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13【2016-7-21】

#每日学论语#1.13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yuǎn)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与他人达成的信约,符合了义,承许的诺言才有可能兑现。对别人尊重恭敬,符合了礼,才有可能避免遭受羞辱。婚姻门当户对足可亲近,也可以视作自己的同宗了。”

【微言微感】

“信用”和“贡敬”,都是我们要遵循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信”字,从字形上分析,左边“人”右边“言”,表示人要说到做到,无信不立。说到做不到,满嘴跑火车,谁都不敢相信,那就大大不妙了。

去银行贷款,人家一查诚信记录,“黑名单”上赫然有名,怎么可能贷款给你?去单位应聘,人家一打听,光说不做,言行不一,后果可想而知。信誉危机的人,坐高铁都买不到票,而且今后会越来越严格,以至于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寸步难行。

谦虚是一种美德,恭敬是一种涵养。

“恭”字,从字形上看,上边是“共”,表示与人交往存大同存小异,要维护双方共同利益。下边是“小”多一点,表示自己小一点,利益多给别人一些,面子多给别人一些,自己谦卑一些。很多时候,人与人的矛盾和冲突,根源就是缺乏的必要互相尊重。都把自己看得太牛,把别人太不当回事,缺乏恭敬和谦虚,矛盾和冲突就会因为态度而发生。

但是,有子强调的,不是“信”和“恭”,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义”的“信”,往往变成了迂腐,甚至是“执迷不悟”“死不改悔”;没有“礼”的“恭”,往往变成低三下四,唯唯诺诺。

庄子在《庄子·盗跖》中,曾经讲过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意思是说,春秋时,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和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一见钟情。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怎么办?两个人一合计:私奔。

人约黄昏后,城外木桥边,不见不散。

那一天,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突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山洪暴发,一会儿就要淹没桥面。

独自逃命?还是信守诺言?

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誓言,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

姑娘因为机密泄露,被困在家里,好不容易逃出家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只有报柱而死的尾生。姑娘悲恸欲绝,于是投江殉情。

这是一段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一度被贴上忠贞不渝的标签,是“信”的楷模,而我读到的,却是迂腐。在岸上等不可以吗?为什么一定要抱柱而死呢?

“义”的繁体字是“義”,上边的“羊”,是祭祀的用品,表示的是美好的,公正的,符合神的意愿的。下边的“我”表示的是“戈”,是仪仗,是维护的权柄。也就是说,“義”(义),一定是捍卫的公义,正义和美好。

给敌人讲信用,透露自己人信息,叫做出卖革命同志;给小偷讲信用,告诉人家财产的机密,叫做愚不可及。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处于公义的“信”,符合律法的信,为了正义的信,才是我们需要兑现的,才应该说到做到,才需要“言必信,行必果”。

“礼”是一种公认的规则。过去的祭祀用“礼”的繁体字是“禮”,祭祀的用品,是表达对神灵的虔诚,自然是非常讲究的,马虎不得。演变一下,礼就成了公认的规矩。“贡而无礼则劳。”谦虚过分,逢人磕头,唯唯诺诺,低三下四,不仅不能被尊重,反倒还会惹人烦。

也就是说:一切的一切,都必须真实、现实,符合当下道义礼法。合乎道的信,一定要言出必行;不符合礼法,你再对其讲信,替其隐瞒真相,助其躲避担当,那就是法不容情。对人恭敬,但是词不达意,不遵礼法,不知进退,就会事与愿违,招人嫌弃的。一个醉鬼奔过来,搂着你的脖子表示敬仰,满嘴烟味,满口谄媚之词,你会感觉舒服吗?

关于“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历来众说纷纭。

有的说是“婚姻门当户对足可亲近,也可以视作自己的同宗了。”

有的说是“遇有所因依时,必先择其可亲者,亦可依若宗主了。”

有的说是“据此行事能使亲人和睦,也就值得效法。”

还有一种解释说是“因循前人做法,还能不断创新,也可以很好传承。”

……

我的理解是:做到“信”和“恭”,还能守住“义”和“礼”,也就可以效法了。“失其亲”,信而不义,恭而无礼,如尾生抱柱,如汉奸卖国贼,则不值得效仿。

(0)

相关推荐

  • 李说我听:我们很追求“尾生之信”的人格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庄子曾经用简短的话语讲述过尾生的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桥)柱而死." 意思是,春秋时期有一位叫尾生的男子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 ...

  • 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四七)“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闪耀着孔子实践上的光辉(3)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孔子处世方法(三):"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闪耀着孔子实践上的光辉 (一) "义之于比"这一大原则,孔子在教 ...

  • 论语:信近于义(1—13)

    <庄子∙盗跖>篇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男子尾生与他心爱的姑娘相约在桥下相会,姑娘迟迟未到,而天突降大雨致河水猛涨,尾生一直在桥下痴痴等待,信守诺言不肯离去,终于河水漫过头顶 ...

  • 《龙文鞭影》卷四 十四 盐 尾生岂信 仲子非廉

    尾生岂信 仲子非廉 [拼音]:Wěi shēng qǐ xìn  Zhòng zǐ fēi lián [人物故事]: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青年人名叫尾生.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在乡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13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十三 有子曰(1):"信近于义(2),言可复也(3).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4),亦可宗也(5)."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 ...

  • 论语日课378:礼法分开,必然出问题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14.41) 居上位者如以礼行事,百姓就容易役使.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日课059:别太不把别 ...

  • 素说《论语》:卫灵公篇(十七)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17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释     解 老师说:"一位君子能够以道义作为自己行政的本质, ...

  • 【论语】为政23:礼法的遗传密码

    <论语·为政>第23章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第2 ...

  • #每日学论语#12.13【2017-5-2】

    #每日学论语#12.13 [原文] 子曰:"听讼(sòng)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 ...

  • #每日学论语#14.13【2017-6-25】

    #每日学论语#14.13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 ...

  • #每日学论语#15.13【2017-8-9】

    #每日学论语#15.13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hào)德如好(hào)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来不曾见过喜爱美德像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

  • #每日学论语#6.13【2017-9-20】

    #每日学论语#6.13 [原文] 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 ...

  • #每日学论语#16.13【2017-9-21】

    #每日学论语#16.13 [原文] 邦君之妻(qī),君称之曰"夫(fū,下同)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 ...

  • #每日学论语#19.13【2017-11-10】

    #每日学论语#19.13 [原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

  • #每日学论语#2.13【2016-8-6】

    #每日学论语#2.13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告诉他说:"先做出来,然后再做说出来." [微言微 ...

  • #每日学论语#3.13【2016-8-29】

    #每日学论语#3.13[2016-8-29] [原文tuó问曰:"与其媚(mèi)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王孙 ...

  • ​ #每日学论语#3.13【2016-8-29】

    #每日学论语#3.14[2016-8-30]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借鉴了夏商两代,多么繁盛丰富啊,周的典章制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