我待学生如初恋地步。
同样,一个爱老师的学生,对他最大的尊敬,就是把老师的学说发扬光大。别让老师的心血付之东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与他的老师柏拉图发生了相左的意见,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是这种态度,才让柏拉图不仅继承了老师的衣钵,还进一步发扬光大。如果亚里士多德坚持“两个凡是”,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柏拉图说不定会气得从坟墓跳出来教训弟子的迂腐。
儒学发展了后来,很多时候,完全歪曲孔子的本意。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口味,后来的“小人儒”,有意无意在篡改孔子的本意。一些儒家思想的好东西被尘封,弃之不用,一些假道学的东西,沉渣泛起,危害社会。似乎一提到封建思想,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三纲五常”,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师道尊严言听计从,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些闪光的儒家经典呢?那些富有温度的,饱有人情味的灵动的,鲜活的孔子儒学呢?
孔子出于对卫灵公厚爱的一种尊重,不好意思违背卫灵公宠妃南子的好奇意愿,硬着头皮去拜见君夫人。这就是著名的“子见南子”。
孔子刚从王宫回来,子路黑着脸子就闯进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冲着恩师就嚷嚷。她为什么召见你?那么一个淫荡的女人,咱为什么非要和她扯在一起?
孔子马上激动起来,脸红脖子粗发誓赌咒:“天丧予,天丧予!我们要有什么说不清楚,老天爷惩罚我,天打五雷轰!”
从这里,我们看出:孔子师徒,亦师亦友,坦坦荡荡真性情,彼此之间肝胆相照,互为诤友。
从孔子这句“当仁不让于师”中,我读到了遇到危难险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儒家豪迈;读到了坚持真理,敢于杀身成仁的儒家的义薄云天;读到了平等宽容,自由和谐的儒家学术氛围。
何必唯唯诺诺?何必口不应心?认准的路,坚定不移走下去;决定的事,毫不犹豫干下去。仁义在心,无私无畏。道义在肩,勇往直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没有成功是别人送过来的,每一次奋力一搏挣破束缚,都是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