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价值的栖身之地
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之后,便具有了第三种价值——教育性价值,也就是知识的生命价值,它栖身于何处呢?
一样东西的价值通常情况下是由其本质属性所决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其价值便已确定,只不过因为条件和机遇的原因其价值未能充分体现而已。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表达的便是这个意思——不管它藏在深山里还是埋在泥沼中,总之它是一块金子,只要条件成熟或是有适当机遇,它便能够展现其应有的价值。知识的教育性价值是否也是等待发光的金子?
2016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该奖项,以表彰他在自噬体基因机理方面的研究。人们知道自噬机制的存在已经50年,但是它在生理学和医学中的核心重要性只有在大隅良典20世纪90年代开拓性的研究之后才被人们广泛意识到。因为这些重要发现,他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机制被发现后就成为人类知识宝库的一员,它静静的等待人们的开掘,以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自噬机制这一知识能否进入中小学课堂呢?仅以知识而论,或是仅以知识的学术性价值和实用性价值而论,它恐怕并不适合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但众多教师都选择在第一时间把它带进课堂,不仅科学学科的教师,语文学科、历史学科等人文学科的教师也跟学生津津乐道于此。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教育性价值便显露头角。
有些教师把它作为新闻逸事向学生讲述,而有些教师却把它作为激励学生努力或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还有些教师把它设计成一个需要学生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任务。它的教育性价值因为互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这至少说明,知识的教育性价值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存在于互动过程之中,是一种过程性存在。这里所说的互动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师生与知识间的互动,还有更大范围的互动,知识的生命价值便以动态的方式过程性的栖身于互动之中。
知识的生命价值不是等待发光的金子,它是一座等待开采的金矿。
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历来被教师所推崇,而这里的“活”大致是“灵活”之意。不再机械的记忆知识,也不再僵化的运用知识,这固然是知识教学的进步,但也并未完全挣脱知识教学的桎梏。活学活用——灵活的学习和运用知识——其核心依然是知识。我从来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但必须要清楚的一点是,知识一旦进入中小学课堂,就不仅仅是知识的存在,而且是教育的存在,知识之于人的意义——其教育性价值一点不逊于其本身的价值——学术性价值和实用性价值。因此,对“活学活用”之“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灵活”,要赋予其生命的内涵,作为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孩子生命的成长和发育之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加以研究:诗书如何转化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吗?饱读诗书的人一定“气自华”吗?如果“诗书”与“气自华”之间是必然的因果关系,那么数量众多的“高学历犯罪”和“高智商犯罪”又作何解释?他们确实饱读诗书,但逐渐演变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气自华”的外表下掩藏着的是虚伪和贪婪。他们精熟知识的学术性价值,深得知识的实用性价值之妙,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精英之列,欲望之门由此打开,知识成为他们攫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在学习期间他们能够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所以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在社会生活中他们能够做到对知识的“活用”,所以取得较高社会地位。而“活学活用”最终导致他们人生价值的毁灭,这难道是知识之罪吗?
知识的教育性价值,或是说知识的生命价值,有意无意间被忽视,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为什么教”的问题长期被淡化,导致知识教学在“唯知识”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但知识不是唯一,也不是核心,我想这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原则。学段越低、孩子的年龄越小,越应该重视知识的教育性价值。
20以内整数的四则运算作为数学知识,其学术性价值和实用性价值的实现,基本上不用教师费心的“教”,真正需要教师用心的其实是这些知识的教育性价值的实现。孩子如果因为这些知识的学习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得到提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乐趣,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融入团队的意识得到增强,所有这些哪一样不比熟练掌握20以内整数的四则运算重要呢?
知识的学术性价值和实用性价值是通过知识的结果来呈现的。专注于此的教学必然会把注意力集中于结论的获得。例如前文提到的用几何证明的方式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个案例,师生花费很大的精力为的就是证明这个结论,教师认为自己带领学生得出结论就是完成了任务,学生认为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也是完成了任务,所以说最终取得的胜利是知识的胜利,是这条定理的胜利,而不是学习的胜利,甚至不是学生的胜利。
探究知识的过程可不可以独立于知识的结果而成为教学目标呢?即使没有得出结论,或是得出错误的结论,教育就没有发生吗?我认为,让孩子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其教育价值一点不小于让孩子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让孩子独立探究我们要承担的风险是探究不出来怎么办。课堂上我经常观察到这种情况,教师比学生还要着急,经教师巧妙的指点,孩子们很快找到探究的捷径,与此同时他们也明白一个道理:教师想要的其实是结果,是知识本身。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等待”,在这充满温情的表述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等什么?——是等待结果的出现,还是等待过程的发生?
如果说知识的学术性价值和实用性价值通过知识的结论呈现,那么知识的教育性价值通常栖身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过程,哪怕是没有结论或是错误结论的过程,都可以独立作为教学目标的理由也在于此。当教师把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鼓励同样投向过程的时候,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性劳动得到尊重,他们才真正能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知识的生命价值也因此得到实现。
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如今他已经是一名大学生,这件事发生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儿子答错了一道他能够答对的数学题,却不是因为粗心的缘故。题目的大致意思是: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分为两种,一种是团体票,票价便宜一些,但有人数限制,必须超过50人才可以购买团体票;另一种是个人票,票价贵一些。学生有45人,算上2名带队教师,共计47人。问题是怎么买票更加合算?标准答案毫无疑问是购买团体票,但儿子给出的方案是购买个人票。我问儿子难道真的不知道怎么买票合算吗?儿子说不是,他能够计算出团体票和个人票的钱数,也能够通过比较大小而判断哪种方式更加合算。我又问他,那你为啥选择不合算的呢?儿子告诉我,买团体票合算但不合理,因为不够50人,不够50人不得买团体票。我哑口无言。在这个真实的事件中,知识的学术性价值、实用性价值与知识的教育性价值发生冲突。知识既可以是人们解决难题的工具,也可以是人们弄虚作假的武器,我们将何去何从?——我们要的是价钱的合算还是规则的合理?
如果我们不关注知识的教育性价值,不关心知识的生命价值,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它们将变成一匹匹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的践踏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最终我们将收获到什么呢?
与一位美国同行一起观摩一节英语课,学习内容是餐厅对话。在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和训练的是语音、语调和语言,也包括一些就餐的礼仪和习惯,这一点得到美国同行的高度赞扬,但她也表示了一点遗憾,她说:为什么不强调微笑呢,微笑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最美最好的语言。
有知识而无素养,恐怕是忽视知识的教育性价值的结果。“生命课堂”提出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表达了素养取向的教育追求。知识的生命价值是一座巨大的金矿,等待我们去挖掘开采,为了一块金子而放弃整座金矿,将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