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世平||中华诗词如何走向现代化(上)

再不点上面蓝字关注鸿雪诗词,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做人要单纯,作词也要单纯。

人复杂了没人缘,词复杂了没词缘。

-蔡世平 <<南园词话>>

作者简介 

蔡世平,知名词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主要作品集有:词集《南园词》《南园词二百首》《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楹联集《南园楹联》、散文集《大漠兵谣》、书法集《词随心动——蔡世平自书南园诗词》、诗论集《中华诗词现代化散论》。因《南园词》创作,引发“蔡世平文化现象”,评论、研究与赏析《南园词》的专著有《南园词评论》(李元洛、周笃文、王兆鹏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旧体词的当代突围——以蔡世平南园词为例》(王雅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南园风景——蔡词赏析》(何文俊著,线装书局2012))。

中华诗词如何走向现代化(上)

蔡世平

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  

中华诗词如何走向现代化

研究、探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不只是一件对诗词繁荣发展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而且也是一件将对国家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

何谓现代化?我是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的。所谓物质现代化,是指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材料制作、生产劳动等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所谓精神现代化,是指适应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与人际交往的人类精神活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即是体现了当代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的诗词作品。

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中华诗史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明史的华美篇章;一部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华诗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汉语言文字,但同时也创造了中华诗词。体现汉语言文字美质的诗词,从她出现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低吟浅唱,不仅记录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修养与精神塑造。

唐诗宋词元曲是诗词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清朝是诗词的中兴期,作品数量之多和诗人词人之多都是前朝不可比拟的。但是清朝的诗词高度与诗词影响力无法和唐诗宋词比肩。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对比考察并分析唐、宋、清的诗词面貌,就会发现,它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样的封建社会,一样的农耕文明,一样的语言体制。也就是说时代并没有给清诗词发展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与“物质”条件。但是清诗词仍然是我们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还由于清朝离我们距离最近,对今天的诗词建设更是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与认识价值。

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走上了艰难的现代化道路,及至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进入国家的全面现代化,与世界经济、文化的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流。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也成为当今中国的显著特征。

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不容忽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百年时间里,中华诗词被主流文化完全边缘化。但历史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一古老的文学样式又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正应了白居易的一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九八四年中国韵文学会的成立,一九八七年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二〇一一年中华诗词研究院的成立,毫无疑问是诗词发展的趋势需要,是诗词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情。

三十多年来大陆诗词社团遍地开花,诗词爱好者、诗词写作者、诗词吟诵者大量涌现,诗词队伍远在百万众以上,年创作量更是一个海量数字,多得无法统计。对外开放后,海外华人增多,诗词成为爱国思乡便捷的情感通道,诗词写作更是与日俱增,蔚为大观。诗词除了反映个人的日常生活外,还以极大的热情与人文关怀,积极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以及自然灾难发生时对人心的温暖与拯救中来。如香港、澳门回归,迎亚运、奥运,江南冰雪、汶川大地震,及至现在的“两个百年”、“一带一路”建设等,诗词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未完待续>

本刊总顾问:蔡世平

鸿雪通告

鸿雪诗词 拟长期征集优秀作品,逐期在平台刊出(每人限1-2首)诗、词、均可,同时欢迎个人专辑。10-15篇,附简介照片。

投稿者请按以下格式:

如:

投稿

立春

徐吉鸿(浙江)

春雷昨夜惊龙蛰,柳上新芽带露青。

赤壁今朝无战事,东风已入短长亭。

邮箱:911392163@qq.com

请大家遵照格式,编辑很辛苦,谢谢大家支持!

诗,词,联,赋,曲,诗话,诗论,趣味诗词联,新诗兼收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纯公益诗词平台,爱诗词所以做诗词,愿天下同好者互相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