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棠溪杯”有奖征文白桦作品
剑 魂
白桦(河南)
他佇立在棠溪宝剑冶炼城遗址石碑前,微风吹动着满头银丝,象一座剑锋插入大地的雕塑。身后伏牛山脉延绵伸展,跑马岭、蜘蛛峰、棠溪湖,山水环绕,蕴含天地灵气。满山翠绿棠梨树挂满成熟的果子,面前棠溪湖水依然象千年前那样,奔放着,流淌着,诉说着别样的辉徨。
2700多年前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中原大地战火不断,精锐的刀枪剑戟,决定了战争的胜败。棠溪湖特殊的水质,招引大量工匠在这里建冶铁炉,锻造宝剑,繁荣出棠溪城这块冶铁铸剑圣地。震耳的锤声,弹奏着历史的音符。“春秋归楚,战国属韩。““韩之剑戟,出于棠溪。”“天下之剑韩为众。" 十里棠溪十里城,耳旁响着工匠的号子:“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酒幡掩翠柳,铁歌秦更天。"历史的风情画卷,展现熊熊燃烧的铁炉旁,工匠们手抡大锤,挥汗如雨,锻造出一把把名冠中华九大名剑之首的棠溪宝剑。
他伸出骨节突出,棠溪宝剑一样坚实的手掌,温情地抚摸着石碑。盛极而衰的历史故事,铭记在石碑的字里行间。公元817年冬天,在削潘的战乱年代,唐宪宗挥舞着削铁如泥的龙泉宝剑,指挥着千军万马,席卷叛军占领的棠溪冶铁城,金戈铁马,狼烟滚滚,城堡夷为平地,工匠被屠戮。冶铁铸剑工艺绝技伴随着尸横遍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棠溪冶炼文化走向衰亡。历经千年风霜雪雨,留给我们的只有残存的遗骸,璀璨夺目的名剑,早己埋藏地下。
一声炸雷隆隆地滚响耳边,振奋起他心中的豪气。时间的步伐进入20世纪30年代,一位毕业于北洋大学堂的高材生,怀抱着振兴中华,复兴民族的志愿,回到人杰地灵的西平老家,创办了第一座中原铁工厂。寻梦的信念,鼓动着他挖掘棠溪宝剑生产绝技的力量。多少个日日夜夜,一个又一个清晨,剑厂又响起叮咚、叮咚敲打声,铸剑的传承始终在他和儿子手中延续。
他拜师求艺,苦练打铁技艺。他要把自已打造成一个真正的铸剑师。
熊熊的炉火炙烤着面庞,滴滴汗水融化在彤红的剑身上,他高举铁锤,千锤百炼,锻造心中的理想。上千次……上万次反复敲打,百炼成铁,千炼成钢,每个步骤透露着他一丝不苟工匠精神的神圣。
他寻觅民间铸剑秘方,一次次地调制铜、铁、锡的配比,一次又一次调试着淬火的秘方水质,温度……千百次的失败,鼓动他千百次成功的愿望。
1949年10月1日前夜,外边烟花阵阵,炉旁锤声叮咚,他心里捉摸着要献给祖国第一个国庆节日一份大礼。这时,头顶一声炸雷,淬火缸的宝剑弹出水面,他以铸剑师独具的眼光,欣赏着融合了强、韧、硬、弹为一体的天下棠溪名剑显著特点的宝剑,斩金削铁不卷刃,弯曲180度不变形,失传千年的冶炼铸剑绝技再现人间。
棠溪湖边恣意地生长着棠梨树,它是棠溪的魂。山间的弯曲的小路上移动着他的身影,他寻找着木质坚实,纹理细腻,制作剑柄剑鞘的上佳材料。在他手里中华文化艺术的灵魂,注入了棠溪宝剑的剑身、剑柄、剑鞘的铸造中。
“棠溪宝剑",展现了坚韧不屈的中华民族文化!
″千年龙剑",体现了浓郁豪放的中华龙文化。
“中华第一剑",再现战国时期古剑文化。
棠溪宝剑60多项大奖,雪片一样飞来。他站在领奖台上,脸上绽现无尽的自豪。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大型回归剑送抵香港。
1999年澳门回归,大型回归宝剑送抵澳门。
2001年"中华第一剑"横空出世,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夜色象一张大网,覆盖山峰、湖面,他雕塑般的剑身拔地跃起,凌空虚步,几个纵身就消失在空中。再出现时,手中满是星星,他一颗颗镶嵌在这座棠溪冶炉城的上方,组成一把棠溪宝剑,在天空中熠熠生辉,闪烁着剑魂的光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据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座,他就是那七星剑座。
【作者简介】白桦,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建设银行工作,河南大学硕士毕业,自由撰稿人,出版6本书籍,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通讯、小说、散文、论文等100余篇,获20余篇科研论文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