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屡屡写出爆文的(上)
我是如何屡屡写出爆文的(上)
这里的爆文,不光是公众号上的,也是指学生时代的作文,能被老师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或者张贴在学校墙壁上的,我觉得都是爆文。
老刘读书不咋样,拼尽全力只考了师专,但写作文还行,学生时代的作文,被当成范文的频率并不低。
当然,要说明一句:1991年考上师专也不容易,那时候的高考,把中专算在里面,录取率只有十一分之一。
还是说写爆文的经历吧。
老刘资质平平,文理方面都如此,在班上基本属于没什么存在感的那种。
为了刷存在感,我曾经拜过兄弟,在学校打群架的时候,跟在大哥的后面,屁颠屁颠,似乎很威风,于是有人就说:咦,那不是刘相公吗?也出来混太保啦。
结果,闹了个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的处分。
一直到高考前夕,学校忽然宣布特赦:凡留有案底的同学,一律销除记录。
现在才明白,那个所谓留校察看就是唬人的,不存在。
混太保找存在感,这条路不正,我又没有杜月笙的资质,不能走。
怎么才有存在感?
文章好,也是一种不错的存在感。
而且也比较容易做到。
例如中外历史上,扬名立万的文学家,诗人,海了去。
虽然我小学时候的理想是要当一个科学家,然而
要搞个相对论来刷存在感,就我的情况而言,稍微不太现实。
其实,我是有个才子梦的,因为老爸总是说:“你祖上是个穷秀才,但是文章好,会给人写状纸,后来被一个伪装成落难女的白富美相中了,靠着她的帮助,买了三千租田,成地方一富,你瞧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子,记住,把作文写好。”
那个白富美,就是我的曾祖母,掌管家族财权。
我并不相信这个故事,靠文笔好还能勾引到富姐?我是新社会的70后,不信这一套。
但是,靠作文刷存在感,我还是有这个念头的。
我小学时候,得到高人指点,作文是好过的,也出爆文,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可惜到中学,有点刘郎才尽,有年把时间,学校墙壁上并无我的大作。
一年不出爆文,很严重。
怎么重振雄风呢?
有人说,好好听语文老师讲解,就能让作文异军突起,哎,
语文老师的写作水平,十有八九没有什么说服力。
至于同类的优秀作文选,对不起,老刘我看不上眼。
想要才高八斗,倚马万言,刘相公啊,要靠你自己。
记得初三的时候,开始学写议论文,语文课本的每单元写作常识上都有指导,什么立论,什么论据,看着都明白,但是就是写起来不明白。
每次都写得结结巴巴,磕磕绊绊,观点讲不清,论据稀疏平常,所有的努力都在凑字数,写个六百字于我而言,就像南方双枪的时候,顶着炎炎的烈日,一个人用镰刀割一大片稻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后来,我遇到了柏杨。
不,是遇到了柏杨先生的“丑陋的某国人”。
这本书的观点,尤其是丑化中国文化的,我现在不太认同了,然鹅
它影响了我一辈子的行文风格。
它让我觉得写议论文是件很有趣的事,原来,这类文章还可以骂人,还可以调侃,还可以引经据典,还可以令人捧腹。
一旦一个你要学习的东西具有搞笑、幽默的特质时,你就会提起学习兴趣。
柏杨老夫子在文中总是有类似的语句:且听老夫一言,此事怨不得我等,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
同样一个意思,用点调料,就显得面目生动多了。
例如柏杨说城市里人情淡薄,互相冷漠,他这么写的:“你就是蹲在那里上吐下泻,我敢跟你打一块钱的赌,恐怕是没人扶你一把。”
这句话的亮点就在于“我敢跟你打一块钱的赌”,因为就有了插科打诨说相声的味道。
其实全句的意思并不见得有多高明。
句子有趣没趣,对阅读观感的影响很大。
记得当时是走读,我每天中午回到家里,就坐在竹席上看这本书,一边看一遍笑。
利用两个星期的中午看完。
然后,
我的议论文全班无敌。
接下来,出爆文那是连全宇宙都挡不住。
每出一篇,就会被老师当众朗读。
我的大作终于又风风光光回到教室的墙壁上。
柏杨对于中华民族的观点,我现在不怎么认同。
但是
跟着柏杨走,作文差不了。
因为你可以借着柏杨,对中国几千年文化,从一个角度进行了梳理。
你在阅读的时候,也进行了梳理,等于上了几十堂历史课。
而且,他的语言幽默辛辣,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吐槽大会。一个观点,正儿八经说出来,没人看;如果用说段子的口吻说出来,读者就趋之若鹜了。
读者喜欢煽情的东西,幽默也是煽情。
一旦柏杨文风附身,你下笔就没什么顾虑了,什么立意啊,布局啊,修辞啊,等等等等,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
那都不叫事。
写作文,一要有激情,二要模仿好的文本。
而且,好的文本,能够焕发你的激情。
读好的文本,激发热情,极力模仿。
好作文就来了。
估计当时改我作文的老师,看到我上下五千年无所不通,而且一口一个且听我说,鄙人实不敢认同,叔可忍也婶不可忍也,兹事体大…………都被我吓坏了,不给个高分都不好意思。
就这样,我的议论文一直横行霸道到高中毕业。
议论文好了,记叙文呢?
