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三十九)

原     文
卫灵公第十五

15.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释     解
老师说:“在位君子正定于仁德,事君以谋仁德善道的通达为职责,教民以谋崇仁向善的教化为本分。因此,弘道谋事的君子一心于仁德道义,谋礼乐秩序文明的兴邦安民之政。对于不能行'仁之为人’仁德之政的不同道者,君子是不享其俸禄,不谋其政事的。”
释     字
谋(謀)

《说文》:謀:虑难曰谋。从言某声。莫浮切。𠰔古文谋。𧦥亦古文。

《玉篇》:謀:莫浮切。谋计也。

汉字“谋”从言某声。“某”为“梅”之本字,“梅”即“酸梅”,因“梅”有未熟则苦涩,熟则酸而甘甜,会熟虑而后得济,乃有先苦涩而后甘美之意。从言,指筹度应变有赖于陈说而言表之意。“谋”或从心母声,作上母下心的“𢘓”。张舜徽认为,谋之古文皆从母,“所以从母者,人世一切谋虑,始于母之为赤子谋也。……吴大澄谓古谋字从言从每,与许书诲字相类。疑古文谋诲为一字。……吴说是也。天下教诲之始亦未有先于母之教子者。……诲字从母,其旨深矣。诲之能周,由于谋之能密,故二义实相成,宜其为一字也。” 本义是与人商议,思考事之难易,谋虑计策,讨论筹划以应其变的办法。

素     说
前一章本章通过“有教无类”的教导,让人们体悟把握好德君子的教民之道是无分别的普适于所有人的“仁之为人”之善教。本章通过“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在位的好德君子只谋“仁之为人”的仁德之道,弘扬的是礼乐和谐的道义文明。
老师说:“在位君子正定于仁德,事君以谋仁德善道的通达为职责,教民以谋崇仁向善的教化为本分。因此,弘道谋事的君子一心于仁德道义,谋礼乐秩序文明的兴邦安民之政。对于不能行'仁之为人’仁德之政的不同道者,君子是不享其俸禄,不谋其政事的。”
本章需要注意“道不同”是指不能够行礼乐仁德文明之道,是指其为仁之道的不同,不是指其主张不同,或者其具体观点的不同。刘沅在《论语恒解》中解说:“此章重一谋字,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安能强人人同己之道?……君子守正不渝,变化从心,进退存亡,于斯攸系,非无本之学所能辨也。”从前面的一系列教导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把握到在位君子所弘的道是仁德礼乐的王道,不是违礼损仁的霸王之道。因此本章的“道不同”自然是有违“仁之为人”的仁德文明之道。“不相为谋”是指仁德君子不食其禄,不谋其政。本章与前面“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的“应为”之义相对应,教导人们君子的“不为”之仁。本章是本篇首章 “明日遂行”的注解。古棣等在《〈论语〉译说》中解说:“本篇第一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拒绝回答,'明日遂行’,就是孔子实践'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一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