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之李家拳

以武学打开世界

南拳拳种之一。在广东较流行,因风格各异而有“新会李家拳”与“惠州李家拳”之分。

(1)新会李家拳,为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种之一,由新会县大泽区七堡乡人李友山所创,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李友山门徒众多,较著名的有伊基合、陈享、林绍乾等。林绍乾于1853年先后在高州、廉江、合浦等地收徒传授武艺。新会李家拳在新会、江门、广州、佛山、惠州等地传播较广。其流行的拳术套路有五连手、中六连、七连手、哨打、短扣、三十六肘;器械套路有子午连环棍、双头大圈点棍、金锁连环双刀等。其特点为:长桥大马,多肘法,偏身偏步,质朴刚劲。要求沉实稳固,蓄劲充沛,出手迅猛,力点准确。拳诀云:“缩头贴肩两手硬,疾力撮为进步行,团胸虎背二字马,吞肩缩脯即出肘。”即要求身法紧收屈敛,缩小身体面积,以便能钻空打入对方。在劲道上强调先蓄后发,先收后放。

(2)惠州李家拳,为惠州近郊火地村李义(别名存义)所创。李义生于清乾隆十三年(1708),幼年跟随父亲李玖习拳,9岁随父闯荡江湖,在罗浮山又向玉龙禅师学艺,武技有了长足进步;后又拜北方拳师陈苟息为师。艺成回到惠州火地村开馆教拳,传于李隆(别名林宣),李隆传李国辉(别名金宝)、李国彪、李国山和李素尼四人,此为第三代;李国辉等又传李观寿、李谭锦、李兆坤、李带、李发等人,称为第四代。距今约二百余年历史。惠州李家拳主要拳术套路有:八卦拳、三门拳、石尊、小十字、大十字、赤练、散手拳等。器械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棍、单双头棍、中栏棍、长龙棍、卡武双刀、钯头、铁尺、大刀鞭等。对练有铁尺对鲁针、钯头对单刀藤盾、大刀对单刀藤盾、拳对练、空手夺双刀、鲁针对铁尺藤盾、缨枪对铁尺鞭等。因李义有南北拳技的功底,故他创编的惠州李家拳具有南拳北腿熔于一炉的特点,以单肩、侧身、虚步为主,讲求攻防,掌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矫健,以灵活多变著称。

李家拳的特点是以单肩、侧身、虚步为主,讲究攻防,活动线路广阔,掌法多变,多跳跃,擅腿法,动作活泼矫健,以灵活多变见称。其基本练习主要有:马步、步法、身法、手法、掌法、腿法等。

李家拳内容共分为三大类:拳、器械、对练。拳的主要套路有:八卦拳、三门拳、石尊、小十字、大十字、赤练、散手拳和交手功夫。

器械的主要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棍、单双头棍、中拦棍、长龙棍、卡式双刀、钯头、铁尺、大刀、鞭。来自“武宗Kungfu”公众号·对练的主要套路有:铁尺对鲁针;钯头对单刀藤盾;大刀对单刀藤盾;拳对练、棍对练,空手夺双刀,鲁针对铁尺藤盾、樱枪对铁尺鞭等等。

李家拳有一套完整的练功方法,其总歌诀是:习武者,能进能退,能攻能守;能刚能柔,能疏能密;能动能静,能弱能强;能行能踏。识天时,懂地理,会人和。进如闪电,退如鸿毛;攻如脱兔,守如处女;刚如利剑,柔如琴音。疏可跑马,密难插针。动不露形,静能藏势;弱似风鹤上翠竹,强如猛虎下山林。行浮云,踏水影。天地人和常谨记,走遍天涯唱太平。

现有400多村民的火地村,练过李家拳的有50多人,如今经常参加练武的有20多人,年龄最大有50多岁,最小的只有5岁,现在李家拳已经发展到第八代。

李家拳第七代传人之一李子兴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主要是抓好小队员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练扎实了,以后学其他动作就容易多了。再过3年,等这批队员出师了,到时就可以再创李家拳的辉煌了。

火地村的李家拳已被惠城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竞技)。目前,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办事处采取了一些发展和保护措施,将李家拳推荐纳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予以保护,并将李家拳从传统的一对一师授徒传教方式逐步向兴办武术学校或培训班的形式发展。

(0)

相关推荐