那是高一的时候。
换了学校换了班,还换了老师。
高一第一期,是以记叙文为主。
他看不上我的作文,连续一个月下来,我的作文没有当过范文,没有上过教室墙壁。
连续一个月没有爆文,这对我而言,事态已经很严重了。
咋办?可不能凉拌。
这时候,我遇到了屠格涅夫。
不,是遇到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当时,我的一个邻居,也是后来师专的师兄,他向我推荐了一本屠格涅夫散文诗。
我打开书,一头就扎进去了,扎进了俄罗斯壮美的风景,优美的风情。
屠格涅夫是一把屠龙刀,他的散文诗基本上就是单刀直入,简单粗暴,不来什么概述,全都是描述,整篇文章就是一个画面,一个场面,一个横断面。
不议论,不铺开,老老实实受着那一亩三分地,让它开花特别香。
例如写俄罗斯的美丽,就是截取一个农场的风景,集中火力进行描述,什么翡翠般的草地,鼓着嗉子的鸽子,懒洋洋的阳光…………
写完之后,就那么一句:啊,美丽的俄罗斯。
熟读这篇短文百余次,我到哪里都觉得风景好,都能把它写好。
从此写景,班上无敌。
其实想起来,是屠格涅夫给了我审美的目光和冲动。
写风景如同画画,选一个角度,直接去描述好一个画面就行了,其余的,你管他们那么多呢,读者也不会愿意看那么多。
所以我后来写景,写南岳衡山,抓住一座山峰,或者一处山谷写就行了,至于全景,我根本没有义务去表现。
屠格涅夫讽刺一个看不透的人,就直接写他去一个朋友的院子,他朋友衰老病残,颤颤巍巍,他院子里的大树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他朋友却说:很高兴在我的大树下会见你。
一个将死的人,将一棵茁壮的树,说成是自己的,多么滑稽!
一个场面,就把人性揭露了。
写一个妇女的贫困,她死了女儿,一个贵妇去安慰她,贫妇一面哭,一面喝汤,贵妇说:你居然还有心思喝汤,我的宠物死了,我几天没吃好饭。贫妇说:那又怎样呢?毕竟这汤里有盐啊。
这一段很有世说新语的味道。
写人物,就抓住灵光一闪的时候。
我无论是在人生布局上,还是在文章布局上,都很不擅长。
人生布局吗,跟福气有关系,那就补救不了,只能说多行好事,莫问前程;文章布局,还是有办法的。
我之后的记叙文布局就是:开头几句话交代一下,然后就集中力量写场面,尽量描述,不要概述,尽量细节,不要大概,战术上迂回包抄我干不了,但纵深突破还是可以的。
接着,各类作文都很厉害。
不好意思,自己夸自己一下。
在那个时候,柏杨是我的倚天剑,屠格涅夫是我的屠龙刀,两物一出,江湖至尊。
记得有一回模拟考试,语文,作文部分因为老师疏忽,只留下三百来个格子,题目却是“时代的变迁”。
三百个字,包括标点,要我写时代的变迁,老师,你这样做真的很厚道吗?
然鹅,不厚道正是考验本领的时候。
我学屠格涅夫,集中力量写两个场面,小时候院子里的两个场面:一个商人,因为婚姻出轨,导致家庭破裂,生意受挫;一个干部,拒绝进步,看不惯新事物,出局。
都是我编的。
结尾,也不议论,就一句:院子里的海棠树,现在依然摇曳多姿。
学的归有光,今已亭亭如盖矣。
三百字的格子,如果你一旦用概述,行军到一半,就没有空间施展了。
不如两个场面,一个画面。
足矣。
成绩出来,作文分数最高,还当成了范文。
老师说:会布局的,三百个格子也难不住他。
其实,我的阅读面并不广,那时候也就读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丰子恺缘缘堂笔记,以及古龙金庸。
林语堂的文字,好;丰子恺的文字,好。
但是一时难以应急,
能应急的,是那种短小精悍,主题集中,结构紧凑,当然文字又优美的范文。
我的作文好,语文分数也高,记得有一回语文成绩一不小心,班上最高,前桌的女同学很不服气的说:刘相公,你基础知识也一般,全是靠作文扯分数,语文老师是你舅舅吗?
我说,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像我舅舅一样对我好。
班主任老师有一回经过我的座位,自习课的时候,忽然停步,低头对我说:
刘相公,你成绩平平,但是作文好,加把油,努把力,考个师专也好。
奉老师恩旨,我北大清华都不去,武大中大没兴趣,单单就去了师专。
回想中学阶段,我确实是屡出爆文,靠的就是:
选择了适当的范文,由范文爆发激情,然后模仿,然后提高。
至于因此有个白富美来就我,想都别想,百无一用是文章啊。
至于在自媒体如何出爆文,且听老刘下回分解。
以上全是老刘吹牛,大家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