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之经验

我国是肝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近60%,不仅影响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中医药治疗肝病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但乙肝这个病在古典中医书籍里没有,而他却散见于“胁痛、黄疸、鼓胀、虚劳”等疾病中,其病因以湿热疫毒之邪入侵而致,最终致湿、热、虚、瘀、痰凝为其病理环节。近贤前辈们治疗本病有丰富的经验,如刘渡舟的柴胡剂群为主的论治经验,关幼波着重脾肾治疗的经验等。2002年有幸拜读《陈瑞春论伤寒》一书,陈老治疗乙肝很有经验,笔者结合西药用之于临床,效果亦很好。现将其临床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组方为:柴胡10 黄芩10 半夏10 太子参15 青皮10 陈皮10 枳壳10 大腹皮10 金银花15 郁金10 野菊花15 白花蛇舌草15 炙甘草6
纳差加炒麦芽10 炒谷芽10 鸡内金10, 脾虚便溏者加炒白术10 扁豆10 山药15 。陈老认为:乙肝病患者,有的无临床症状,有的表现为三阳外,或有肝区不适,饮食不香,腹胀气滞,大便溏而不爽,小便时清时黄,口苦不渴,舌苔正常,或黄,或口舌黏腻,脉缓或弦,或数者,用本方加味治疗,效果很好。笔者用本方于临床,对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肝功能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于转阴效果不理想,最后再结合西药拉米夫定100㎎,每日1次,对于e抗原的转阴效果较好。
        笔者举最近治疗的病案一例:一藏族青年,30岁,发现乙肝大三阳5年,经常感右侧胁痛,乏力,以劳累后为甚。并感腹胀、纳差,便溏,以食油腻食物后为主,偶有口苦,小便黄。病人间断服药治疗,效果欠佳。病人于半月前感上述症状较前加重,遂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查肝功:谷丙转氨酶179U/L,谷草转氨酶166U/L,并服用藏药治疗10余天,效果不明显,后来我院就诊。刻诊:神志清,精神差,诉胁痛、腹胀、纳差、乏力、便溏,口苦,小便黄,睡眠可。舌苔黄,微腻,脉弦数。遂予上方5副(柴胡10 黄芩10 半夏10 太子参15 青皮10 陈皮10 枳壳10 大腹皮10 金银花15 郁金10 野菊花15 白花蛇舌草15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鸡内金10 炒白术10 扁豆10 山药15 炙甘草6)。并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开3个月的量(约6合)。病人服用上方1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嘱再服5副,病人共服药20天后,自觉已无明显不适,复查肝功,已恢复正常,仍为大三阳。后以上方加减治疗3月余,复查两对半为1、5阳性,嘱继续服用中西药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认为:其最终目的不是转阴,而是让患者保持肝功能正常,无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向肝硬化、肝癌发展,方为上策。

pcms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认为:其最终目的不是转阴,而是让患者保持肝功能正常,无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向肝硬化肝癌发展,方为上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