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随想——寒假 || 作者 雷雨田
进入腊月,学生放寒假了,家家户户的学生回到家里,整个村庄活泛起来啦,学生娃娃经蹦子,尥屁腾惊得鸡飞狗跳。平素守在家里少言寡语的老人被孩子们的喧闹唤醒了久违的笑容,爷爷的胡子,奶奶的皱纹,父母亲辛劳的身影似乎变得名正言顺理所当然了。忙于应考的学生早早起来,在庄前屋后晨读,在灯下做题;负担较轻爱睡懒觉者,被父母大声叫喊醒来,并告知谁家的孩子已经早读一个时辰了,你还睡得跟起面盆一样,爷爷心疼孙子的瞌睡,不敢正面与后人媳妇子争执,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娃娃再睡过哈,拾银子没在起得迟早,命运的东西是定数……”媳妇子阴沉着脸,也是自言自语“命!天上掉纱帽要个家展头呢,光晓得个命”,语言反击的同时顺手在孩子头上狠抓一把赶紧起来。坐在边上的奶奶这时候暗暗地推一把老汉的屁股或者大腿,意即先人,你到底憋着,少说人家的这些事。孩子睡眼朦胧,摸摸索索穿好衣服,吃吃喝喝,出出进进,磨磨蹭蹭半天,眼看时间已经中午,到了吃饭的时候啦。
游子郭海龙的走心之作——纪录片《情系黄土地——会宁沟滩》,其中有爷爷奶奶平素的模样!
我们那时候,农村学生的寒假生活,大多数是在这样的节奏中开始和结束的。今天写写寒假生活的感受,但愿不要误人子弟,权当茶余饭后之谈资。
我很喜欢和学生交流,也渴望和他们成为朋友,但是回到老家,庄里放寒假在家的大学生,高中生见到我的态度是或微笑或避远,也未见能倾心交流者。究其故,一是代沟明显,二是言之无物。有一年在舅舅家偶遇一青年,文质彬彬,讲话得体,边上的人告诉我这娃字写着美得很。我很感兴趣,想看看他写的字,他打开手机里的书法照片,字迹浑厚,似乎临过赵孟頫,也有二王之风气,但是功力明显不够。很高兴地和他交流了一阵,但是他除了笑还是不能和我畅谈。这后生不知从事什么职业,书法进展如何,不得而知。庄里能有写字的后生小子,肯定是好事一件。我希望他没有因为生活所迫而放弃对书法的研究。
又想起了舅舅,想起和舅舅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愿另一世界没有寒冬和病痛,如果有来生还当您外甥!
无论寒暑假,在我的观念里,这是属于学生的自由时间。如果把寒暑假的时间大量地花在文化课学习或者题海战术上,兴许能在成绩上有所提高,但同时也会失去寒暑假带来的其他效益。我一直主张寒假读些自己喜欢读的书,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比如诗歌,绘画,书法甚至音乐方面的爱好。暑假正值农忙,力所能及干些农活。这些事务看起来与学业无关联,但是对人生大有裨益。
我所说的读书,指的是读一些闲书。读这些书有什么用?至今估计无人可以明晰回答。我个人认为,学校三个半月紧张的学习之后,放假的目的就是为了休整一下。自然界事物都有一个节奏。脉搏起伏,寒暑来往,其实都是一个节奏的改变与缓冲。就连土壤,耕种了几年之后须休息一茬,机器也不能昼夜不息地工作,过一段时间需要保养。寒暑假里依然像在学校那样苦读文化课,以为多延长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不怕慢,只怕站”是人们固有的思维,我认为只是片面的真理。永远站着固然不行,永远不站也不一定能走得远,步行去义岗川赶集,三十里路走到一大半时坐在路边上卷一棒子旱烟吃完再前进的人往往先到。适当站站后再走是加速度的唯一办法。
这些书,您是否和我一样,也在被窝里看过?
假期里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一点,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我们那个时候,可读的书太少,我们庄里有位王姓长辈,家里有藏书,假期里我经常去借读,他的藏书以演义小说为主,还有一部分秦腔剧本,每次借一本回家去在被窝里仔细读,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很快就投入到书里面不能自拔,吃饭也在读,晚上在灯下读到鸡鸣还在读。好的片段或者句子使劲记下来。他家的书基本上被我读完,但是严重制约了假期作业的完成进度。往往在开学前几天赶做假期作业搞得焦头烂额,不会做的求助我姐姐,姐姐还爱理不理,再求助母亲给姐姐做工作帮我忙,反正在我的记忆中,假期作业一直是我的痛点。
寒假作业,是否依然是您记忆中的模样?
读什么书,会不会读书对作文影响很大,我小时候读演义题材的书比较多,剧本也读了不少,对我写作的影响还是很大,总体上感觉文风不够高雅,世俗因素太多,这样的作文充其量能够达到语言通顺,若要得高分不容易。现在的学生读书资源已经不成问题,建议在寒暑假多读些书。关于读什么书,我的建议还是开卷有益,大多数人不爱读书,其实读书是一种习惯,你尝试读完一本,马上对读书有深刻的感受,如果一直不读,则读书就成了一个名词。至于四大名著或者有些世界名著,如果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撑是很难阅读下来的,除了文字生涩,还有为读书而读书的心理障碍。不妨买几本流行书籍,茅盾文学奖方面的书籍,这些书不仅文字功底扎实,还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扎扎实实地读个一两本。
读完一本书如果不巩固则记忆不深刻,我以前读完一本书喜欢给别人讲,尤其喜欢给爷爷讲,讲的过程比读的过程还要重要,读一遍,讲几次,这本书基本内容便记住了。现在的学生也许没地方去讲,我建议写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梳理内容时,不明晰的地方再看看,这样方能把书读活。任何一个人,在读一篇长篇名著时,总感觉书中某个人物如我,能通过读书获得一些启迪,这本书就读出味道啦。此即为古人所云“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之道理。
旱塬回春手,泼墨以致敬!为王卫邦先生的圣医济世点赞!《会宁县红旗山煤矿 || 作者 王卫邦》
书法,绘画,诗词歌赋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利用寒假期间,多临摹多练习,手心并用,同时多看成功的作品,开阔眼界,见多识广,这些都是在学校期间没有时间去涉猎的。上天赋予你这份爱好或者特长,不如静下心来,细品艺术带来的喜悦与美好。心安,则身安。
文学、艺术,表面上看来确实没什么用。但是,比物质高一个境界的,是精神。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无一处有用,却是照亮精神世界的一束光。短暂的寒假里,能腾出一些时间给自己,培养一下真正喜欢的爱好,久而久之,无用,也可能成为大用。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响应国家号召回不了老家,到山上给爷爷烧点纸钱也成了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