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刘禅被封公,曹奂被封王,而孙皓只能封侯呢
公元263年,邓艾率领大军偷渡阴平,随后突破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投降,蜀汉就成为三国建立以来第一个被灭亡的政权,之后,刘禅被转移到洛阳,被魏国权臣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刘禅的爵位是公爵。
公元265年,司马炎被司马昭册封为晋王世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去世,司马炎即位为晋王,六个月,司马炎逼迫曹魏政权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给自己,随后,司马炎建立晋朝,封曹奂为陈留王,曹奂的爵位是王爵。
公元279年11月,晋朝发动了灭吴之战,晋军所到之处,吴军全面溃败,很快东吴政权面临崩溃,280年5月1日,孙皓模仿当年刘禅投降的仪式,反绑着双手向晋军投降,随后,孙皓被转移到晋都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封孙皓为归命侯,孙皓的爵位是侯。
蜀汉末代皇帝刘禅
至此,汉、魏、吴三大政权都告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历史进入了晋朝,但是,汉、魏、吴三大政权的末代皇帝却遭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对待,蜀汉末代皇帝刘禅被封安乐公,曹魏末代皇帝曹奂被封为陈留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封为归命侯,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待遇与封号不一样?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还真有讲究,古人对于封爵的程序是非常讲究的。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其中公爵最高,男爵最低,同时按照爵位的不同,所赏赐的封地也不同,周朝的封爵对应的赏赐是:公爵与侯爵之地有百里,伯爵有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封地有五十里,在周朝是严格执行的,不可能封你个子爵给你一百里土地,而一定是五十里。
同时周朝的公爵一般是封是前朝后裔,比如宋国的首封君是商纣王的庶长兄微子启,他的爵位是公爵,封地是一百里,所以宋国是公爵国,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齐国,因为与周文王和周武王关系特殊,而且是周朝的大功臣,所以也是公爵。
曹魏末代皇帝曹奂
春秋战国后期,礼乐崩坏,原本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的,到了后来诸侯们开始自己称王,王爵原本只有周天子能用,但诸侯国都超越了礼法,自己称王,比如秦惠文王就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而他的父亲秦孝公只是称公,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法。
到了秦汉时期,流行是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其中最高等级就是列侯,没有公爵,汉太祖刘邦打天下时,为了拉拢政治盟友还封了八个异姓王,后来又成为同姓王,但是汉朝的爵位原则是:非功不得封侯,非刘姓不能称王。也就是说想要封侯必须得有战功,而只有刘姓皇亲国戚才能被封王,异姓是不能被封王的。
东汉沿袭了西汉的爵位制度与封侯制度,即使到了东汉末年,也是如此,整个两汉时期,外姓封公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个人就是王莽,第二人是曹操。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是为了篡位,同样的道理,曹操被封为魏公,也是为了篡位,公爵在东汉就是篡位的标配,因为东汉最高爵位是侯爵,如果一定要封公爵,那就是篡位。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
但是,曹操在位时,不仅封了公爵,还封了王爵,这就是篡位,所以曹操尽管没有篡位之实,已经有了篡位之名,所以才会被天下人所咒骂。曹操去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于是曹丕建立了魏朝取代了东汉,曹丕就是魏文帝,为了安置汉献帝刘协,曹丕给刘协封了山阳公。
为什么曹丕封刘禅是公爵而不是其他的呢?
这很有讲究。东汉是没有公爵的,汉献帝刘协被逼退位后,曹丕得给他一个名份,东汉外姓最高的是侯爵,刘姓最高的是王爵,曹丕可以封刘协为公爵或者王爵都可以,但是曹丕选择了封刘协为公爵,原因是:魏朝已经建立,魏朝曹姓才是国姓,刘姓已经变成了外姓,而魏朝沿袭了汉朝的非曹姓不得封王的制度,在曹操开启了公爵制度的情况,曹丕只能封刘协为公爵。
再说刘禅投降后为什么会被封为公爵?
