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事变革,在东南发源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14)

主笔:闲乐生

春秋晚期,中国南方的吴越势力开始崛起,首先是吴国,在得到了军事专家伍子胥与孙武的技术支持后,竟开始创新发展“水军陆战队”,以与楚国争雄。为什么吴国的主力是“水军陆战队”,而不像中原诸国一样使用“装甲车部队”呢?那是因为江南之地,水行而山处,其民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习于水斗,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所以吴国的水军,天下闻名。

但是要和楚国甚至中原诸侯打仗,光用水军可不行,因为最终的攻城略地,还是得靠陆军来完成。况且,吴国处于长江下游,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吴国水军若在长江上与楚军争衡,处于逆流劣势,实在讨不上便宜。

所以孙武和伍子胥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后,决定建立一支特殊的水军陆战队,他们根据中原的车战战法,结合水战特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水军陆战队编制,其主要由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组成。大翼相当于战车部队中的重车,主要负责运输和防御;小翼相当于轻车,主要负责进攻和追击;突冒相当于冲车,主要负责突击和侦察;楼船相当于楼车,是一种有叠层的大船,十分高大,是负责指挥的旗舰;桥船则相当于轻足骠骑,主要负责掩护大部队作战。

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春秋时代我国先民的智慧和技术水平,以为吴国的这支“水军陆战队”只是些小竹排什么的,其实春秋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了,当时大大小小的船场遍布太湖沿岸,建造大船的船场称为“船宫”,建造中小船只的则被称为“石塘”,其分工之细,技术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从各方面的记载来看,吴国这支“水军陆战队” 的战舰规模十分惊人,据《越绝书》佚文记载的伍子胥《水战兵法》:“大翼一艘,广丈六尺,长十二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擢五十人,舳舰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射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当用长钩矛长斧各四,弩各三十四矢,三千三百甲兜鍪各三十二。”以今日尺寸来计算,大翼长约20余米。船上有士兵近百人,且有齐整的装备,能攻能守,简直是一座强大的水上堡垒。

大翼都如此,楼船的规模可想而知。

如果吴国的这支“水军陆战队”只是把船造得大一些、快一些,那也没啥稀奇的,它之所以能打遍天下无敌手,还有另外一个可怕的地方——这些士兵不但善于水战,而且精于陆战!

这三万姑苏子弟,在船上他们就是横行水上的霸主,下了船他们就是可怕的陆战机器,在川泽密布的江南地区,短剑轻甲的机动步兵才是陆战的王道,他们行动灵活、奔跑如飞,这些优点都是笨拙而机动性差的战车所无法比拟的。楚国这么多年来都在和北方的晋国争霸,所以一直致力于发展战车部队而忽略了水师和步兵建设,可是战车的强大冲击力在广阔平原上十分有效,到了南方水网丘陵地带可就不那么灵光了,吴国来去如风的“水军陆战队”正是它们的克星。

这就是孙武,不仅是中国的兵家圣祖,也代表中国军事史的重大转折点。在他之后,“兵不厌诈”的军事思想便渐渐替代了从前“不擒二毛”、“退避三舍”等保守的上古军礼,成为战争主流;而随着铁制农具的发展,北方中原的农业开垦一日千里,遍布四野的农田和纵横交错的水渠成为了战车前进的障碍,于是北方也渐渐完成了兵种改革,步兵渐渐代替战车成为了中国战争的主角。等到了秦汉时代,我们在战场上已几乎看不到战车了。

而在同时期的爱琴海岸,由于多山环海,地势蜿蜒,平原少之又少,古希腊和古波斯的军队早就抛弃战车开始使用“海军陆战队”了。希腊的军队主要由步兵和轻骑兵组成,步兵又包括重甲步兵和轻甲步兵,重步兵使用的武器是一根2米长的沉重标枪、一把希腊短刀和一面金属盾牌,轻步兵则使用普通的标枪和弓箭。而波斯的主力部队则是大流士一世号称“不死队”的御林军,包括使用弓箭和波斯弯刀的步兵1万人,长枪步兵1000人,长枪骑兵1000人。另外,他们的战舰也很强大,据说希腊海军有战船358艘,波斯的庞大海军更拥有1207艘战船之多。这些欧洲海军显然比同时期吴国水军要强大一些的,这主要是因为希腊和波斯濒临地中海,国与国之间的交通与战争都需要发达的船舰科技来支撑。据说希腊海军的主力战舰是一种长达40米到45米用硬木制成的三排桨帆船,总共装备170名划桨手,还安装了新型卷帆,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浅,战斗力十分强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

看来我们从前真小瞧这些遥远的古文明了,两千多年前的古战争,科技含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