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收藏需要具备的条件
清代康熙朝改良了釉里红配方后,青花釉里红器物才又复烧。经过这次改良后,烧造工艺相对变的容易,青花釉里红器物才真正普及开来。官窑、民窑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当代釉里红的烧成氛围和温度合适,会显现出类似猪肝般的深沉红色,偶尔也会出现略显橙色的鲜红色,如果还原不充分就会出现绿色。以前绿色会被视作烧窑失败,但现在红中带绿的装饰效果,也被很多人喜欢追捧。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温要求十分严格。由于青花和釉里红是性质不同、烧成条件不同的两种釉下彩,要使青花和釉里红都呈色鲜艳,烧制工艺难度很大。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是元代。
永乐、宣德、成化的釉里红制品极其稀 少,拍卖会上基本不见。相比之下,康熙、雍正、乾隆同类制品较多,海内外拍卖会中屡有出现。由于康雍乾的制瓷工艺更加成熟,釉里红制作较明朝更为理想,但也有局部铜绿特征。康熙末期与雍正、乾隆前期制品存在一定共性,用放大镜观察,一般会发现釉里红内部有团絮状凝聚物,此特征是康末、雍、乾隆早期制品所独有的,雍正制品尤为明显,熟悉掌握此特征后,对雍乾制品的断代极其有利,可以瞬间鉴别相关制品(不要误解为不具备此特征的釉里红制品就不是该时期制品,毕竟釉里红发色多变,无法一概而论)。
青花釉里红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元明清这三个时期,因为工艺技术难度大,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能制作出完成的青花釉里红,但是由于朝代的更替,这种工艺在传承的过程中工艺出现了断代。
青花釉里红装饰技术盛行于元明清时期,因为工艺技术难度大,需要长久的学习才能制作出完整的青花釉里红。经过多年的征战,朝代的更迭,这种工艺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工艺上的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