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性皆有裂痕,扒开人性看看?能看么?还是不要看了吧。

‍‍‍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确切地说,就是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生存需要,当别人离开你跟他的道德品德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方只是满满足了人性中的需要而已,合情合理。
一个人跟你说我爱你,他的意思就是我需要你,没有人真的爱你,他们只是需要你,哪怕是血缘关系也是因为生存的需要。
人性复杂,不管怎么说,逃不开利、权、欲、贪,这些在历史人物身上悉数演尽,权力斗争,利益纠缠,在欲与足之间平衡,人心总是在某一个时刻,受到某种鼓舞和倾斜随之发生改变,最终做出一系列好事或者坏事。
认识心,从而从“心”出发,审视自身,以求进步至于转变蜕化。
你以为的,远不是你以为的,很多事,得听它的。
很多东西都藏在我们的基因和潜意识里,我们会习以为常地去做,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比如,喜欢看帅哥或美女。
为什么人们对颜值较高的异性会产生情不自禁的好感?
而对颜值较低的异性则会产生不太好的第一印象呢?
奥秘就藏在潜意识里。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并不是单面的,而是复杂的、富有层次的,一个人的身上存在着“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彼此联系,互相制衡,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既善又恶的能力。
人是善恶两者的混合体。
每个人身上都具有这种种混合,它比自己想象的自己还要善,也还有恶。
童年时,当大脑还没发育好,对世界没有认识,对自己没有把握,我们容易听信父母的话:
「这点儿事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意识不加拦截,潜意识听进去了,长大后你会认为自己是不配成功的人,结果越发自卑。
遇到好机会,一边是你意识的呼喊:“你有这个能力,不妨去试试?”。
一边是潜意识的“忠告”:“你那点事都做不好,你注定失败,这事你就别去试!”
恋爱中,因为爱,会特别重视ta的话,因为亲密,会放下防御,我们容易受到暗示:
「你性格太单纯了,也只有我不会害你」。
当你受够了男友的嫌弃,意识上很想分手,潜意识就会跑出来,告诉你离开了ta,你会过得不好。
这些是潜意识对人的影响。
那么当潜意识需要呈现的部分被压抑时会怎样?
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记得,2018年12月,一段男子当街殴打自己20年前班主任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引发社会关注。
事件经过:
常仁尧上去问那个人是不是张清林,那个骑电动车的男子说,是。
常仁尧朝张清林右脸上扇了两巴掌。
常仁尧一直问张清林,你记不记得我?
张清林说有点印象。
常仁尧又问,你记不记得以前怎么打我?

第一时间看到视频的常某初中同学小冰对媒体表示,当时自己“一下子就哭了”。
她回忆被老师张某体罚的场景:
“跟同学说句话就被扇两个耳光,不是身体上的疼,是伤你自尊。”
假设老师当年真的有严重的体罚行为,对处于青春期的常某而言,当着同学的面丢脸,会给青少年心理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冲击。
这种创伤,可能在一生中持续、反复地出现,严重的可能还会发展成为创伤症候群。
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着类似被老师体罚的经历。
尤其是在小学的时候,这些经历给自己造成的影响会更大。
有的网友因此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开始变得变得一见人就畏畏缩缩;有的小时候被老师讽刺过某一方面,至今仍然自卑;
有的直到成年后看见那个老师,依然又恨又害怕;
还有的人因此对整个教师职业群体留下了阴影。
同时也有人在谴责:20年后还使用如此暴力殴打老师,良心何在?人性何在?!
是的,从道德层面,不尊师,人伦颠倒。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那个当年的孩子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和表达,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
在电影《12公民》里,电影中最冲突的一个情节是司机拿刀对着主角说“我要杀了你”。
当狂躁的3号陪审员反驳11号陪审员时,有这样一段台词 :
“合理怀疑?
呸,你甭在这跟我臭拽!(从桌上出刀,把它举起来)!
看看这儿,这个!
有人亲眼看见那个你刚刚说的这个,清白的、可爱的小朋友,把这个东西,插进他爸的胸口上了!
合理吗?(把刀插进桌子里)!
你可真是好样儿的!
有这个念头(杀人)不等于真实的行动。
当情绪达到临界点的时候,许多人会冲动犯罪。
当一个人的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常常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很有可能会产生攻击行为。
经常感受到强烈的挫折感之后,由于认知范围的狭窄,可能会因为找不到解脱的方法而产生犯罪动机,进而形成一种攻击行为,也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总体来说,犯罪心理的内化和外化两种机制都是以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作为基本的动因的,而且犯罪人本身就有不健全的人格和犯罪的意向,在遇到特定的情景的时候,和可能就会形成犯罪心理,最终引发犯罪行为。
所以我们再看一件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分开来看。
而需要拆开来看。
我们总是习惯把一个人、一件事整体的对待。
比如:一个男人不是积极地去工作,得过且过。
世俗很多时候定义为:好吃懒做。
谈了几年的感情,最后分手了,被说是渣。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做杨过苦等小龙女十六年的,一旦人们发现他娶了郭襄,口水的风暴即将开始。
没有感同身受就很难设身处地,很多时候我们的评判都不过是自我的投射而已,很认同钱钟书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
偏见是思维的休息。
只不过希望大家在行使自己的偏见时,往宽处靠一靠,从窄处挪一挪。
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渴望温暖,害怕孤独,习惯猜忌,自私,薄情,脆弱,缺乏耐心,表演人格,但同样是人类,会怀念,会同情,会情不自禁,会于心不忍。
我们标榜自己善的同时,就在潜意识里认为别人是恶的。
我们的服务
♥心理咨询 ♥情感咨询
♥催眠疗愈 ♥身心成长
♥企业咨询 ♥心灵沙龙
自由书写训练营
在生活中修行,做回真实的自我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