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有话讲

胡婕,我的初中同学,全身迸发活力,毫无中年颓废,熟悉最新话题和最潮语言,宣称“我要和女儿零代沟”。

很明显,胡婕不是我朋友。

新词汇,新句式,等到我掌握,总是慢人一拍。甚至来不及掌握,风潮就又翻新了。胡婕说“今天我要安利一款……”时,我不明所以,后来才知道,“安利”在这里就是“推销”的意思。

亏我还在安利做过职员,这么简单的联想也没抓到!

在安利,我服务于销售管理部门。商学院毕业后,我转行人力资源了。

大客户经理杨朝晖,领英公司资深销售,也是我多年朋友。我一直叫他老杨。老杨指出,我身上缺少销售一样最重要的品质——“不要脸”。

我一听,有道理啊。拉下脸去求别人,我最不愿意做了,甚至可以说“打死都不愿意”。好像在大机构呆久了,人都有这种心理障碍。朋友邹飞转型咨询公司合伙人几年了,仍旧不好意思去老东家介绍产品,即使心里明白,这么做最容易。

这不是自命清高吧?毕竟我也有脸皮厚的时刻。在国内外旅行,我拍过很多人文照片,除了少数用长焦镜头抓拍,一般是大大方方询问、得到别人允许后拍摄。请求常常被拒绝,而我向来不在乎。而场景变为拜访客户时,我就踌躇难行了。对我来说,拍一张好照片,比起成交一笔单子,远远来得重要。

见鬼,这应该就是自命清高吧?

老杨不住摇头,对我的肤浅理解表示失望。他说,“不要脸”是指弱化自我,弱化本公司,弱化本产品本服务,多关注客户。

换言之,自我意识过剩的人,就像我,很难做好销售。

D是我同乡,学医不做医生,做销售,学医不卖药品,卖消费品。他说,日常社交中,遇上不合拍的人,可以不交往。但是销售遇上客户,哪怕不合拍,也要和他沟通,这个往往是比较痛苦的。像我这样动辄喜欢怼人的,还是别找不自在。

销售是古老的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以通用电气的发动机业务为例,就经过了从卖产品(发动机),到卖服务(发动机维修),再到卖结果(发动机运转时间),背后是对客户需求了解不断深入和升级。

有客户才有销售。要和客户打上乃至打好交道,不是那么容易。

销售界后起之秀小李分享经验,一要有人脉,由共同朋友来背书,能大大缩短时间。其次是素养,讨论中展现专业度,才能获得对方认同。还有是公司的倍数,大平台大企业自带光环,能更快取得客户信任。离开我们共事的外资小公司后,小李去了互联网领先企业,如鱼得水,这番说话当是发自肺腑。

陈姐在销售圈子摸爬滚打多年,如今成长为知名外企总经理,谈话高度自然不同。她说,站在客户立场上分析问题,最能打动和博取信任。D与她曾是同僚,观点接近。他说,要让对方信任,就要放下功利心,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让对方做判断,尊重和理解对方决定,哪怕这次生意不成,下次还有机会。

老杨语出惊人,早餐铺子这类B2C业务,或许有可能,在铁打营盘(客户)流水兵(销售)的B2B业务中,客户信任是个伪命题,别奢望了。他说,销售太要脸的时候就产生这种不切实际的幻觉,客户很信任我。你以为你是谁,赶紧一边不要脸去。

这句话掷地有声,深得我心。

人们往往看到销售的表面荣耀,例如大额奖金和提成、年度表彰、海外旅游等等,殊不知背后都是泪水。D说,客户认为销售都是大忽悠,以至于每次都要花时间解释,到后来就麻木了,爱谁谁吧。

老杨也有过类似遭遇,刚到客户办公室,就被对方老总扣上一顶“奸商”帽子,还不能发火,还要陪着笑脸换位思考,找机会切入客户面临的挑战。

另有一种偏见,认为销售都很能喝酒。陈姐就跟我讲过“喝一杯酒下一百万单子”的故事。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与客户应酬是免不了的,除非是老杨这样天生体质过敏。不过,将职业成就与体内乙醛脱氢酶数量挂钩,显然是谬误。

D的见解是,销售未必能喝酒,但都可以拼酒。

应酬场面上不能输,喝吐了也要继续喝,就是绝对不能倒在桌子上,否则被人看不起。小李不擅长喝,有几次内部聚餐还倒在我这个HR前头,但面对客户绝对不含糊。

人工智能肯定会代替很多人的工作,这是当下共识。不过和我谈话的销售都显得很有底气,或许是他们性格里的乐天气质。

D相信,只要购买决策还是人来做,就会有销售这个岗位。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大数据用以支持决策,但不能代替人与人的沟通。小李进一步说,销售不容易被取代,因为工作中有许多随机应变,难以被流程化的部分。

陈姐一针见血,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情感管理。老杨则更具体,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电话销售,但在人际关系撮合方面,缺少一样东西——善意的谎言。此处他说一句英文,Good-willed lies are the most beautiful ones that make the money clean and sweet.

我差点信了。然后想起在语言学论文里读过,人们用外语说假话,比用母语更容易。老杨的动人告白,也可能是一段善意的谎言。

就我看来,直播销售创记录的网红李佳琦才是最强冲击。

提起他名字,陈姐有些不屑一顾,“我不喜欢他。我没看过他。”老杨则咄咄逼人,“没有互动的销售,都叫marketing”。他认为,买李佳琦推荐的产品,跟看广告就下单一样,都是冲动消费,“结果是过期和垃圾分类处理,不予讨论”。犀利倒是犀利,论理似乎不足。

D相对中肯。他认为,李先生不是销售,是一个优秀的促销员。过去在门店,接触单个顾客,现在搬到网上面对全国顾客,当然成交量大。他说,D2C(Direct to consumer)是未来的渠道,销售会转变为寻找更多的李佳琦来推广产品和服务。

我想起一个旧人,在安利工作时结识了乐嘉先生。当时他名气没如今大,头发比现在多,口条和如今一样流利,说得天花乱坠,听众纷纷下单,或者加入做直销。当时我就断定,此人不可小觑,即使他说的话,我连一个感叹词都不信。许多年后,在电视相亲节目上见到他,我还是有些讶异。

我拍胸脯保证,这么能说的乐嘉,当年在安利,收入根本不高。

对了,胡婕同学虽然一直做财务,优秀销售的品质,她通通具备……

人力资本管理公众号的读者们,

你们都在关注什么呢?

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你们感兴趣的?

请在“留言”中尽情评论吧!

说不定就看到您关心的话题呢~

《人力资本管理》致力于传递全球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观点、方法、技巧和资讯。

立即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