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6.3【2017-9-10】
#每日学论语#16.3
【原文】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fú)三桓之子孙微矣。”
【译文】
孔子说:“鲁君失去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已经五代了啊,政权落于大夫之手已经四代了,所以鲁桓公的那些子孙现在已经衰败微弱了。”
【微言微感】
你方作罢我登场。
历史,就像江湖擂台。为了天下第一的名号,各方英雄好汉从四面八方冒出来,一个个跳上台来,打倒别人,然后被别人打倒。
谁最先被逼哭?谁能笑到最好?这实在很不好说。
鲁国有三桓:仲孙氏、季孙氏、孟孙氏。
鲁文公一死,仲孙氏东门遂率先登台。他使人杀了鲁文公的嫡长子恶(wù),而立文公之庶子倭(wō)为君,即鲁宣公。东门遂因此掌握了鲁国的政权。自宣公起,历经成公、襄公、昭公到当时的定公止,共是五代。
不过,鲁宣公死后,季文子驱逐东门遂,为正卿,掌握了鲁国政权。自季文子起,历经武子、平子、到当时的桓子,共四代。
等到了鲁定公时,季氏家臣阳虎夺桓子家权,进而执掌鲁国国政,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三桓势力一度衰弱。
打人和被人打,杀人和被人杀,只要冲进政治漩涡,就难免这个宿命。
搞得好的,失去权力,怅然归隐,郁郁而终,但是没有连累家人。一不小心,仇家纷纷举刀杀来,全家老少,灭门之灾,也不算少。
《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时发生在晋国的事情: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诬陷,全家 300余口被杀,只有一个不到半岁的婴儿为门客程婴救出,即赵氏孤儿。为了救护孤儿,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等人献出了生命。最后程婴用自己的儿子作替换,保全了赵氏孤儿。20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赵家冤案始末绘成图卷,对他讲说了往事,赵氏孤儿遂决意擒杀屠岸贾报仇,最后晋悼公处死屠岸贾、为赵家雪冤。
赵盾也好,屠岸贾也好,都曾经权倾朝野,但是结果呢?杀人和被杀的宿命,实在难以逃脱。
拳击场何曾有过永远不败的拳手?打倒别人那一天,就开始想着怎样不死得太难看。但是,宿命难逃。老拳王终将被新拳王代替。
只要站在擂台,从容走下去的就少之又少。所以,聪明的人一心想着如何走上擂台,智慧的人想着如何全身而退。
一家著名的公司,要高薪给老总招一个司机。要最机灵的,技术最好的,最忠诚的,总之,应者如云,中者只有一个。经过长时间层层考核,层层筛选,最后三人进入决赛。
题目很简单:开车过悬崖,看谁的技术最好。
第二人说,离悬崖30厘米,我还可以从容淡定,又快又稳通过。
第二个人说,离悬崖15厘米,我还可以冷静开车,稳稳当当开过去。
第三个人说,我嘛,不允许自己把车开到那么危险地方去,远离悬崖才是我的最重要的驾驶原则。
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远离悬崖的司机留下了。不玩火,玩火者自焚。
孔子一直在强调的,就是尊卑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下最智慧,最安全的立身之本就是忠君,不越权,不越礼,一心一意维护君王,帮着君王把事情办好,让君王贴心、省心、安心、放心。
所谓功高震主,就是臣下锋芒太露,不懂进退。其实不是功高震主,而是野心外露,心怀不轨,让君王感觉到了威胁。
当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忠于一个人的年代已经过去。威胁社会稳定的,是法治,是契约,是公德,是互相制衡。在这样的社会,虽然一直在强调平等自由,强调民主和科学,但是强调中央集权,强调民主集中,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八百和尚乱当家,肯定是要乱套的。决策前的充分调研,深入论证,严格民主流程,避免没有监督的绝对权力过于膨胀,但是到了决断时候,还是要权利和义务统一,谁负责,谁选择,家有千口,主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