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2.21【2017-5-10】

#每日学论语#12.21

【原文】

樊迟从于舞雩(yù)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

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

樊迟跟从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问道:“我能大胆请教怎样提高道德、去除恶念、辨清迷惑吗?”

孔子说:“你问得好啊!先做事,后计功,不就可以提高道德了吗?多检讨、克服自己的错误,不盯着别人的错误不断攻击,不就可以去除自己的恶念了吗?不为一时的愤怒,忘掉了自身安危,甚至连累到自己的亲人,这不是不能辨清迷惑吗?

【微言微感】

崇德,修慝,辨惑。

用扩句法,可以理解为:让道德提高,让恶念隐匿,让迷惑明晰。

如何提高道德?

孔子说,先事后得。

我想到了两次买东西的经历。一次在在寺坡逛街,看见一个地摊货,猛看很不错,细看不咋样,端详了许久,决定放弃。

卖东西的妇女马上变了脸色:”不买你瞎翻个啥?“

我赶紧道歉,溜之大吉,从此再也不在她那里看东西。

有一次去新疆葡萄沟,到了老乡家里参观,人家请吃瓜,请喝茶,还乐乐呵呵给我们表扬节目,邀请我们一起载歌载舞。末了请我们参观他家葡萄园。

同行的有人买一些葡萄干,也有人不想买,但是非常难得的是,你买或者不买,人家都热情周到,给你家人的感觉。

所以,今天一提到先事后得,我马上想到了那热情好客,大气厚道的葡萄沟老乡。

做人做事,想要开开心心,大气豁达很重要,不斤斤计较很重要。我只做好我该做好的和能做好的,至于报酬和收益,好品质自然有好收益。你全身心对别人好,一般情况下别人也会对你好,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忘恩负义的是他不是你,该被唾弃的是他不是你,呵呵一笑了之,不是一路人,以后不在一起走不就是了,我们又损失多少?

这个世界永远是守恒的,这里吃亏,那里补偿;这里沾光,可能另一个方面又找回去了。一个人总是沾光,从不吃亏,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躲着他走。

吃亏是福。舍就是得。先事后得,坦坦荡荡。

关于”修慝“,让恶念从我这里消失,这是一种修为。

人的烦恼,往往是用过去的错误惩罚现在的我,或者是用别人的过凡惩罚自己。

基督徒的忏悔,通过诉说认错,自我批判,实现了自我救赎,所以能够轻轻松松生活。

俗人的烦恼,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松手,得理不饶人,哪怕自己手勒得生疼,也要坚持耗着。

修慝不是压抑,而是消解。如果自己不能看明白真相,不能想明白道理,一味隐忍,自我贬损,讨好别人,这种做法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你压抑了多少情绪,将来就会爆发多少愤怒。对你的身体,对朋友关系,都是埋下一个定时炸弹。

”辨惑“的意思是不要冲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情绪控制,盲目的决断,往往是不周到的。冲动是魔鬼。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过后是要后悔的。

愤怒的时候,想想自身的使命,想想自己的家人,不要意气用事,不要不管不问。

人这一辈子,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崇德“,让自己有修养;”修慝“,让自己有涵养;”辨惑“让自己有修养。

我们明白了一切烦恼的真相,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守得住,幸福就会洋洋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