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解』王好古评议通圣散

  金元医家传承和发扬“易水学派”学说的王好古,对刘河间有公允而较高的评价:“刘氏用药,务在推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医而不知此,是无术也。”(见《此事难知》)按理说,王好古是熟悉河间学说的,也应当熟悉防风通圣散方。但在王好古所著书籍中,并未引用防风通圣散方,只是在《医垒元戎》中有“海藏通圣散评议”一文。尽管文中似乎并非专指防风通圣散一方,但对于防风通圣散一方的认识,颇有助益,今录之于下:

  “通圣散治杂病最佳,治伤寒、伤风有失,其故何也?防风、麻黄、葱、豉,汗也;大黄、芒硝,下也;栀子、滑石,利小便也。经云: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故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仲景云:当汗而反下者逆也,当下而反汗者亦逆也。又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乃亡。既有汗药而复有下药,发表攻里合而并进,有失古人用药之本意……在太定间,此药盛行于世而多效,何哉?当时虽市井之徒,口腹备,衣著全,心志乐,而形不苦,虽然用凉亦多效而少失。如今之时,乃变乱之余,齏盐糟糠有所不充,加以天地肃杀之运五十余年,敢用凉药如平康之世耶?故多失而少效。”

  “有如仲景用桂枝当汉之末也,韩袛和解桂枝当宋之隆也,其时世之异,不可不知也。兼药犯三禁:伤风不宜汗而汗之,一也;伤寒不宜下而下之,二也;小便不宜重利而利之,三也……”

  把治杂病与治伤寒、伤风区别对待,这是王好古的过人之处。治伤寒、伤风需分表里先后,需要汗、下适宜。防风通圣散发表攻里,先后不别,主次不分,故不足取。而防风通圣散治疗杂病,重在畅通表里气血,无需分表里先后,故“治杂病最佳”。

  也许王好古如此评议并非完全恰当,防风通圣散用于外感病表里同病者,确有良效。但,临床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医者只有分清表里先后,才有可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类似于防风通圣散这样的复方治疗外感病,并且必须做到依据表里先后进行对证加减。倘执复方不明加减,往往成事少而败事多。

  事实上,王好古应该是非常不欣赏防风通圣散、双解散这类处方的。因为易水学派特别注重对临床药物学的研究、对脏腑经络的研究,处方用药特别讲究,处方中对药物的取舍、剂量的增减是极其审慎的。这一点,河间学派实在是望尘莫及。

  至于文中提到天地之运气、社会环境之变更,这对医者用方的影响确实很大。但具体到临床中,据证用方是始终不变的总则。

  读易水学派另一大家罗天益的《卫生宝鉴》,见罗天益也有类似论述,录之供参考:

  “近世用双解散,治风寒暑湿,饥饱劳逸,殆无此理。且如风邪伤卫,必自汗而恶风;寒邪伤荣,必无汗而恶寒。又云:伤寒伤风,其证不同。中暑自汗,必身热而气虚;中湿自汗,必体疼而沉重。且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一往一来,未有齐至者也。饥则损气,饱则伤胃,劳则气耗,逸则气滞。其证不同,治法亦异。盖劳者温之,损者补之,逸者行之,内伤者消导之。今内外八邪,一方治之,有此理乎?《内经》云: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故仲景云:且除其表,又攻其里,言仍似是,其理实违。其是之谓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古今医案按(三)

    伤风 江少微治黄三辅.年逾四旬.醉饮青楼.夜卧当风.患头痛发热.自汗盗汗.饮食不进医治十余日罔效.诊得六脉浮洪.重按豁然.此饮酒当风.名曰漏风.投以白术.泽泻. 酒煎服而热退.汗仍不止.心口如水.此思 ...

  • 读方与用方(89)王好古评议通圣散

    王好古评议通圣散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金元医家传承和发扬"易水学派"学说的王好古,对刘河间有公允而较高的评价:"刘氏用药,务在推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 ...

  • 『古方新解』《内经》论五脏之通运

    在运用<内经>藏象理论诊治疾病时,要把五脏作为纲,其通运之象作为目,纲举则目张.临床中要把握好五脏与自然界五运六气之关系,把握好人体脏腑与各组织器官的内在联系,才能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

  • 『古方新解』半夏秫米汤功在调和与通利

    半夏秫米汤原名半夏汤,出于<灵枢·邪客>,是历代医家治疗不寐的一首重要方剂.这里,浅谈笔者的学习体会. 半夏.秫米名实考及本方主药 据经文,本方由治半夏.秫米组成,似乎已无研究之必要.但是 ...

  • 『古方新解』陈潮祖详解真武汤

    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著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中医治法与方剂>刊印90余万册,该书问世后迅速被日本.韩国翻译出版,流传海外,陈老在著作 ...

  • 『古方新解』芍药汤解析

    笔者去年曾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行气调血芍药汤"(见2018年6月20日学术版)的短文,对比了芍药汤与葛根芩连汤,并分析了芍药汤行气调血治疗湿热兼气滞血瘀 ...

  • 『古方新解』参苓白术散可治疗多种疾病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组成:莲子肉去皮一斤(500克),薏苡仁一斤(500克),缩砂仁一斤(500克),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500克),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75 ...

  • 『古方新解』茯苓四逆汤——仲景时代的“破格救心汤”

    <伤寒论>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 ...

  • 『古方新解』再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 ...

  • 『古方新解』柴胡剂的衍变过程

    柴胡,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之功,而本品更长于疏解半里半表之邪,故张仲景视柴胡为治疗少阳证之要药.他在<伤寒论>一书中,用此品先后制方数首(共制方八首),开柴胡剂之先河.小柴胡汤可推许为柴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