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64 篇文章

光荣希腊】第 39 篇文章

与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不同,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更有人情味。苏格拉底的老婆叫克珊西普,据说是一名泼妇。但是苏格拉底却非常爱她,不嫌弃他,他以玩笑的口吻说:“驯马师总是喜欢烈马,因为如果能征服那些烈马,也就能征服其他所有马了。如果我能和我老婆和平共处,那我也就能和其他人和平相处了。”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大儿子与他妈妈闹了矛盾,苏格拉底出来调节。他向自己的儿子阐述了感恩这一美德,他儿子也同意。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恩,那么他在社会上会寸步难行。

而后,苏格拉底引入了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总之,苏格拉底对儿子传递了这样一条概念:你的母亲将生命带给你,这是最大的恩情,而你,应该懂得感恩。

但是,他的儿子还是难以接受母亲的坏脾气,甚至说,他宁愿与一头野兽相处,也不愿跟母亲相处。

苏格拉底又进行劝导,说:“你的母亲攻击你,谩骂你,实际上并无恶意,而是为了你好。你要是明白这一点,就应该体谅你的母亲,并且在和她争吵后与她和好。”

还有一次,苏格拉底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苏格拉底提出了三个普遍性的问题,第一,什么样的朋友值得交?第二,如何去检验一个朋友是否值得交?第三,如何与这些人交朋友?

对于第一个问题,苏格拉底说:“这个人要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太奢侈,不能没良心,总而言之,一个值得交的朋友不能是一个心里只有自己的人。”

对于第二个问题,苏格拉底给出建议,应该去看这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因为,一个人若是用得着你,那么他肯定会百般讨好你,这样你就失去了判断的基准。这就有点类似于如今传播很广的一条经验,看一个人的格局,不要看他怎么对你的,要看他是如何对与自己无关的服务员。

第三个问题,苏格拉底给出的建议是,用真诚的言语去赞美你想结交的朋友,不要谄媚,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而是真诚地去赞美。除此之外,真心对你的朋友,如果能够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雪中送炭的帮助,就再好不过了。

综上所述,苏格拉底没有毒害年轻人,相反还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与柏拉图相同的一点就是,色诺芬也认为苏格拉底是自愿求死的。在色诺芬笔下,苏格拉底觉得自己已经快70岁了,来日无多,头脑也迟钝了,因此,他希望用一种有尊严的方式死去,而不是极度衰老,悲惨地死去。

色诺芬提到,当苏格拉底得知自己被起诉的时候,完全没有准备为自己辩护,朋友就感觉很奇怪,苏格拉底说:“你难道不认为我的一生都是在为这场审判做准备吗?”

色诺芬曾经给了苏格拉底至高无上的评价:“苏格拉底是如此虔诚,从没有做任何一件未经神允许的事情;他如此正义,从来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一丁点伤害,而是给他周围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如此自制,从来没有为了更大的快乐放弃更好的选择;他如此智慧,从来没有在判断善恶上犯过错误……在我看来,他是德性和幸福的完美典范。”

从柏拉图与色诺芬的笔下,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一个多面的苏格拉底。与中国孔子相同的是,他留下了许多言论,但没有编写过一本著作,都由他的学生整理而成。可能是他们都觉得,文字会在千年的历史中变样,后人也会将著作中的段落单个拿出来看,在脱离上下文与当时社会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歪曲的解释,这就与著作者本身的目的背道而驰。

望文生义,管中窥豹的事情,在今天还少吗?

当你有什么困惑或疑问问苏格拉底的时候,他不会直接扔给你一个答案,而是不断反问你,这也就是反诘法,使对话更为深入,而后,通过归纳法来提炼自己的观点,最后再通过辩证法让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归纳法本身就有局限性,切不可独断。

因此,与苏格拉底对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绝大部分人会被他问得羞愧难当,会感觉自己被侮辱了智商,而少部分人会觉得与他对话是一种思想的升华。据说当年乔布斯就曾说:“我愿用我所有的家当,换取与苏格拉底共处的一个下午。”

有一次,苏格拉底拿起一个苹果,问大家:“请大家闻一闻空气中的味道。”

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了,他说:“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从一个个学生面前走过,问道:“请大家闻一下,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香味?”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表示自己闻到了,最后,只有一个学生没有举手。苏格拉底慢慢走向那名学生,问道:“你真的没有闻到苹果的香味吗?”

那个学生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真的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才向众人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个苹果是假的!”

这位学生,就是柏拉图。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感觉到,民主很多时候就是如此,一人做出错误的引导,渐渐地,大家都相信了。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至少不看好民主,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人一听到“民主”就会后背发凉,没错,如今看起来光荣伟大正确的民主,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都被西方人扔进了垃圾堆。当然,民主在近代重新出现的时候,是在最初的民主制上进行了一番改良,从直接民主制演变成了间接民主制。

另外,美国是如今最大的民主制国家,但是在美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她采用的是共和制,并非民主制,民主制是在不断向前进的过程中才显现出来的。

苏格拉底与之前的泰勒斯等哲学家不同的一点在于,他是一个接地气的哲学家。之前的无论是泰勒斯也好,还是毕达哥拉斯也罢,他们研究的问题大都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苏格拉底进一步将哲学带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即伦理学。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就曾说:“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哲学从天上唤到了人间,让哲学去探寻善恶之类的问题。”

苏格拉底曾说过:“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你可以在城外观察天象,研究自然界,你再怎么样都不能忽略人有实际的生命,有他必须寻找的规则来安排他的生活。”

当然,泰勒斯也有“认识你自己”这样的名言,但总的来说,苏格拉底是真正将哲学引入生活的第一人。

这样看下来,苏格拉底的伟大之处也就显现了出来。我突然觉得苏格拉底的这段话放在今天来讲也不过时,就是这个样子:“我的朋友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活生生的人,你可以在计算机前观看屏幕,研究大数据,你再怎么样都不能忽略人有实际的生命,有他必须寻找的规则来安排他的生活。”

苏格拉底是一个关心人们内心的哲学家,当别人都在关心人类飞得高不高时,他关心的是人类飞得累不累。

但是,无论是苏格拉底之前还是之后,一以贯之的通过人的理性来获得对自然的了解与对幸福的追求始终不变。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因为苏格拉底生前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因此我们现在对于苏格拉底的了解都源于同时期人的笔下,在不同人的笔下,苏格拉底的形象都不一样,在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笔下,苏格拉底就是一个整天邋里邋遢,不修边幅,颠倒是非的人,而在他的两位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笔下,苏格拉底的形象则是积极正面的。

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看不到任何与生活有关的人间气,这可能是因为柏拉图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而在色诺芬笔下呢,苏格拉底更像是一个普通的聪明人,给周围人都能带来很好的建议与生活指导。

因此,这也造成了一个“苏格拉底问题”,即苏格拉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恐怕也没有人能说清楚,不过,人是复杂的,以上三个人对于苏格拉底的描写,很可能都是真实的他,不同侧面的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