首先,刘禅不可能被封王爵,因为当时魏国掌权的司马昭自己也不过是个晋公,也就是公爵,而且当时曹魏还有个傀儡皇帝曹奂存在,名义上刘禅的爵位还是曹魏皇帝曹奂封的,曹魏时期曹姓是国姓,再加上司马昭还只是晋公,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刘禅绝对不可能封为王爵。
刘禅
那接下来刘禅就只能是公爵或者侯爵了,侯爵一般是封有功劳的臣子的,从来没有封过投降的皇帝,而且像刘禅这种以皇帝身份投降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当时的政治环境就有优待亡国之君的情况,同时跟随刘禅一起投降的臣子中有被封为侯爵的,比如罗宪被封为西鄂县侯,霍弋被封为列侯,总不能把他们的皇帝也封为个侯吧,所以就把刘禅封为公爵。
封刘禅为公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给东吴政权当榜样的,显示投降可以善待,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灭亡仅存的东吴政权。
那曹奂为什么被封为王爵呢?
第一个原因是:曹奂是禅让帝位给司马炎的,不是像刘禅一样投降的。
刘禅是投降曹魏后被封为公爵的,而曹奂是禅让帝位给司马炎的,刘禅与曹奂有着本质的区别,刘禅投降的对象是曹魏,曹奂禅让的对象是全新的晋朝,两者是不一样,如果封刘禅与曹奂同样的爵位,那不等于矮化了晋朝的地位。
第二个原因是:晋朝建立是沿袭了曹魏政权,晋朝必须承认曹魏是正统。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
曹丕当年接受刘协所代表的东汉政权禅让时,封了刘协为山阳公,司马炎接受曹奂所代表的曹魏政权禅让时,封了曹奂为陈留王,这都是为了承认前朝的正统性,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公,一个是王,只是名义不同而已,都是傀儡。
晋朝封曹奂为陈留王看上去是获取了名声上的好处,其实曹奂得到的与刘协并无两样,晋朝这是安抚了曹魏旧臣,又得到了禅让的实惠。
第三个原因是:晋朝开启了分封制。
晋朝是开启全面分封制的华夏大一统王朝,晋朝的分封制与两汉不同,与春秋战国也不同,司马炎立国后,吸取了曹魏宗室力量薄弱不能勤王的弱点,大力分封司马氏为诸侯王,但是诸侯王的权力又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大,同时晋朝把大臣封爵提升到了公爵。
晋朝的大臣,比如石苞、荀勖、郑冲、王沈、卫瓘等人都被封为公爵,而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等司马宗亲全部被封王爵,这与曹魏及两汉都不同,司马炎可以封曹奂为公爵,也可以封曹奂为王爵,但他选择了把曹奂封为王爵,晋朝的王爵在当时已经泛滥成灾了,非常多,多封一个空头王爵给曹奂也无所谓,不像两汉及曹魏封个王是很难的。
司马炎与曹奂
最后说一说孙皓为什么只能被封个侯爵呢?
孙皓只能被封侯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孙皓投降没有政治意义。
孙皓投降的时候,晋朝就直接统一天下了,三国再次归一,刘禅投降的时候,还能当成东吴榜样,孙皓投降的时候,可是什么作用也没有了,只是当时没有杀亡国之君的传统,要不然像孙皓这样暴君肯定要被杀的。
二、孙皓为人残暴,而且对晋朝君臣出言不逊。
孙皓投降后,有一次晋朝权臣贾充问孙皓:
听说阁下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
孙皓却说:
有作为臣子却弑杀他的国君以及奸险狡诈不忠的人,就对他用这种刑罚。
孙皓这是讽刺贾充杀害了曹魏皇帝曹髦,这就等于得罪了贾充。
孙皓
还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对孙皓说:朕设了这个座位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
而孙皓不甘示弱地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这等于是把晋武帝司马炎给怼了回去,只是当时没有杀亡国之君的传统,要不然孙皓早被杀了,如果孙皓晚生几十年,生在南北朝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孙皓的封赐爵位是晋朝的大臣和皇帝决定的,孙皓的行为已经得罪了晋朝的皇帝与权臣,他们会给孙皓一个好爵位吗?当然不会,只是勉强给了一个归命侯的侯爵,归命侯代表了归应天使的亡国之君,这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