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厉烨:因“元”际会
|编者按|
伏暑的热浪尚未散去,空空的行囊还未整装,又一群新燕已经满怀期待与向往,畅想起一塔湖图的金秋风貌。回首来路,父母的陪伴点亮伏案夜读的课桌,师友的鼓励温暖风雨兼程的旅途;展望未来,希望与梦想的彼岸已近在咫尺,新的青春之歌即将唱响在九月燕园。聆听未名新语,书写你的北大故事,记录你的圆梦之旅!
个人简介
学生姓名:厉烨
毕业中学: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每个小孩子都曾经对着家长豪气万丈地宣告过:“以后要上北大清华!”于我,懵懵懂懂间看过了两所顶尖大学的照片,对氤氲着古典气息的北大有着莫名的亲近感。走进雕梁画栋的校门,看着未名湖中凫水的小鸭、路过学生们闪亮出的光泽,六岁的孩子种下了一往无前的勇气。于是那个从小学开始就喊着要上北大的小女孩,就这么恍惚地牵起了十二年后的红线。
这份“无知者”的“无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小心翼翼,生在东北小城的我慢慢懂得了北大是怎样不易碰触的所在,是极少数人才能步入的殿堂。于是不敢再把野心挂在嘴上,却也固执地不愿意放弃,仍旧把湖光塔影悄悄藏起来,好像憋着一口气的不敢放松,这一鼓作气就延长了好久好久。
着意与无意时,课本或网络上,总会看见北大的名字。
于是知道了那个百二十年前的园子里,曾经奔走着一代又一代鸿儒硕彦,小园里腾着如椽巨笔,振起觉醒春雷。那座校门里走出无数振臂呼号的新生,他们是民主科学的信徒,小院里也住着长衫蓄辫的文士,他们是传统文墨的卫者。认识了那位百年前的先生,敬佩于他将这园子扩展成包罗世上种种思想的勇气,更赞叹于他能让传统与革新浑合一体的周全智慧。
所以不仅记住了元培先生,更记住了历史书上的每一个“他们”,记住了这份升腾起百年大党的划时代壮怀。
也许正因有这份清晰的记忆在,才在填志愿时选择了以老校长为名的“元培学院”,才系起了这份绵延的缘分,才有如此之幸运,在建党百年的2021走进它生长壮大的燕园,透过历史的浅浅风烟,去触碰、去体味、去滋长,这份拂尽铅华的款款深情。
故事倒带,回忆再来。
高二的夏令营没有真正踏上燕园的寸寸土地,却也和优秀的同学们一起透过屏幕触摸到风雅温厚的光辉。有幸认识了耐心而亲切的老师们,他们有字字珠玑语、怀谆谆师者风,或在屏幕里感叹时代的美妙,或在朝夕相处中引领雏燕的新声;也遇到了同为龙江人的学长学姐,会在和他们打成一片的同时悄悄崇拜,因为他们耐心的解答而暗自喜悦。“北大人”是自带光芒的,当灼灼珠玉璨璨繁星落在身侧,北大平易近人的一面尽数展现。他们每个人都是特质各异的优秀个体,又在兼容并包的融洽中共享同一个名字。他们每个人都是北大,是纷繁色彩各自盛开,是彼此尊重互学互鉴,他们是站立起来的北大,是活生生的北大。
就更加坚定了“要去北大”的决心,也想成为一张“北大名片”,也想用自己的独特妆点燕园的灵秀美好。
所有故事在结局披露之后回看,亲历者才可以释然地把万千曲折情节化成尺寸笑谈。作为这段独家记忆的主角,从马背上跃下后颇有几分中二与自恋,才换上假想的公主裙,才把剑鞘里收藏的号角寒光吐露作淡淡绕指柔。这也是北大的又一份温情,小园子并不大,堪堪容下温婉的如诗情结,然而这园子又极阔,宽广得可以包纳侠气的执锐披坚。
落笔再回首,在每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在闹钟敲醒朦胧的瞌睡之前,在每个一灯如豆的午夜、在抬眼看到桌前的北大照片之时,在那个阳光耀眼的下午、在最后一声铃声落下之前,在那个手脚冰凉的深夜、在屏幕上弹出最后的成绩之前,没人敢于高声表露那份笃定。面对北大,哪有人敢妄言片刻放松,提前一瞬断言。
所幸在跌跌撞撞如初学步孩童的每一步,在与密布的荆棘缠斗的每一局,在固守的少女情怀糅合泪水的每一刻,在与自己反复战斗的每个回合,在如此种种赌注皆不计后果投下之后,这场“豪赌”以1001的“录取”落幕。
所幸在寒窗求索的最艰难里,我没有丝毫松懈,一路同行的所有也自始相伴。所幸这段有笑有泪的故事终究过去,所幸长夜背后是曙光漫天,所幸这一切可以溶在方寸茶盏,漾在唇畔齿间,化作一笑而过的曾经。
幸是公主情结的努力与骄傲,幸在亲人师长的指引与教诲,幸得好友同窗的陪伴与鼓励。
幸在这一只新燕终于飞进包蕴无限风光的燕园。
万千经历皆是幸运,因为我脑海,已有最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