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系列讲座—浮中沉取
想要了解浮脉的指下感觉,先要明确几个概念,就是浮取、中取、沉取。浮、中、沉取总的来说就是把脉时指下用不同力度把到的不同的脉的位置。
浮中沉的说法最早见于《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
元代医学家滑伯仁:轻手取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也有后世医家以寻、举、推、按论之。《脉要精微论》里除了浮、中、沉还有上竟、下竟、内推、外推,合起来是七候。
举可对应浮取,寻可对应中取,按可对应沉取。
《难经》第五难里提出了菽脉法,提出三菽、六菽、九菽、十二菽不同的指下力度。菽指黄豆。一颗黄豆的重量表示一菽,三菽约为一克的重量。古人是想用客观的一个刻度来衡量这种力度。但实际上我们可能在临床也做不到那么精准,主要还是靠自己指下感觉去感觉浮、中、沉的不同力度。手轻轻一搭感受到脉搏跳动,就是浮取。稍微用力,在中间的位置,这是中取。再向下用力,摸到骨头上,就属于沉取。根据手指把脉的不同的力度,来进行浮、中、沉取感受脉的力度的变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